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佛门是什么意思?自皈依的含义是什么?
皈依佛门是什么意思?
身心归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门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门。所谓内道、外道之区别在于有无皈依三宝。皈依为皈投或依附之意,也就是盼望投靠三宝的气力而得到掩护与摆脱。三宝指佛、法、僧:佛为醒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皈依”也可以写成“归依”,“皈”与“归”的读音和意义相同。
自皈依的含义是什么?
皈依本愿:
人们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祈愿。皈依本愿,就是我们皈依者发的根本愿心,因为是切合皈依者本分的誓愿,是我们皈依者应当发的愿心,所以称为皈依本愿。有三句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这几句就是皈依本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自”字有好几层意思。
一、表示从开始到以后:就是我们从开始皈依到以后应该怎么样去行持。
二、表示自己:就是我们自己皈依三宝,非别人皈依三宝。
三、表示态度的注重:就是要对皈依的这种行为作进一步提醒和告诫。强调我们要用自己的真诚心,切实的体悟、领受三宝的要旨。
有人说,这三句话的“自”,就是指皈依自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僧的意思,即皈依自性三宝。如果,按照他的说法,这三句话应该是,皈依自佛、皈依自法、皈依自僧,而不应是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了。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意思是说,我们既然皈依了佛宝,应当生起这样的愿心,愿众生都能够体悟解脱生死轮回的大道,发修道成佛的心。这个“众生”当然包括自己,因为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份子。种种的愿心,要属菩提心最为尊贵,而无上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因为佛为世间最尊贵,没有什么还在佛之上的,没有什么愿心能超过成佛度众生的愿心之上,所以发成佛的心即是无上心。好多人他来皈依佛门,他就是想得到佛菩萨的保佑,希望佛菩萨来保佑他平安、保佑他升官发财,这些愿心大多是凡夫执迷的愿心,在轮回中轮转不易解脱。我们皈依佛陀,所求的是要解脱是要觉悟,升官发财虽也不错,但都不是本分的愿心,而所作所为自己都要负责任,所以我们自己要去努力、去体悟,还要能去利益更多的人,就得要发愿修成佛道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同时也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悟透解脱的大道,发起成佛的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意思是说我们既然皈依了法宝,应当生起这样的愿心,愿众生都能够精通佛法,所得智慧象大海一样多。所有的经典,譬如一个大宝藏,里面蕴藏着无量的法宝。想要精通佛法,必须深入研究经典,所以说要去深入经藏。通过深入经藏,而学习到出世的觉智,又深又广犹如大海,故称智慧如海。一开始,我们来皈依后,多是想到如何能最快的,得利益得好处,想着向佛菩萨索求,求名利求智慧,求世间的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小小的利益啦,做事要有智慧才好,没有智慧就容易做错事,一直错下去,想名利就难了。而佛法的智慧又更加的重要,可以使我们生生世世的受益,所以求佛法的智慧才是我们皈依者的本愿心。我们皈依法,就得要去学习法,不是要去远离法,学习佛法最简单的路径,就是要去研究佛经,不是一星半点的去研究,而是要深深契入,彻底地研究透弄明白,最终所要达到的是智慧充满象大海里的水一样多。同时也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来学习经典,都能得到佛法智慧。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意思是说我们既然皈依了僧宝,应当生起这样的愿心,愿众生不但能够与大众和合,还要具有使大众和合的智慧,并且种种行持都不防碍。“统”就是统统所有的,总括的大众化的;“理”就是调理顺畅的,有道理规矩的。大众在一起要互助互爱,不要互相坑害,想达到和谐共处,就得遵纪守法,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做人还得要有爱心有智慧,不能光想到自己,还得要考虑到大家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理解与支持,相互的忍让与关心,才能做到没有障碍。皈依后,有时候我们想到的只是自己能出人头地,自己能受人尊重高人一等,自己求荣华求富贵,甚至是在讲法、开示时,也是叫人们相信你讲的,不要相信其他人所讲的。而我们皈依的目的是要依靠三宝修行的,不是要制造混乱的,僧宝是和合的修行团体,我们皈依僧宝,当要学习和合的真义,注重和合的切实行为,这里面都有一定的道理与深意,不但自身修行要好,还要能促使、带动大家一起的好起来,就要有宽容与慈悲心,有了宽容与慈悲,大众能生起欢喜心了,能理解和支持你,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才能真正的做到一切都无碍呀!同时我们还要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具有统理大众的德行,一切都没有障碍。
- 上一篇:三皈五戒是什么?三皈五戒的意义及功德
- 下一篇:皈依三宝后就要吃素、出家吗?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鹿野苑是佛的什么地方?
- 为什么要修习八正道?八正道的重要性
- 怎么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大福报?
- 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场的人才应当顺于法去成就保护
- 假如有人问自己幸福吗?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转烦恼?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与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觉没精进、学习落后了,对不起师父怎么看?
- 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师”?
- 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过去的记忆吗?
- 佛教的横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个佛?
- 感觉劝别人念佛很难,怎么办?
- 父母与孩子是什么关系,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 圆满供养一切成就供养的因缘
- 傲慢的个性与不服输的敌对
- 能无欲无求地度过此生挺好,可做起来不容易怎么办?
- 举心动念成善恶,善观其心,止恶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 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
- 一切的烦恼皆源于心,心态决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一生简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称谓是如何来的?
- 应该怎样做慈善,平衡与工作生活的关系?
- 如何劝说爱说脏话的亲友?
- 弥勒菩萨为什么是未来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应该做哪些功课、定课?如何实修?
- 何谓慈悲?
- 什么叫随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办?
- 在家人可以直呼师父名字吗?
- [梦参法师]佛菩萨在哪里?怎么修行才能得到加持?
- [绿茶]仙居碧绿是什么茶?仙居碧绿茶介绍
- [禅宗公案]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 [人物故事]跋谛为何每天三呼快乐
- [哲理故事]动物尚知多“护子”,何人能免有私心
- [佛与人生]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 [佛学常识]四圣谛的含义与内容
- [净界法师]有欲望就能快乐吗?怎么灭欲望?
- [楞严咒]百丈怀海禅师与楞严咒
- [禅茶]什么是斗茶?斗茶的内容、程序、评比标准
- [禅宗思想]文字禅风出现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 [生活故事]命运要自己来改变掌握
- [人物故事]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 [在家修行]在家佛弟子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观念来参加八关斋戒?
- [佛学常识]什么是“禅”?
- [梦参法师]地藏菩萨功德不可思议,地藏菩萨分身去了哪里?
- [花茶]花茶有什么功效?不同的花茶分别有哪些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