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不应该是异化或者没有良知的借口

静波法师:忍辱不应该是异化或者没有良知的借口

  佛教所说的忍辱是忍辱波罗蜜,对此,很多人有误会,认为忍辱就是憋在心里,其实加上波罗蜜的大智慧,就不再是这样的局限和困扰。

  因为波罗蜜,我们要去消化、转化,结果会觉得别人幻化不实,是佛法的生动实践,从而生起慈悲和智慧,不再去计较和嗔恨。这就是慈悲和智慧,更有说服的力量。否则,如果嗔恨别人,伤害的还是自己。

  所谓忍无可忍,就是我们所忍的内容,是没有一个实在的可忍的内容。这就是智慧。的的确确,我们自己、所忍的那个对象,还有忍的内容,都是不实在的、没有主宰性的,那么我们会突然间发现,这应该是锻炼和考验,分明是在成就我们的慈悲和智慧。

  其实我们想说的是,波罗蜜就是去转化。如果我们没有智慧,单纯地忍着,那么一定是痛苦的。如果我们有智慧去调整和改变,那么一定是自在的,也应该是无比感恩的训练。当然,忍辱不应该是异化或者没有良知的借口:伤害个人应该忍辱,涉及公义需要担当。

  佛教信仰内容提倡感恩:顺境要感恩,逆境更要感恩。因为它会锻炼我们,训练我们,成就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感恩。如果没有这些逆境的锻炼,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抵抗力和消化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感恩。

  什么叫包容呢?应该就是换位思考。比如那个伤害我们个人的所谓坏人,他容易吗?他肯定不容易。如果他现在承受担惊受怕的折磨,并受到良心和道德的压力和谴责,而且将来还要受果报的困扰……对此,我们还要同他去计较,那么将来恐怕要和他分享差不多一样的果报。可见,我们不但不要恨他,甚至还要原谅他。

  这种不恨和原谅会使他反思,或许良心发现。如果恨他、不原谅他,那么受伤的恰恰是我们自己,而他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乃至于寻找各种借口,理直气壮、强词夺理,以至于恶性循环。

  当然,我们还是需要分享,分享什么?分享我们对人生的感悟,分享我们学佛的慈悲和智慧。因此,我们需要结缘,需要去帮助别人成就自己。随之而来的结果,整个生存环境会得到改变,人际关系会得到改善,我们和这个环境也会和谐,我们的生命质量也会由此而升华。

  我们最终需要解脱自在,因为学佛就是要了生脱死。即使我们帮助了别人,也不要执着我们自己的虚幻:这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事情,信仰就是应该帮助别人,改变执着……否则,我们凭什么往生乃至成佛?祖师大德也好,佛经里的佛菩萨也好,都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所以我们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需要反省。

原标题:什么是忍辱?——哈尔滨极乐寺静波法师开示节选

转自微信公众号:Weibuzudao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