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是报非化

\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报土呢?还是化土呢?善导大师回答是报土,不是化土。这个情况要放在当时的理论背景上去说。

  摄论派以及一般通途教理的这些注经家,对于极乐净土,常常会分出一些类别,一般会分报之净土与化之净土的这两类。报土是实修实证的净土,又分为自受用土和他受用土。化土,就是为二乘的行人和凡夫所建的净土。进一步说,还有法性净土。关于这个净土的类别划分,魏晋南北朝以及陈隋之际那些注经家们的讨论真是眼花缭乱。按通途教法,一定是破无明的法身大士才有资格到实报庄严土的。所以,为什么那些净影诸师会把那些往生者判得那么高?登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往生,是由于他们也承认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但一定要身份很高的人才能去。否则,凡夫也能去的话,一定是化土。

  这里的分别,我想智者大师对极乐世界四土的这种划分还是比较圆融的。以后蕅益大师也采用四土。通途讲四土,就是凡夫跟圣人,凡圣同居土,我们现在就属于凡圣同居土,有凡夫有圣人,是凡圣同居秽土。然后断见思惑的小乘圣人,可以生在方便有余土。破无明的菩萨可以到实报庄严土。断尽无明的就可以到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佛才有资格住的。那么根据通途的划分,这四土是隔开的。凡圣同居土的人不知道方便有余土在什么地方,方便有余土不了解实报庄严土在什么地方。但是极乐世界,总的来看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所流现的一个净土,可以说这是实报庄严土,或者叫一真法界,或者叫佛法界,它是报土。

  但为什么又分出四土呢?这是依据往生者断惑的程度,他修行功夫的浅深,由往生者自己业识所变现的四土。虽然是往生者的变现四土,但实际上也就是一土。所以极乐世界就有它的特别之处,你往生凡圣同居土就等于往生到上三土。为什么呢?你一去就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虽然是业力凡夫往生,你能见到声闻,说明你就已经在方便有余土;你能见到菩萨,说明你能够感知到实报庄严土;而且你能天天见阿弥陀佛,说明你就安立在常寂光土。四土又在一土,从圆融的角度来看,极乐世界就是一土。圆融里面有行布,有差别,这个差别不是阿弥陀佛给出差别的四土,是往生者自己的业识心变现出的四土,所以它又有差别性。差别不碍圆融,圆融不碍差别。这种解释系统就比较到位,也符合净土宗的本意。

  善导大师针对那个时代的摄论派和其他的通途注经家略有贬低净土的体性,将其作为化土的背景,就高扬极乐世界那个土是报土。并且进一步引用大乘经典《大乘同性经》,直接说西方安乐阿弥陀佛是报佛报土。当然阿弥陀佛也是报身佛,就是《观经》讲的真身观,身量非常高大。

  又引用《无量寿经》,讲法藏比丘原来是一位大国王,闻世自在王佛讲经说法,心开意解,就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在世自在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就称性发了四十八大愿。其中有一愿就说,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发愿生我的刹土,最低限度哪怕只念十声就能往生,如果念十声佛号不能往生的话,我就不成佛。现在法藏比丘已然成佛,所以他就酬答因地的这个大愿。现在他成了佛是酬因,酬因行之报身,所以阿弥陀佛是报佛。《观经》又说比如上辈三品往生者临命终时都有表述,阿弥陀佛及与化佛来迎此念佛行人。这个化佛是从报佛里面出来的。阿弥陀佛与诸化佛,表明阿弥陀佛是报身兼带显现化身,共同来伸手接引,所以就谈一个“与”。由这个经文证明,就可知阿弥陀佛是报佛。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