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为学如做人,体人方能察己

为学如做人,体人方能察己

  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怕别人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人们大都是有些阿Q精神的,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如果说错一句话或者办错一件事情,顿时心生羞愧之感,但转瞬之间,刚出现的羞惭就渐渐消失了,先是给自己找一两个理由,接着成百上千个理由就出现了,然后用这些越来越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是正确的,话也没说错,事情也没办错,再过一段时间来看,自己简直可以称之为圣人了。所以,孔夫子对此发出感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梦窗禅师的母亲梦见吞食金色光而怀孕,生他的时候祥光满室。梦窗禅师九岁出家,18岁为大僧。唐朝开元年间,他已经是当朝德高望重的人物,还做过国师。

  有一天,梦窗禅师搭船渡河,船夫刚把渡船驶离岸边,就看到一位骑马佩刀的威武将军从远处赶来,而且大声地冲他们喊道:“等一下,载我渡河。”话音刚落,这位将军就翻身下马,并把马拴在岸边,手拿小鞭就朝小船走来。

  这时,船已经离岸边有一段距离,于是船上众人纷纷说道:“船已经开了,就不能回头了,不如就让他等下一班渡船吧。”船夫听了众人的话,觉得有理,于是朝着岸边喊道:“您等下一趟吧!”将军听后非常失望,急得在岸边团团转。

  这时,稳坐船头的梦窗禅师说:“船家,既然渡船离岸边没有多远,您就行个方便,掉转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家见这位气度不凡的大师开口求情,也就顺从地把船掉了头返回到岸边,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谁知这位将军一到船上,就开始四下找寻座位,但是坐船的人很多,已经没有位置了。于是,他就朝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走去,粗鲁地拿起鞭子抽打梦窗禅师,嘴里还咒骂道:“臭和尚,快走开,没看到本大爷站着吗?快把座位让给我!”

  无情的鞭子朝梦窗禅师的头上狠狠地抽打过来,很快禅师的头就被打破了,鲜血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但是禅师一言不发,脸上的泰然神情也没有改变,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那位将军。

  船上众人看慈悲的禅师遭受这样的屈辱,心里愤愤不平,但又害怕蛮横无理的将军,只能窃窃私语:“这位将军实在是忘恩负义之人,好心的禅师不但让船家返回岸边载他,而且还把座位让给他,他竟把禅师打伤,真是太让人心寒了。”

  坐下来的将军本来不以为意,但是从大家的低声议论声中,他还是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正是自己鞭打的禅师让船家返回岸边载的他,而他还咒骂禅师,真是太惭愧了,心中懊恼不已,但是他又想:“我贵为将军,怎么好意思当着众人的面认错,真是太丢人了,如果传扬出去,岂不是被别人笑掉大牙。”

  很快,船家就把船驶到了对岸,人们也纷纷走下船去,梦窗禅师默默地走到河边,蹲下身来洗去了脸上的血污。而此时最后下船的将军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折磨,走到梦窗禅师的面前跪下了,真心地忏悔道:“大师,我错了,我真的对不住你。”

  梦窗禅师并没有责骂他先前的辱骂和鞭打,而是心平气和地说道:“没关系,出门在外,人难免会有心情烦躁的时候。”

  梦窗禅师不愧为一代大师,他不但宽容了将军对他所做的一切,而且还站在将军的角度去替他人着想,这不但体现出他的高贵品格,而且更显现出对方是如何的卑微。南怀瑾先生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总结道:“你为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

  祢衡是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与孔融等人亲善。祢衡虽有才学但是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

  建安初年,汉献帝在曹操的建议下把都城迁到了许都(今许昌)。当时为了能够有所作为,祢衡也从荆州来到人才济济的许都。最初,他为了能够得到重用,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瞧不起任何人,就把自荐书放在口袋里,直到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他也没有拿出来给任何人看过。

  所谓“乱世出英杰”,三国时期各路豪杰纷纷投奔能一展才能之地,所以当时东汉王朝的都城中云集了来自各方的名士,但自视甚高的祢衡却一个也看不上眼。曾经有人劝他结交司空椽、陈群和司马朗,但他却刻薄地挖苦道:“我怎么能和杀猪卖酒的市井之人在一起!”又有人劝他去结交当时的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他却讥笑道:“荀彧徒有一副好长相,如果吊丧,倒可借他的脸皮用一下;至于赵稚长只是一个酒囊饭袋之徒,去厨房帮忙还比较适合他。”

  祢衡毕竟是有些才学的,所以后来他有幸结交了两位好友,一位是孔子的后人孔融,一位是官宦子弟杨修,三人相交甚好。于是,孔融就把祢衡推荐给了曹操,希望曹操能够重用他。

  但是祢衡不但不领情,还装病不见曹操,甚至出言不逊地把曹操臭骂一顿。曹操本不是好惹之人,心中暴怒难忍,但见祢衡是一个人才,不忍杀之,就让他做了一个鼓吏。后来又把他强行送给了荆州牧刘表。但目空一切、恃才傲物的祢衡又把刘表给得罪了,于是被刘表转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而黄祖性情暴躁,虽然爱惜人才,但刻薄无礼的祢衡最后还是成了他的刀下鬼。

  祢衡死时还不到27岁,虽然令人惋惜,但天性傲慢的他从来没有试着去了解别人,进而检讨自己为何不受重用的原因,诞傲致殒的祢衡留给后人的是深刻的教训和反思。

  体人方能察己,假如祢衡事先了解了曹操等人为人处世的性格特征,将自己的锋芒减一些,也不至于落得个英年早亡的命运。做学问也是这样,不要一味地怨怼别人为什么不了解你、不赏识你,而是先要看看自身哪里出了问题。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