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丛林清规对僧侣制度最根本的改变是什么?

丛林清规对僧侣制度最根本的改变是什么?

  丛林清规对僧侣制度最根本的改变在于自耕自食,开辟山林、劳作修行。虽然印度佛教提倡乞食修行,认为出家人不应当接触生产,但是在中国的文化里,“乞讨”是卑贱的行为,何况在普遍重视劳动的农业社会,僧人乞食,被视为“不事劳作,不事生产”的取巧行为,这是难以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与尊敬的;其次是禅宗的僧团人数不断增加扩大,寺院又地处偏远,只是依靠托钵乞食有实质的困难。在此情况下,自南北朝以后,统治阶级不再直接布施饮食,而是常常以赐田与舍田的方式供养僧人;相对地,僧团也开始在寺院中自行组织生产的方式,以便自给自足。

  到唐朝末期时,马祖道一创建了禅宗丛林,百丈禅师制定了禅林的清规,正式开启中国丛林生活的形态,禅宗的僧人开始过着“昼而农、夜而禅”自耕自食的农禅生活,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身体力行的高风亮节,成为后代僧人效法的榜样,在作务中修行也成为僧人奉行不渝的信念。这样的改革也使得禅宗可以脱离其他宗派,独立修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