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和《地藏经》一样,《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从一日乃至七日能够一心不乱,此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药师经 >

药师经白话解释

  注释

  1.无上正等正觉:即原经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是无上的意思,三藐是正等的意思,三菩提是正觉的意思,总的说,是认为能觉知佛法一切「真理」,并能「如实」了知一切事物,从而达到无所不知的一种智慧,是得到无上的、明悟「空」、「有」平等圆通的中道之理,破灭无明(暗钝的妄心)、大觉圆满而证得佛位(果)。《大智度论》卷八十五说:「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乘「菩萨行」的全部内容,就是成就这种觉悟。

  2.自身光明:像法华的眉光、华严的足光一样,药师如来有身光,遍(hian变)照一切世间,并愿一切众生也有身光。

  3.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佛经中把一个佛刹(即一尊佛所教化的一个世界)叫三千大干世界,据《长阿含经》卷十八说:「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同一日月所照之四天下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宇宙空间是无边的,大千世界是无量无数的,常称「十方微尘世界」,所以说无量无数无边世界。

  4.三十二相、八十随形:佛菩萨有无漏不尽的神通力,可将法身化为三十二种(甚至更多)大丈夫相的应化身来适应众生的随机方便;三十二相亦称三十二大丈夫相,指佛的庄严容仪,有三十二个显著特征,又有八十种好的微细特征,合称为「相好」。据《大智度论》卷四中说:三十二相是:「1)足下安平立相,2)足下二轮相(又叫千辐轮相,脚心底有轮宝的肉纹),3)长指相,4)足跟广平相,5)手足指缦(man漫)网相(手足指间如蹼状),6)手足柔软相,7)足趺高满相,8)伊泥延膊相(股骨如鹿那样纤好),9)立正手摩膝相,10)马阴藏相(阴部如马),11)身广长等相,12)毛上向相,13)一孔一毛生相,14)金色相,15)丈光相(身光照四面各一丈远),16)细薄皮相,17)七处(两手、两足、两肩、脖颈)隆满相,18)两腋下隆满相,19)上身如师(狮)子相,20)大直身相,21)肩圆好相,22)四十齿相,23)齿齐相,24)牙白相,25)师子颊相,26)口中津液得上味相,27)大舌相,28)梵声相,(声音清净深远),29)真青眼相,30)牛眼睫相,31)顶髻(ji记)相,32)白毛相。(眉间有白毛,也称眉间白毫相,平时卷缩,伸开达一丈五,从这里放出的光叫毫光,或眉间光。)」

  随形好:指身体某部位某种美的容仪,有八十种,例如:鼻高好孔不现相、身清洁、身不曲、容仪备足、一切乐观、面具满足、言音深远、口出无上香、随众生意和悦与语、脐不出、身持重、发不乱、足有德相………等等。

  三十二相八十随形:是显示的德相,圆满庄严,然天上的梵王和人间轮王也具有,但是很大差别,《智度论》卷四中说:「菩萨相者,有七事胜转轮王相,菩萨相者一净好,二分明,三不失处,四具足,五深入,六随智慧行不随世间,七随远离,转轮圣王相不尔。」虽同样有三十二相,但好差区则很大。生到净琉璃世界的众生,可以经常见佛闻法,依佛指示的教导去修行,逐渐得到相好庄严,与佛无异,达到如佛平等一如。

  5.身如琉璃:身如青色宝琉璃是其体,净无瑕秽是其相,内外明彻是其用,由于内智光和外身光非欲爱所生,才有神通力照映大机,功德庄严,开晓幽冥众生或安居净土,作诸佛事(三恶道无真理之光故称幽冥)。

