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

总持分详解

  总持分第一句话是“观自在菩萨”,第二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第三句“照见五蕴皆空”,第四句“度一切苦厄”。这四句话,是《心经》的核心思想。

  《心经》讲的是谁在修行,怎么修行?是讲观自在菩萨,又名观世音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功夫得力的境界。

  “观自在”,是别名,“菩萨”两个字是通名。菩萨的意思是: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觉悟的有情就叫菩萨。

  什么叫觉悟呢?觉悟又分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有的人是自己觉悟,但不能帮助别人觉悟,自己了生死,但是没有能力帮别人了生死,这类人叫阿罗汉、辟支佛,是二乘,或旧称小乘的人,他们是“自觉”。

  菩萨不仅自觉,同时也发心要帮助他人觉悟,而且一定要帮助别人成佛,发了这样的心叫菩提心,不仅自己要圆满觉悟,还要帮助别人圆满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发了这样心的人,我们称他们为菩萨。一般世间人做慈善,只是世间的善人,不能叫菩萨。

  菩萨有很多很多,有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明广菩萨等等。鉴定菩萨的标准就是看他有没有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才可以称为菩萨。

  菩萨又分为世俗谛菩萨和胜义谛菩萨两种。世俗谛菩萨,就是我们凡夫修行人,虽然发了度众生要成佛的心,但是我们现前的境界还没有明心见性,自己还没有真正了生死,所以只能叫世俗谛的菩萨。如果我们既发了这个心,同时又破了烦恼,明心见性,那么就叫胜义谛的菩萨。

  菩萨前面的名字叫“别名”,如这里的“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这三个字叫“别名”,“菩萨”两个字是通名。比如现在一般称呼人“某某先生”,通名类似于“先生”是个统称,前面“某某”是别名。观自在菩萨就是我们常说的观世音菩萨。

观自在和观世音的区别

  “观”就是观照,能观之智,是了达明白的意思。观照就是按照佛法的义理去观察思维。胡思妄想,不能叫观照,只有按照经文的义理去思维观察才叫观照。如果凭着自己的想象,胡思乱想、猜疑,没有正知见到后面可能就会走火入魔。为什么有些人学佛看起来挺努力的,但是后面精神出了问题?就是自己胡思乱想,不是按照佛法的义理去观照。

  “自在”就是思想上远离障碍、很安定,能放得下烦恼。非常自在不是阿q精神。有的人说,我想到庙里拜佛就拜佛,反正我什么都不理,活也不干了,家里的事也不干了,好像挺潇洒,但实际他心里面放不下,老是想着家里的事,老惦记着家里人是不是对我有意见。这个就不是真潇洒。一个人既要尽到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同时也要烦恼不起,能够放得下,这才叫自在。离开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去谈自在那叫随便,不是真自在。自在一定是在尽义务、尽责任的基础上去说的,也一定是在遵守规矩、遵守制度的基础上去行的。

  观自在菩萨为什么有两个名称呢?又叫观自在,又叫观世音呢?

  观自在菩萨是从因地上来说的,观世音菩萨主要是从果地上来说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是从因中自利的修行功夫来说;第二是从果上利他的度生大用来说。观世音菩萨在他还没有修行证果前,还在因地中修行的时候,他做什么样的功夫?这叫观自在,是讲他如何用功修行。最后修行成就了,这称为果,起度众生的大用,叫观世音。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三十)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