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佛经上说:“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成就一番事业是每个胸怀大志的人都共有的心愿,为此,我们努力奋斗,费尽心机,希望梦想能够早日实现。欲要做一番事业,不仅需要超群的才能、良好的机遇、充足的人脉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个宽大的胸怀。

  一个人若度量宽广、性格豁达方能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若度量狭小、整天纠缠于无谓的鸡虫之争,非但有失儒雅,终日郁郁寡欢,而且他人唯恐避之不及,自然难成大事。

  东周时期,楚王命令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必须先打败楚国。晋文公身边的大臣们也都说:“楚国总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建立霸业,扶助有困难的国家,现在正是时机。”

  于是,晋文公便扩充自己的军队,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地去救宋国。不久之后,晋军便打下了原本归附于楚国的卫国和曹国,并俘虏了两国的国君。

  楚王见此状,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一听到晋国出兵的消息,便立即下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自信满满地觉得自己一定能将宋国拿下,便让部下回禀楚王,称自己一定要拼一拼,不肯就这样轻易退兵。

  此举已经让楚王感到很不痛快,结果,成得臣不幸兵败,惹得楚王大怒。

  为平息楚王的怒气,成得臣自刎身亡,致使楚国失去了一员大将。晋国得知此事,额手相庆。

  后来,秦国大将孟明视率领各将士袭击郑国,途中遭到了晋国军队的伏击,导致败军而归。

  对此,秦穆公非但没有怪罪孟明视,反而更加重用他,授权其主管军事之职。

  孟明视对秦穆公的宽宏大量十分感激,从此更是像对待父亲般地尊敬秦穆公。

  公元前625年,孟明视要求秦穆公发兵报当日被晋国打败之仇。秦穆公便派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大将率军去攻打晋国。但由于晋国做了充分的准备,秦军又打了败仗。孟明视觉得无地自容,十分惭愧。

  然而,秦穆公仍然没有加罪于他,而是对孟明视勉励了一番,继续让他统帅军队。

  经过两次失败以后,孟明视变得沉稳了许多。他不再像过去那样轻敌,开始注意国家政治,关心百姓生活,重视对每一个士兵的运用。

  同年冬天,晋国一再挑战,孟明视都不予理睬,还是按部就班地训练自己的兵马。

  后来,晋国人把秦国的两座城都夺去了,孟明视仍然按兵不动。很多秦国人都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多次要求秦穆公撤换掉胆小的孟明视。

  然而,秦穆公却没有这么做,依旧对其委以重任。

  公元前624年夏,孟明视请秦穆公一起去攻打晋国,立誓:“此战不胜,绝不苟活。”他带领将士勇敢冲杀,没几天就夺回了之前被晋国夺去的城池,另外还打下了晋国的几座大城。秦国军队所向披靡,终于得以雪耻。

  凡是有才学、品德的君子,无论遇到什么事首先要保持冷静的态度,细心观察,万不可随便表现出自己性格强硬、刚直的一面,以免功败垂成。

  在努力奋斗的路上,遇到一些波折的时候,不妨一笑了之,显出一些大家风范;即使别人的冒犯关系到了我们的事业和命运,忍之,也是大将风度。

  隐忍和宽容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态度,更是一个人的涵养和远见。学会隐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和成事机会,唯有隐忍者,才能谋大事。

  范仲淹一生从政都为人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他在任吏部员外郎时,恰逢宰相吕夷简执政,朝中很多官员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为了使朝廷的江山更加稳固、政律清明,范仲淹上奏了一个《百官图》,依次说明哪些人是贤德之辈,提拔得当;哪些人庸碌无能,提拔完全是出于私心。并向朝廷提议,要任免近臣,凡超越常规的,不应该完全交给宰相去处理。

  吕夷简认为这一奏章完全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于是便向朝廷上奏,称范仲淹“指为狂肆,斥于外”。朝廷听信了吕夷简的谗言,将其贬为了饶州知州。

  公元1040年,西夏王率兵入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负责防御西夏军务。

  宋仁宗担心范仲淹会因为之前与吕夷简之间的不愉快而心生不满,耽误了正事,于是,便下谕让范仲淹不要再纠缠于往事。范仲淹领旨谢曰:“臣一向关心和议论的都只是国家的事情,对吕夷简本人并没有什么怨恨。”

  吕夷简得知范仲淹的此番言论之后,顿时心生内疚,惭愧地说道:“范公的胸襟之宽广,胜过我一百倍啊!”

  所谓“让三分心平气和”,事业有成的聪明人,往往懂得忍让,懂得宽容别人的过错,所以他的心胸是宽广的;而迂腐的人,往往会斤斤计较,凡事都要争个高下,吃不得半点亏。

  这样的人,到头来还是为自己前进的路上设置了障碍,拖延了自己成功的步伐。做人应该宽宏大量,不要斤斤计较,能忍则忍。你的忍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可以给他人一个缓冲和自我反省的机会;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也可以让自己的头脑永远清醒冷静,何乐而不为呢?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遍天之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其实,我们不但不能与人相争,最好也能学会不与事相争。但是古圣先贤的话所蕴含的哲理,很多人却不能明白,不懂得凡事斤斤计较、与人相争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宽和之心面对世界,给自己的生活留一份平静和美好。当心境日益趋于平和时,你会发现,以前很多想得而不可得的好运竟然悄无声息地降临在了自己的头上。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