  6.无量无边智慧方便:无量是指智慧深湛,竖彻真如,无边是指智慧广大,横穷法界,智是证真,慧是达俗,度生中可以方便圆通,即随方应便,以利导人。

  7.邪道:除了如来戒、定、慧为正觉道外,其他邪迷六师外道都是邪道。印度前有95种外道。

  8.菩提道:菩提旧译为「道」,新译为「觉」,菩提道是汉梵双举,意思是修持正觉的途径,即正觉道,如来戒、定、慧名正觉道。凡外道所谓戒、定、慧名邪迷道。

  9.声闻、独觉、大乘:佛法有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其中菩萨乘是大乘(自觉觉他),声闻乘和独觉乘是小乘(只自觉)。声闻是闻佛教言,悟四谛理(苦、集、灭、道),断见思惑而成道(入涅盘)。独觉即缘觉;天台宗分缘觉和独觉为二。在佛世时观十二因缘而悟道的,叫缘觉;在无佛世时观飞花落叶之外缘成道的,叫独觉,即独自觉悟而离生死、脱离六道轮回而成道的,又叫辟支佛(乘)。

  10.不缺戒:(大乘戒品)列有十种戒,不缺其一谓之不缺戒。犯戒如器皿已缺,最基本的五戒为:杀、盗、淫、妄、酒。

  11.三聚戒:1)摄律仪戒(无恶不断),2)摄善法戒(无善不修),3)摄众生戒(无生不度),三者总称三聚戒。所以持戒的含义有「止持」(消极的制止一切不应做的恶事)和「作持」(积极地尽量去做应做的好事)两重意义。持戒可使我们身心清净,自在愉快和无漏的正定相应。

  12.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和六根相对的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诸根不具是六根有所缺陷,凡生理缺陷都是宿业所报,如诸根不具是杀害动物的受报,身处下劣是尊己卑人的受报,容貌丑陋是瞋恚不忍辱的受报,顽愚是邪见的受报,盲聋瘖哑是毁谤三宝的受报,肢体畸形是畋猎伤害动物的受报。这种种病苦,除了外界因素及内部失调外,均按因果定律得到报应

  13.除病离贫:病是杀生的报应,贫是偷盗的报应,修行持戒即可除病防贫。又如女身之苦,甚于男身,如能至诚受持,来世能修得男身。

  14.证得无上正觉:学佛修行有四个过程:信、解、行、证,就是信受后坚定不移,学习佛法,依此四个进程修行达到证得佛果(无上正觉),那时修行者自己心境上必有所得,故称为「证」。解为明白了解的意思;行是修的功夫、修的功德。

  15.因是女身,受到百恶;即原经文「为女百恶」。妇女之苦甚多,如月经不调不净,生育艰苦、公婆虐待、丈夫凶狠,子媳不和,孤寡无男等。《玉耶女经》说:「谓女有十恶,」《华严经》说:「为女有五障。」

  16.罗网:即原经文「魔罥网」。魔有四种:1)烦恼魔,2)五阴(色、受、想、行、识(zhi志)魔,3)死魔,4)天魔。都是指尘世劳碌及贪爱欲望笼罩三界如罗网一般遭致灾害,故称魔罥网(即罗网)。因闻佛号心地清净,才能弃邪归正,解脱诸魔。

  17.菩萨行:即行菩萨道,自未得度先度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名菩萨行。方法有六种,即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18.福德威神力:佛有三德:1)至尊至大,庄严光明,无所不在的法身德,2)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能观照实相的般若德(智慧德),3)教化众生时能以方便真实的智慧,自在无碍地取胜的解脱德。佛有六通神力和十四种畏力,都是力量无比的。众生承受佛的福德,顺随教理,并借佛的威神之力,解脱忧苦。

  19.一切忧苦:苦是在身所受,如不可避免的灾难,不可抵御的陵(凌)辱;忧是内心所受,如爱别离的「悲」,怨憎会的「愁」,求不得的「煎」,老病死的「逼」。人生有八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阴盛(或称五蕴盛,即色、受、想、行、识,五蕴烦恼之火烧心的苦)。

