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称《普门品》。原是《妙法莲华经》里的一品,由于观音信仰传入中国日益盛行,所以它从汉文译本内抽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长行,所以在汉文译本如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等中,此品全都是长行。...[详情]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释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也。声闻者,梵语舍罗婆迦(Sravaka),闻佛所说四谛声教,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勇猛精进,断见思惑,证四谛理,趋向偏真涅槃者也。言四谛者,又云四圣谛(Catvariaryastyani):

  一、苦谛,梵语豆法(Duhkha),逼迫为性,三界六趣之苦报也。是为迷之果。

  二、集谛,梵语三牟提耶(Samudya),招感为性,谓贪慎等烦恼聚集诸恶业,以招感苦果也。是为迷之因。

  三、灭谛,梵语尼楼陀(Nirodha),可证为性,谓灭除惑业而离生死也。是为悟之果。

  四、道谛,梵语末伽(Marga),可修为性,即八正道(1、正见——Samyakarsti 2、正思惟——samkalpa 3、正语——vac 4、正业——karmanta 5、正命——ajava 6、正精进——vyayama 7、正念——samyti 8、正定——samadhi)也。

  此二重因果,前一流转,属世间摄,后一还灭,出世间摄。所以皆前果后因者,果易见而因难知,故先示苦果令其厌恶而断集因;举涅槃妙果,使其欣乐而思修证。若有众生应以声闻身而得度者,菩萨即现声闻之形,为其说法,令其速证,然后诱之不滞化城,令进大果也。

  《楞严经》云:「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上明应三圣身竟。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也。

  梵王,即色界(Rupadhatu),初禅大梵天王也:初禅有三天:一、梵众天(Brahmakayika),梵世之庶民也;二、梵辅天(Brahmapurohita),梵王之臣佐也;三、大梵天(Mahabrahman)王,名尸弃(Sikhin译顶髻),统摄梵众,为初禅之王,娑婆之主。

  梵是净义,以离欲染故。欲天但十善感生,梵天须兼禅定。设有众生,了知欲界是苦、是粗、是障,色界是净、是妙、是离,厌欲欣禅,故菩萨现身为说四禅出入定法,令其决定离欲生于梵世。《楞严经》云:「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也。帝释者,梵语释迦提桓因陀罗(Sakradevanam-Indra)译曰能天帝。简称释提桓因,亦名憍尸迦(Kausika《杂阿含》云:「比丘复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复名憍尸迦。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为憍尸迦族姓。以是因缘,彼释提桓因,复名憍尸迦。」《智论》云:「昔摩诃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诃,姓峤尸迦,有大福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亦名富兰陀罗(Purandhara《杂阿含》云:「……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数数行施,衣服饮食,乃至灯明。以是因缘,故名富兰陀罗。」)居须弥山顶喜见城,为忉利天(Trayastrmsa译曰三十三天)主,统领四方之三十二天。设有众生应以帝释身得度者,菩萨即现同类之形,为说上品十善之法,令其成就。《楞严经》云:「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也。自在天居欲界顶,即他化自在天也。梵语婆舍跋提(Paranirmitavasavartin),谓假他所作,以成己乐,故曰他化自在。《智论》云:「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言他化自在。」慈恩云:「得异熟果,随意所念,胜下二天。下二天果,依树而得,今随欲得,故名自在。」设有众生,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菩萨即现同类之形,为说上品十善,及未到地法,令其成就。《楞严经》云:「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也。大自在天者,梵语摩醯湿伐涅(Mahesvara),即阿迦尼瑟吒天(Akanistka)也,居色界(Rupadhatu)顶,为三千界之主。此天有二种之殊:一、外道所事之大自在天,即《智论》所谓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者,名毗舍阇摩醯首罗。二、十地菩萨将成佛时,居色界顶,于净居天之上,现大自在天子之胜报,以胜妙之形,行灌顶之礼,而绍继佛位者,名净居摩醯首罗。设有众生,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菩萨即现同类之形,为说四禅及四无量法,令其成就。《楞严经》云:「若有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也。天大将军者,帝释之外臣,四天之属将也,如半只迦(Pancilka)韦天等。《楞严经》云:「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谨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也。毗沙门(Vaisravana)者,北方之多闻(Dhanada)天王也。居须弥山腰北,为欲界之初天。以五戒十善得生。若有众生,欲生彼天,菩萨即现同类之身,为说五戒十善之法。上来色界单举初禅,欲界未提兜夜,四王独言北方者,非余不应,举一而该余故。《楞严经》云:「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小王身而为说法也。人王有二种:

