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在家修行 >

唯识学的修行次第是什么?

常暘法师:唯识学的修行次第是什么?

唯识学的修行次第是什么?

  唯识学是我们大乘三系当中的一系——虚妄唯识系,它的重点是从相讲到性。它修行是分五个阶段,从资粮位、加行位到通达位,这是一个阶段叫解脱道;通达位以后由修习位到究竟位,这个叫菩提道。

  其实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关注解脱道这个次第,所以我们凡夫重修资粮位。资粮位主要是修什么?修福报、修布施,包括持戒。一个人的福报很重要,最重要的福报是要让我们遇到善知识,遇到正法。如果你遇不到这两点,其实修行是很难成功的。所以当你的福报遇到以后,这个时候就要重心去修智慧,叫加行位,因为解脱是来自于修智慧。

  我们一定要明白修福报不能修得过了,因为福报太大也会产生一种修道的障碍,也就是我们佛门当中讲的富贵修道难。如果你福报修得很大,但是你又能很好的发心去修智慧,那你这种人是了不得。加修智慧以后,会让你的福报产生更大的价值,那你修行就会如鱼得水。所以重点是要在加行位这个地方。

  一般我们说从凡夫到成佛分为三大阿僧祇劫,就是从凡夫发菩提心以后到见道位,他要修一大阿僧祇劫;从见道位到究竟位的话,他要修两大阿僧祇劫。所以修智慧破除分别我执、分别法执,到俱生我执、俱生法执,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经过这样就告诉我们,修行是要发长远心,要把这个修行当做一种健康生活,你要把修行纳入到你的日常生活当中,不然的话修行不会有大成就。

  有些人用一种很急躁的心或者急功近利的心,他修行是坚持不下去的。其实我们首先要意识到修行是带给我们身心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让我们会面对过去的自己,珍惜现在的自己,去创造未来的自己,这是对生命极度负责的人,那才能成为真正的修行者

  那这个智慧当中就是讲到无分别智,唯识当中的无分别智从哪里来?从粗分别进入到细分别,最后才可能达于无分别智。无分别智就是离一切相,而悟入到了平等性。我们要打开自己的慧眼,见到万事万物背后的平等性,也就是说世间的规则因果定律,包括生老病死等等的定律,它是绝对平等的。

  就是在这个绝对平等的因果定律上面,我们每个人种的因地不同,它就会产生果报的差别,所以要打开自己的慧眼,见到平等性那你就必然会接受差别相。肉眼跟慧眼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真正见到真相。

  就像我们学习佛法明白了三世两重因果以后,因为每个人的发心不同,他种的因不同,所以会产生贫穷、富贵、丑陋、庄严等等的差别。这些所谓的差别相,也是因为我们自己种的因不同而感召的果不同,就是说这个差别相也是绝对平等的。

  佛法最后讲平等性,它就会展现平等相。这里所讲的平等相,不是说大家都一样叫平等相。而是如是因,产生了如是果,它才决定了这个平等相。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明白,一生当中会遇到的人和事,其实都是自己过去生所种的因果而决定的。一个人能感受到快乐,是因为他善业多而起作用;一个人能感受到痛苦多,是他恶业多而展现出来。

  我经常跟大家讲的一个人吃东西很有味道,那是因为他的善业多,而产生了他吃东西很有味道。但是有一种人山珍海味放在他面前,他吃起来没有味道。所以这个福报力它是一种能量,当一个人真的这股能量没有的时候,再好的饭菜摆在他面前,他都吃不出味道,甚至都吃不下。

  我们人要注重去断恶修善,去破迷开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你如果把时间跟精力都花在其他的地方,其实是不值得的。你要专注于内在去破除自己的颠倒,也要去破除自己的执着。所以修行的人,他的敌人不在外面,他的敌人是在内心。我们有错误的思想,有错误的执念,也会有错误的习性。这些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命运是不会改变的。

  就像一个人脾气很暴躁,他经常在生活当中发生的麻烦,其实都是由于他脾气暴躁而造成的。那你在外面你这个问题能解决完吗?这个问题解决了,你下次暴躁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所以唯有你面对内心的时候,这个暴躁的脾气把它慢慢地调伏了,以后这方面的问题它就消失了。

  我们人在处理麻烦,其实都是由于我们内心而展现出来的。所以你如果不认真地去面对你的内心的时候,这些问题它会在你未来的生命当中经常出现。所以修行的人,他是真正找到了病根的源头,从根本上去解决,那才是一劳永逸。如果从外面去解决,你是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选择。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