  20.闻名、『专念、受持:得闻佛名,是启示闻慧,然后一心不乱的专念佛号和功德,是为思慧,继续不断的无间的受持付诸实行,是为修慧。

  21.禅悦法喜:即原经文「法味」。先以世间的上妙食物(如印度的奶酪、醍醐)使饥渴者饱足,再以出世间的法味,即禅悦法喜,增长智慧,排除烦恼,再通过自我教育、刻苦修行而达到无余涅盘的毕竟安乐境界。(声闻、独觉二乘为偏空涅盘,是不究竟,唯如来是毕竟安乐涅盘,即无余涅盘,为至乐境界。安乐即涅盘。)

  原经文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

  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

  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语体文

  (三)佛土庄严皆七宝成

  释迦佛再次告诉曼殊室利说:「至于那位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大愿和他佛国的功德庄严,我若用一劫(1)大时或一劫多的长时间来说也是说不尽的。然而他所成就的佛国(2)一向清净,没有尘世的污秽和男女的爱欲,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等恶趣,更没有愁事和叹苦声。一切建筑,胜过人间:地面是琉璃宝铺的,界道是金绳围的,城墙楼台、宫殿楼阁、轩帘罗帐都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七宝做成的;也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功德庄严,相等没有差别。

  在他的佛国里(东方琉璃世界)有两位大菩萨:一位名叫日光遍照菩萨,另一位叫月光遍照菩萨(3),是药师如来的左右胁侍,其位在那无量无数众多菩萨的上首,即将依次递补佛位(4)。都能修持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法门,依正法宝藏(如来藏心)(5)修证。所以,曼殊室利,诸多有信心的清净善男子和善女人们(6),应当发愿往生到那位药师佛的东方琉璃世界去。」

  注释

  1.一劫:劫是梵文「劫波」(kolpaepoch)音译的简称,是指时间很长的意思。世界的一「成」到一「毁」叫做一劫,劫有小、中、大三种:一个小劫为1680万年,(世上人的寿命有增减,从人寿十岁算起,每百年增加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再从此每百年减一岁,直减到十岁,如此增减时间总共为1680万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合一增一减为一中劫),八十个中劫合为一个大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通称为四劫。

  2.然而他所成就的佛国:即原经文「然彼佛土」。彼佛土指东方琉璃世界,有八种殊胜:1)无娑婆(尘世)的秽恶,2)无男女的欲爱,3)无地狱、饿鬼、畜生等恶趣,4)无愁事、无苦声,5)无泥土沙碛,6)无坑堑的坎坷,7)胜过世间的木石结构,都是七宝(上已注明)所成,8)和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功德庄严。

  3.日光遍照:日光破暗以照昼,月光清凉以照夜,两位大菩萨的日光、月光都是周遍法界,胜过日月。这两位大菩萨是药师如来的左右胁侍,合称药师三尊,又称东方三圣。如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又如大日如来和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合称为华严三经。

  4.次补佛处:凡菩萨修行到无上正觉菩萨这最高位即等觉位,乃一生补处,渐近佛位,将依次递补佛位而成佛。佛为妙觉,等觉与妙觉相隔一间,尚有一重生死未破、一层法性未圆,亦如亚圣和圣人、副教授和教授之差一样。日光、月光两位大菩萨被推崇在众菩萨的上首,是将依次递补佛的处所。意思是渐邻佛位,而继本佛之后将要成佛,故日光、月光两位菩萨是药师佛的补处菩萨。

  5.正法宝藏:即如来藏心,是佛理教义的中心,诸佛菩萨依此修证,教行理果,从此出生。十二大愿就是正法宝藏,一切利人为中心。

  6.善男子、善女人:是指闻佛法后归依三宝,正信、正业、正行而信受的男女,这里统指缁素(即在家出家的修行者),都可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无疑叫「信」,闻熏佛法叫「善」。)

  原经文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唯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

  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份,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

