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有忍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有忍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世人感觉到生活的辛苦、打拼的劳累,并不是生活本身对于我们过度的苛责,而是我们自己太容易被外界的情绪所左右、感染。在努力奋进的路上,如果你因为那些穿心掠肺的目光而苦恼,被飞短流长的冷言扰乱了心智,就说明你正被自己编织的乱麻所束缚。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会把你长久地留在心上,你追求的目标实际上就是给自己看的,你有多大的胸怀就会成就多大的事业。

  假使有一天,你登上了人生的某座高峰,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时,更不要忘记那些一路上向你伸出援手的人,以及在你跌入低谷时主动拉你一把的人。

  之所以会有人愿意为你提供帮助,正是因为你拥有宽厚的胸襟,愿意与人为善。因此,任何一个想成就一番大事的人,必定要克己忍让、宽容待人。心胸狭隘的人,处处与人计较,往往成不了大器;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更容易成就一番事业。

  唐朝李林甫非但是一个庸腐的奸臣,而且心胸十分狭窄。只要是经过他培植的后备官都必须符合他的标准。

  因此,这些官吏大多胆小怕事,而且擅长逢迎拍马之术,终日碌碌无为,缺乏自己的主见。才使得朝廷因没有可用的人才,而日益动荡,逐渐走向衰落。

  无独有偶,南宋时有名的奸臣秦桧也是这样的人。他培养的后备官一定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论个人能力一定不能强于自己;二是一定要对自己绝对服从,不能过多地发表个人意见或有半点忤逆;三是在政治路线上一定要与自己保持高度的一致。以这样的标准来选拔官吏,南宋的灭亡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

  庄子在《庄子·秋水篇》中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百川纳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无论是谁,要想有气度和容量,就必须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见解和知识,才能成就自己的广博和美好的前景。

  做人如果小肚鸡肠,没有包容的胸襟,怎么可能得到旁人的敬重,又如何成就事业呢?没必要总是抓着鸡毛蒜皮的小事让自己的情绪悲愤不已;也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言行和影响限制自己的思路和前进的步伐。

  正所谓:“有忍乃有济,有容德乃大。”世界和舞台的大小取决于我们的心。自古以来,很多仁人志士都将宽容大度作为自己的修身原则。开阔的心胸、开放的视野,有助于使我们抓住更多的机会。

  宋太宗赵炅是一位很懂得用宽容来笼络人心的君主。一次,宋太宗在北陪园设酒宴款待大将王荣,并命殿前司都虞侯孔守正前来陪酒。

  酒过三巡,孔守正喝得酩酊大醉,竟然在宋太宗面前与王荣论起战功来。两人互相争论,越说越动气,后来连君臣礼节都顾不上了。

  最后,一旁的侍臣们实在看不过去了,觉得这样是对宋太宗的大不敬,奏请太宗将二人抓起来交吏部治罪。但是宋太宗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派人将二人送回了各自的府中。

  日次,孔守正、王荣二人酒醒之后,忆起了昨天在太宗面前的失仪之举,顿觉惶恐万分,立即一齐赶到朝中向宋太宗请罪。宋太宗并没有表现出半点不悦,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朕昨日也喝醉了,记不得这件事了。”

  宋太宗用他宽容的度量原谅了孔守正、王荣二人的失态,也为自己做了一次很好的感情投资,为日后的用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乘义章》中说:“德广难穷,名为无尽,无尽之德,包含曰藏。”

  无论何时都不要自恃才高,傲视众人,也不可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有可贵之处,都有别人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正所谓“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

  胸襟宽广、能够倾听和接受不同意见的人,不会被生活中的琐事打扰,也不会因环境的困顿而自怨自艾,使心中的理想永远坚定如此;他们能毫不犹豫地抛弃一己之私,广聚人脉,永立于强者之巅。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