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窥基大师

  于三无数劫 逆次逢胜观

  然灯宝髻佛 初释迦牟尼

  无著菩萨由此说言

  清净增上力 坚固心胜进

  名菩萨初修 无数三大劫

  先起信精进念定慧根除伏障染。次发大愿常逢善友以为胜缘。虽遇恶友方便□坏终不弃舍大菩提心。所修善法运运增长以不退屈而为策发。齐是名为最初修行。依如上说初发心已即名趣入无上菩提。预在大乘诸菩萨数于生死海作出限量。勇猛定当速登彼岸。次应修行。此有二种。一略。二广。略复有三。一境。二行。三所得果。犹昔不知真妄境界。起烦恼等因受众苦。今正翻彼故亦有三。由此最初应审观境。既知善恶修断行成。因行既圆果德便证。诸佛圣教虽复无边。说修行门不过三种。故修行者应依此学。云何名为所观境界。谓初观察从缘所生一切色心诸心所等似空花相诳惑愚夫名依他起。愚夫不了于斯妄执为我为法喻实空花性相都无名计所执。依他起上我法本空。由观此空所显真理譬若虚空名圆成实。诸所知法不越有无无法体无。但可总说名计所执。横遍计心之所执故。有法体有理应分别。诸有为法名依他起。缘生事故。一切无为名圆成实。法本理故。或有漏法名依他起。性颠倒故。诸无漏法名圆成实。非颠倒故。知境界已应修正行。一因闻所成。二因思所成。三因修所成。此三虽通福慧二种一切功德。然行根本甚深纲要。胜义易入应时无等。离诸过者遍观详审唯识为最。渐悟顿悟小乘大乘无不依说此深理。故华严经

  心如工画师 画种种五阴

  一切世间中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心佛及众生 此三无差别

  诸佛悉了知 一切从心转

  若能如是解 是人见真佛

  身亦非是心 心亦非是身

  起一切作用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求知 三世一切佛

  应当如是观 心造诸如来

  智度论说。菩萨复作是念。三界所有皆心所作。以随心所念皆悉得见。以心见佛以心作佛。心即是佛心即我身。心不自知亦不自见。若取心相悉皆无智。心亦虚妄。皆从无明出。因是心相即入诸法实相。故唯识观最为第一。识者心也。由心集起彩画为主。独立唯名摄所余法。唯言为遮所执我法离心而有。识言为表因缘法性皆不离心。显法离心决定非有名为唯识。非谓一切唯一识心更无余物。善友恶友诸果诸因理事真俗皆不无故。计所执性唯虚妄识。依他起性唯世俗识。圆成实性唯胜义识。是故诸法皆不离心。如有颂言

  鬼傍生人天 各随其所应

  等事心异故 许义非真实

  于过去事等 梦像二影中

  虽所缘非实 而境相成就

  此等处处说唯有心。恐厌文繁故略应止。今详圣教所说唯识。虽无量种不过五重。一遣虚存实。观遍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应正遣除。观依他圆成诸法体实二智境界。应存为有。如有颂言

  名事互为客 其性应寻思

  于二亦当推 唯量及唯假

  实智观无义 唯有分别三

  彼无故此无 是则入三性

  遣者空观对破有执。存者有观对遣空执。今观空有而遣有空。有空若无亦无空有。以彼空有相待观成纯有纯空谁之空有。故欲证入离言法性。皆须依此方便而入。非谓空有皆即决定。证真观位非有非空。法无分别。难思议故。说要观空方证真者。谓即观彼遍计所执我法空故入于真性。真体非空。此唯识言既遮所执。若执实有诸识可唯。既是所执亦应除遣。诸处所言一切唯识。二谛。三性。三无性。三解脱门。三无生忍。四悉檀。四嗢挓南。四寻思。四如实智。五忍观等。皆此观摄。二舍滥留纯。虽观事理皆不离识然。此内识有境有心。心起必托境界生故。但识言唯不言唯境。识唯内有境亦通外。恐滥外故但言唯识。又诸愚夫迷执于境。起烦恼业生死沉沦。不解观心勤求出离。哀愍彼故说唯识言。令自观心解脱生死。非谓内境如外都无。由境有滥舍不称唯。心体既纯留说唯识。故契经说。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故我说一切唯有识无余。余经复说三界唯心。制一处等皆此观摄。三摄末归本。心内所取境界显然。内能取心作用亦尔。此之二法俱依识有。离识体本末法必无。三十颂言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成唯识说变。谓识体转似二分。相见俱依自证起故。解深密说。诸识所缘唯识所现。摄相见末归识本故。所说理事真俗观等多皆此观四隐劣显胜。心及心所俱能变现。但说唯心非唯心所。心王体胜。所劣依王。隐劣不彰唯显胜法。故慈氏说

  许心似二现 如是似贪等

  或似于信等 无别染善法

  无垢称言随心垢净等。皆此观摄。五遣相证性。识言所表具有理事。事为相用遣而不取。理为性体应求作证。故有颂言

  于绳起蛇觉 见绳了义无

  证见彼分时 知如蛇智乱

  余经说。心自性清净。诸法贤圣皆即真如。依他相识根本性故。又说。一谛。一乘。一依。佛性。法身。如来藏。空。真如。无相。不生不灭。不二法门。无诸分别。离言观等。皆此观摄。如是所说空有。境心。用体。所王。事理五种从粗至细展转相推唯识妙理。总摄一切。以闻思修所成妙慧而为观体。明了简择。非生得善。若欲界观唯有闻思。色界观中通闻修慧无色界观但修无余。无漏观修。义通前二。此诸唯识从初发意四十心中。听闻思惟但深信解。随所遇境。依教思量令彼观心渐渐增胜。未能修位观二取空。虽少入修犹非正胜。于加行位四等持中起四寻思。审观所取若名若义自性差别假有实无。起如实智于能取识遍知非有故。圣慈尊教授颂言

  菩萨于定位 观影唯是心

  义想既灭除 审观唯自想

  如是住内心 知所取非有

  次能取亦无 后触无所得

  此位菩萨虽得修观。犹带相故未能证实。通达位中无分别智于所缘境都无所得。理智既冥心境玄会。有空之相时不现前唯识真理方名证得。故本颂言

  若时于所缘 智都无所得

  尔时住唯识 离二取相故

  证真识已起后得智方证俗识。厚严经言

  非不见真如 而能了诸行

  皆如幻事等 虽有而非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