《七佛通戒偈》浅释

  我们再来分析,这种人损人而并不能利已,比方说诽谤别人,造谣诬蔑别人,别人当然受了损失,你也得不到利益。从现在说,别人把你看破了,不会对你这个人再有好感和信任。从未来看,你种了恶因,未来受一定的果报,这是损人而不利己。

  还有一类,损人而利己,比如强盗,别人的财物你拿来据为己有,你得到的利益了,你发财了。从现实来看,既然种下盗窃的因,必定难逃贫穷困苦的果报!

  所以说损人来利己的,不论从现实,未来看都是要受恶报的。前面说了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而六道轮回正是十善十恶的果报。因为你既然种了因,就必然会有果,我们这个身体就是果报身,就是你来受果报的,你种了十善十恶的因,当然就会在六道轮回里受果报,比如说善道来说,上品的善就生天道,中品的善就生人道,下品的善就生阿修罗道,这就是三善道。恶报来说,上品十恶,堕地狱道,中品十恶,堕恶鬼道,下品十恶,堕畜牲道。

  这个就是善恶业因与六道轮回的关系,非常这清楚的。下面想再谈一下“自净其意”这句偈,看来很简单,实际这四个字就是佛所说的一切心地法门的要领。佛法叫心地法门,就是对治我们的妄心,也就是净化我们自己的妄想,本来众生都有佛性都是佛,但是妄想执着就不能证得。所以,佛出世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去掉妄想执著,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从哪里下手?就是从自净其意下手。所以佛经上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一切佛法人人都本来具足,也不是佛给我们的,本来具足,但是妄想执着把他蒙蔽了就不能证得,如果你到心外去求法,那叫外道啊,这叫做舍父逃走。

  我们本来就是佛的儿子,佛就是大法王啊,你不在佛那里求法,你跑到外面去,也就是人人都有一颗衣里明珠,这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你身上有夜明珠却跑到外面去讨口,这就是叫舍父逃走,舍弃自己的父亲到外边去讨口,不晓得衣里有颗明珠,你就不晓得自心是佛,是心可以做【佛】。所以,自净其意就是我们学佛的下手处,说简单一点,就是“去妄”,就是去妄心。真心就如一面宝镜一样,这个宝镜的功能能够照天照地,无所不照,这个就是我们的真心,与如来是一样的,具有如来那种五眼六通,三身,四智都齐全的。那为什么我们拿不出来呢?这就是妄想执着,就像一面镜子被厚厚的尘埃盖着一样,当然他的功能就显不出来。学佛就是从自净其意下手,就是从去妄心下手。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传法的时候,就留下两首很著名的偈颂。弘忍大师当时准备传法的时候(传衣钵)的时候,就叫他的弟子们各人写一首偈颂来他看,谁开悟了,就把衣钵传给谁。神秀大师是很了不起的人,出家以前就是很有名的学者。出家后是寺院首座。神秀大师就写了一首偈语,他这首偈语是:“身是菩提树”我们这个身体就像菩提树一样,菩提是觉悟的意思,当年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所以,这个树子就代表觉悟。

  “心如明镜台”我们这个心就像一面宝镜一样。“时时勤拂拭”就是时时刻刻的擦拭它。“勿使惹尘埃”就是不要让宝镜染上尘埃。五祖大师认为他没有开悟,没有把衣钵传给他。当时六祖惠能大师也提出一首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两首偈颂不同在哪里呢?神秀大师的偈颂是说的净化自心的方法,自净其意的方法,这是修持的方法。

  惠能大师的偈颂说的是妄去真显的境界,就是已经把妄心去掉了,真心显露了的境界,也就是开悟了的境界,所以,这两首偈颂,一首讲的是去妄,一首讲的是显真,我们不能认为神秀大师当是没有得到衣钵,他的偈颂就不好,不能这样看,这偈颂倒是我们学佛人应该依教奉行的,我们就要做这个工作,时时勤拂拭,把我们的妄想执着消除干净,把宝镜上的尘埃去掉,这就是我们下功夫的地方。因为妄心不去,真心就无法显露。所以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你能够把念头消灭了,打死就是消灭掉,什么念头?妄想、执着。许汝法身活,就是法身显露,法身就是常住真心。

  净土法门是摄心念佛,这一句佛号就是最好的净化剂,净化我们的妄心,所以古人说:“投清珠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就是比喻把一颗颗清水珠投到浑浊的污水中,浑浊的水就会被澄清。“投佛号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就是把一句佛号放到混乱烦恼的心里头,混乱烦恼的心就逐渐消除了,乱心消除了,真心就显露了,真心就是佛性啊。所以,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应该把这个偈语作为我们做人修行的纲领,因为这首偈语是持戒修行的纲领,这个纲领也是福慧双修的纲领,自净其意就是修智慧,众善奉行就是培福德,所以这首偈语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应该依教奉行,我们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了度众生而往生净土,为了度众生而成佛。这就是按七佛通戒偈修行。

  今天提出这首偈颂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勉励。

精彩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