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论著 >

第三篇 饬终须知

竹窗随笔摘录(六则)

  <出世间大孝>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末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此。

  <预了>

  无常迅速。虽老少无别。然年少人犹处未定之天。妄冀长寿。若老年人。则定然光景无多矣。须把身世事处分了当。从他无常朝到暮到。撒手便行。无所系累。此晚境大要紧处。不可忽。不可忽。

  <人命呼吸间>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想。语之死。辄不怿。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后事。一心正念。彼谓男病忌生日前。过期当徐议之耳。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吁。人命在呼吸间。佛为无病人言之也。况垂死而不悟。悲夫。

  <汤厄>

  佛言人命在呼吸间。予平日亦常举此以警策大众。而实未尝身亲经历之也。及予之罹汤厄也。方其入浴。身安心泰。洋洋自如。俄而蹈沸釜中。几死矣。其得生者。幸也。龙天救之也。夫为时刹那耳。而死生系焉。命在呼吸。岂不诚然乎哉。则知为僧者。于佛所说以劝他人恒切。而以劝自己或疏。通弊也。予于是大愧大骇而大自戢。

  <无常信>

  谚有警世语。谓一老人死见阎王。咎王不早与通信。王言。吾信数矣。汝目渐昏。一信也。汝耳渐聋。二信也。汝齿渐损。三信也。汝百体日益衰。信不知其几也。然此特为老人言耳。今更续之。一少年亦咎王云。吾目明。耳聪。齿利。百体强健。王胡不以信及我。王言。亦有信及君。君自不察明。东邻有四五十而亡者乎。西邻有三二十而亡者乎。更有不及十岁。与孩提乳哺而亡者乎。非信乎。良马见鞭影而行。必俟锥入于肤者。骛骀也。嗟何及矣。

  <醉生梦死>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富贵二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乐。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后已。而心未已也。赍此心以往。而复生。而复忙。而复死。死生生死。昏昏蒙蒙。如醉如梦。经百千劫。曾无了期。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净土晨钟摘录(五则)

  <饬父母往生>

  人子事亲。察其往生时至。预以父母平生众善。聚为一疏。时时读之。令亲生欢喜。又请父母坐卧西向。念念弥陀。设像接引。如临极乐。舍寿之顷。更须用意。无以哀泣乱其正志。同声念佛。助之西行。俾亲得生净土。受诸快乐。不亦善乎。平生孝养。正在此时。寄语孝子顺孙。无忘此事。(劝孝文)

  <饬眷属往生>

  大道无情。怨亲平等。然凡夫爱恋眷属。语以平等。似未相应。不知情爱未忘者。惟有修习净业。共结西方伴侣。则情归忘情。爱同忘爱。不坏凡夫心相。亦且普度往生。固未尝不平等也。以视夫滨危之际。挥涕诀别。待溃之躯。罄赀厚殓者。其爱之大小何如。明眼人自当有辨。(以上纂故乡消息) 华严贤首品曰。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殁者。令随忆念见如来。命终得生其净国。见有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凡遇眷属及一切人临终。先于寝室榻前。置一立佛像。向东。病者向西。与佛相对。看病者。烧香散花。鸣磬助称佛名。或病者先不信念佛。亦须种种方便。劝令称佛。若有病症遗秽。随即除之。亦无有罪。以佛心慈悲。但冀归诚。别无憎恶。(以上纂无尽灯)

  <饬护病者>

  修净业人。临终如障重昏愦。策励非易。则看病之人。关系不小。是当预为筹画。至于终时。若嗔若恋。误亡者入他道。尤可惧也。杂譬喻经言。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临终。侍人持扇。堕王面上。令王嗔恚。即受蛇身。沙门为说经。闻法生天。故临终侍人不可不护病者心也。(纂丁莲侣)

  <饬自念佛度怨亲>

  荐亡功果。不如生前自作功果。所谓十念。乃生前自念佛。非身后请人念也。经云。身后人为作功果。七分得一。生前自作者。得千百倍报。故念佛者。仗人不如求己。若有罪恶念佛。恐难往生。但起见佛得道还度一切怨亲之心。则无不生。或问人平生为恶。残害众生。若临死念佛。亦生净土。众生怨仇。何时可解。答曰。生净土得道之后。皆度脱一切怨亲。岂不胜怨怨相报。彼此无出期者乎。(纂龙舒文)

  <饬临终请众念佛>

  人于康健时。宜请众念佛。忏罪解怨。况当疾革。能勇猛发心。请久修净业人。大作佛事。以助西往。尤为要著。宝珠集载。集维那临终。以余资两次请众念佛。得生净土。因思道氤法师对明皇云。佛力法力。三贤十圣亦不能测。但当信而行之。观此又为修净土人标一赤帜矣。(纂乐邦文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