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世界”概念来源于佛教?中国古代没有世界?

“世界”概念来源于佛教?中国古代没有世界?

  世界这个概念,是从佛教传过来的,中国古代本没有世界。

  我们的祖先表达时间的概念时,常用“天地万物”、“万有”或“宇宙”来代替。古代也有“世”字,但不与“界”字连用。世的本义是“三十年”,后引申为一代人或父子一辈叫一世。“世”字在先秦也有代言人世间的用法,如《楚辞·怀沙》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但它与佛教的“世界”涵义还是有很多差别的。

  在古代的固有概念中,“宇宙”这个词汇与佛教的“世界”最为接近。《楞严经》卷四说:

  “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而《淮南子·齐俗》解释“宇宙”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可知两者都兼有时间和空间的意义。

  然而,两者只是在时间和空间这种普遍的意义上相同,至于具体内涵,则有民族性和文化传统上的极大差异。佛教对世界构造的理解,其天界、地狱、人间等具体内容,与中国古代固有的时空观念是绝不相同的。

  但无论如何,佛教于东汉传入中土之后,中国便接受了“世界”这个概念,且使用频率极高。就此而论,可以说世界是属于佛的。

  我们现在赋予世界的涵义,也与佛教不同。现在所谓世界,是指地球上所有的地方;所谓宇宙,是指星际空间。而佛教所谓世界,则在普遍意义上兼有现在的世界和宇宙的意义。至于具体内容,就更是天渊之别了。

  我们所理解的宇宙世界,是科学的天文学。宇宙间存在数以千亿计的星系,其中有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及星际物质。近几十年,又发现类星体、脉冲星、宇宙背景辐射、神秘的黑洞及星际有机分子等。我们知道地球及天体物质的许多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结构及成因等科学知识;知道天体不断演化,这个宇宙是个不断演化的宇宙。近二百年来,科学家还根据已发现的自然规律和不断进步的科学手段,对天体的起源和演化提出种种假说。

  根据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成果,我们知道地球的构造和活动规律,地球的演化历程;知道生物的进化、生态平衡规律等。

  但佛教的世界在形态、结构、本质上与我们现在的世界有很多根本差别。譬如,佛教说世界中央是一座山,最外围也被山围绕着。中间有四大部洲,人类居其中之一。人与各种生灵升沉浮降,居于不同的境界,有三界六道、十界等分别,形成立体的层次。人类的生命,是一个不断投胎转生的过程,历史只有从前生、今生、来生即“三世”的角度考虑才有意义。形态相同的世界有无数个,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多。整个世界并非直线或螺旋形上升地发展演化,而是历经成、住、坏、空等阶段,无尽地反复循环。

  佛教建立起一个想象力异常生动、结构严整、体系庞大的世界,并肯定这就是现实世界,就是我们所居住的世界。现在,绝大多数人对这种说法都不以为然,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甚至在二三百年前,这还是一个对现实世界的最权威的解释呢!如清初杨光先反对地圆说,说:“若然,则四大部洲、万国之山河大地,总是一大圆球矣。”这“四大部洲”,就不折不扣是佛教世界里的地域,从现在的地图上找不到这四大部洲。杨光先说这话时,只是下意识地一带而过,说明在他内心深处深信不疑这是真实。清人尚且是这样,更加久远年代的古人就不必说了。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附会融通;另一方面,二者又发生激烈冲突。在中国思想史上,代表封建正统观念的是儒家,历代都有人站在儒学的立场上诋排释教。同时,中国自生的道教,为争夺宗教的正统地位,历代也有人出来批驳佛教。佛教带来的一些民族色彩很强的印度文化的基本观念,以及基于这种文化观念之上的一些最重要的宗教教义,几乎都遭受过激烈的攻击。有些甚至成为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充分表现时代精神的争论主题。

  涉及的问题很多。如佛教宣扬精神不灭,人死后仍要不断投胎转世,甚至托生为畜生虫鱼之类。而中国古代有严格的封建等级制,认为高贵者永远高贵,卑贱者永远卑贱,故针对投胎转生和精神不灭论,针锋相对地提出形尽神灭论。再如按印度的种姓制度,僧侣占据社会最上层,佛教虽是婆罗门教之后兴起的、带有些民间性质的宗教,但基于传统观念,认为方外之人不必礼敬世俗君主。这又与中国的宗法制、君权神授观念大相径庭,故在佛教传来之后,关于沙门是否应礼敬王者,曾掀起一场大论战。再如僧人出家,离父母抛妻子,有违中国的父母在、不远游等古训;落发投簪,又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义。这些都成为许多反佛者的口实。

  诸如此类的问题相当多。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别,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教义中所包含的哲学理论、道德伦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基本内容,都与中国的传统观念发生过激烈对抗。最后,经过调整、妥协、适应等途径,佛教终于扎下根来,但它的许多内在因素已经中国化了。

  唯一例外的是,佛教对世界的解释,它的宇宙结构论,却几乎没有受到严重挑战,大体上被原样接受了。

  也许,在佛教传来之前,中国虽有盘古女娲、宇宙洪荒等传说,有赤悬九洲,四夷鬼方等地理概念,有斗转星移、天柱地维等真实与想象交织的知识,但这大都是零星、片断、局部、感性的,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缺乏一个完整的宇宙图式。换言之,当时中国文化有一个空白,就是缺乏严密的宇宙结构论。

  佛教的宇宙结构论传来之后,填补了这个空白,没有遇到另一个世界与它作对,所以很容易地安置下来,占尽先机。

  由于先入为主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佛教世界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意识中,纵使不信佛,不了解佛教的人,也无法完全排除它的影响。比如我们现在还常使用“大千世界”这个词语,其实它就来源于佛教,本是佛教的专有名词。

  原文标题:“世界”怎么来的?(摘自《佛教的大千世界》)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宗书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