  此诸有情,应于地狱、旁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

  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语体文

  (四)因果定律学持净戒

  这时世尊又告诉曼殊室利童子说:「曼殊室利,有些人不懂得顺理为善、违理为恶(1)的道理,一味贪恋别人的财物,而自己又吝啬,不知布施和布施果报的道理,这是痴愚不明智,和缺乏善信的根基门(2),他只晓得多聚财宝,勤加守护着;看见有人来乞讨,心里就不乐意;如不得已而做一些施舍时(虽暂时布施而非出于本意),就像割他身上的肉一样,深深地痛惜。

  还有不少吝啬贪心的人,积聚许多资财,连自己也不舍得受用,怎么会给至亲的父母、至爱的妻子、为他劳苦的奴婢、佣人、乃至穷苦的乞丐呢!因此那种悭贪的人,死后要得报应,转生到饿鬼道或畜生道(3)去。

  由于过去在人间时,他曾偶而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以昔暂闻,今得暂念),那么今日虽在恶道中,只要暂时忆念那位如来的名号,就在一念之顷,即刻脱离饿鬼或畜生的恶道,还能来生人间;同时因为明了过去世悭贪的业报,害怕到恶道中去受苦,就不敢自私地贪图欲界(三界五欲)之乐,也就喜欢给人恩惠施舍了,见到别人在布施也随喜赞叹;对一切所有财物,都不贪恋别人的也不吝惜自己的;经过学修逐渐地还能把自己的头、目、手、足等血肉身体的部分施舍给来求的人(4),何况其他身外的财物呢!

  再说、曼殊室利、还有些人,虽然在如来的学戒之处受持(5)五戒、十戒、比丘戒或菩萨戒(戒有四级差别),但破毁了根本重戒(6),或有的虽不破毁重戒而违犯仪轨法则;有的对重戒、仪轨法则虽不破坏,而毁斥正见,妄谈其他;也有的虽不毁斥正见而丢弃多闻全面的教理,所以对佛所说的契理之经,其深刻的意义不能了解;有的虽然多闻全面的教理,但妄自认为未得智而得到了、未证佛果而说证得了;由此傲慢覆蔽了自己的心,所以自以为是而非他,嫌恶正法,甚至诽滂佛祖、毁教排禅、这就和邪魔结党为伴的了。

  这种愚人,自己做了上述种种邪见的恶行,还要使无量百亿(7)众生受他们的影响,堕落到大险的火炕中,不能自拔。

  这六种人(破戒、犯律、毁见、弃闻、增慢、谤法的人和效法六种的人)将来应堕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中轮流辗转不息,无有尽期(即从地狱出,复转畜生,畜生罪毕再转饿鬼,如是轮转)。但若能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外凭佛力便舍恶行,内凭自力修诸善法,就不会堕落到三恶道(8)去。

  假使不能舍诸恶行,也不能修诸善法而堕入恶道的人,就凭药师如来救度众生的本愿威力,可以使他当前暂能听到药师佛名号,这样他们从三恶道中寿命完了,还可以生到人道,有机会得到深信因果的正见、乐于精进(9)、学佛,伏恶持戒、善调意乐,就能出世俗家,而入如来家(即出家为僧尼)。在如来的出世间法(10)中受持学戒之处,没有破重戒、毁轨则等情况,而深信正见,多闻博学,甚解佛法经典深义;远离傲慢之心(11),礼敬诸佛,不谤正法称赞佛法,亲近善知识,不与邪魔为伴;渐次勤修六度、上弘下化的菩萨行,就速得修证圆满门(12)。」

  注释

  1.有些人不懂得顺理为善、违理为恶:即原经文「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所谓「顺理为善,违理为恶」,为善为恶,各有各的果报,如果今世贫贱者,就是前世或前几世不肯布施该得的报应。佛门修持者应修戒、定、慧三学,还必须修持六度。六度和四摄是众菩萨应修行之法,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度」的梵语叫「波罗密多」(意「到彼岸」),布施是六度之一,有三种:1)财施,用自己的资财送给别人,2)法施,用佛法劝化度人。3)身施,又名无畏施,不惜牺牲自己肉体生命为大众谋福利,即舍己为人,如革命烈士为国为民捐躯身亡。布施亦为「四摄」之一。(四摄有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利于团结人们。)