  一、转轮圣王(斫迦罗伐棘底曷罗阇Cakravartiraya),谓具三十二相,即王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在增劫人寿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从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八万岁后,有情富乐,寿量损减,众恶渐盈,非大人器,则无轮王。然轮王复有金、银、铜、铁之四:谓金轮王领四天下;银轮王领东南西三天下;铜轮王领东南二天下;铁轮王领南洲一天下。

  二、粟散王,谓自轮王下领一州一地之邦国小王也。设有众生,慈心化物,护念群盲,愿为国王,利乐一切,菩萨即现同类之形,为说五戒十善之法,令其成就。《楞严经》云:「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也。长者,梵语疑叻贸钵底(Drhapati),心性平等,语实行敦,福德俱隆,资财并盈者,谓之长者。具有十德: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楞严经》云:「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也。居士,梵语迦罗越(Kalapati),博闻强识,财德丰盈,不求宦仕,不乐名闻,惟道自娱,居家养性,名曰居士。《玄赞》云:「守道自恬,寡欲蕴德,名为居士。」《楞严经》云:「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也。自卿相以至百僚,从县牧以至三台,各有所典,故曰宰官。《楞严经》云:「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也。婆罗门(Brahmana),又云婆罗贺摩拏,译曰净行,净裔,外意等,事奉大梵天而修行者,为天竺四姓之一。《慧琳音义》云:「婆罗门,此俗人也。谓净行高贵,舍恶法之人,博学多闻者也。」四姓之中,婆罗门最尊最贵,与余三姓,不相为伍。《譬喻经》云:「诸外人计梵王生四姓:口生婆罗门,臂生刹利(Ksatriya王种),胁生毗舍(Vaisya商贾),足生首陀(Sudra农民及奴)。」《寄归传》云:「五天之地,皆以婆罗门当贵胜,凡有座席,并不与余三姓同行。」《俱舍光宅记》云:「婆罗门法:七岁以上在家学问。十五已去,学婆罗门法,游方学问。至年四十,恐家嗣断绝,归家娶妻,生子继嗣。年至五十,入山修道。」《楞严经》云:「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四众身而为说法也。此丘者,又名苾刍(Bhiksu),含义甚多;或翻乞士,破烦恼:或翻除馑,能怖魔等。言乞士者,上乞如来之法以养法身,下乞俗人之食以养色身。乞人有限之信施,以活色身,永离四种邪命;求佛无上之妙法,以资慧命,恒舍一切邪法。言破烦恼者,以修戒定慧等圣道,而破贪嗔痴等烦恼也;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以破身口七支见思等惑。言除馑者,凡夫贪著六情,犹饿夫饭,不知厌足;圣人已断贪染六情饥馑也,故曰除馑。又比丘清净持戒,为世人作福田,以清净法施,除众生无福无慧之两种饥馑也。言怖魔者,世间众生,均为魔眷;若正法时,有人出家,秉受具戒,入三宝数,诸天欢喜,同声赞善,梵魔王闻,生大惊怖故。又比丘必入涅槃,使诸天增盛,魔眷减少,能令魔王生怖畏故。

  又比丘有五种之殊:一名字比丘,二自言比丘,三乞求比丘,四破烦恼比丘,五羯磨圆具比丘。言名字比丘者,如人立字,名作比丘;或世共许;或是比丘种族,因此唤为比丘,是名名字比丘。言自言比丘者,若人实非比丘,自言我是比丘;或是贼主自称比丘,是名自言比丘。言乞求比丘者,若诸俗人,为乞求以自活命,是名乞求比丘。言破烦恼比丘者,若人能断诸漏烦恼,所有集业诸苦异熟,未来生死,能善了知,永除相本,如断多罗(Tara)树头,证不生法,是名破烦恼比丘。言羯磨圆具比丘者,谓身无障难,作法圆满,是不应诃,是名羯磨圆具比丘。比丘尼(Bhiksuni)者,义如比丘;尼者,显女色之音也。

  优婆塞,新称邬波索迦(Upasaka),译为清信士,近事男等。清是离过之名,信为入道之本,士即男子之通称。优婆夷,新称邬波斯迦,译清信女,近事女等。俱为近事三宝,受持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之在家二众弟子也。《楞严经》云:「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妇女身而为说法也。此中不言现王妃者,《疏》云:「王家禁固,不得游散,化物为难,故不作。」若按《楞严》则此中应缺小王。如经云:「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女主,即天子妃也,国夫人,即诸侯之妻也。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童男女身而为说法也。童者,为八岁以上未冠者之总称。或终身男根不坏,不犯女色,称为童男。保持处身,坚贞自守,称为童女。《楞严经》云:「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