  2.缺乏善信的根基:即原经文「阙于信根」。意思是不信佛法的基本理义,例如「因果律」、(凡是一切物质的变化、心的变化、心物混合的变化均受此因果律的支配,完整的说:「因缘果报」,缘是助因,由因、缘和合而产生果,故对善恶诸业,是自作业,身受果报)「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三法印」(1)诸行无常,世界万有变化无常,2)诸法无我,一切现象皆因缘和合,没有独立的实体,也没有创造万物的主宰者,3)涅盘寂静,脱离生死和六道轮回,进入毕竟安乐的涅盘境界)等等,凡对这些教义都不信的人是缺乏信根的。

  3.转生到饿鬼道或畜生道:即原经文「生饿鬼界,傍(旁)生趣」。三界有情(众生)因惑造业,业有善恶和轻重,获得各种果报,在六道轮回中辗转受到不同的苦或乐。六道的前三者(天、人、阿修罗)为三善道,后三者(畜生、饿鬼、地狱)为三恶道,也称三恶趣。饿鬼界即饿鬼道。旁生趣即畜生界,也名畜生道。

  4.把自己的头、目、手、足等血肉身体的部分施舍给来求的人:即原经文「以头目手足,血肉身份,施来求者」。《报恩经》说:「大光舍头及忍辱太子舍眼」;《莲华藏世界经》说:「灯光舍臂」;又如释迦佛的弟子舍利佛以目施给婆罗门,都是将自己身体部分施舍给需要的人。

  5.学戒之处受持:即原经文「受诸学处」。学处即是学戒的地方,戒共有四级:五戒、十戒、比丘戒和菩萨戒。

  6.破毁了根本重戒:即原经文「破尸罗、破轨则、毁正见、弃多闻、增上慢、嫌谤正法」。这六种都是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梵文「尸罗」,意译性善,破尸罗意思是破毁根本重戒;破轨则是不守法度的犯戒律;毁正见是对正确的佛之所说加以否定,即不深信因果律等佛法,妄说法空或斥小乘。弃多闻是向小背大,强调偏面,不顾圆融的见解。增上慢是抬高自己,妄自傲慢,认为未得智说得到了,未证佛果说证得了。嫌谤正法是恶意毁谤佛法,甚至呵佛骂祖、毁教排禅。这六种人是罪恶深重的。

  7.百亿:即经文「俱胝」。梵文「俱胝」意译百亿,常说「那由他」(十亿为一兆,十兆为一京,十京为一那由他)都是代表极大的数目。

  8.就不会堕落到三恶道:即原经文「不堕恶趣」。这里指三恶道,即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9.得到深信经因果的正见、乐于精进:即原经文「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正见是指深信佛法,如因果律等,精进是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勤学佛法。善调意乐是指自己内心中制恶持戒学佛,身心清净、法喜充满和愉快。

  10.如来的出世间法:即原经文「如来法」。法即出世间法,指佛陀所说的教法,亦即佛法,为佛教三藏经典,名《佛藏》,又名《大藏经》。

  11.远离傲慢之心:即原经文「离增上慢」。意思是礼敬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颂赞佛法,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专研并深解佛法、道德高尚、能为人师表者,他能引导人正信佛法、诚发菩提心。又善知识有三种:1)外护善知识,使人不怖畏,得安稳修习佛法;2)同行善知识,能一同学习佛法者,得互相研究、互相促进;3)教授善知识,弘扬佛法,使学佛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

  12.速得修证圆满:即原经文「速得圆满」。指一超直入修证了义,叫速得圆满。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