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经宗通

(二)断因果俱深无信疑

  此疑从前无住行施、非相见佛两段经文而来。无住行施,因深也;无相见佛,果深也。如我亲承,方能领悟,末世钝根,云何信受?既不信受,将无空说耶!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傅大士颂曰:「因深果亦深,理密奥难寻;当来末法世,唯恐法将沉。空生情未达,闻义恐难任;如能信此法,定是觉人心。」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傅大士颂曰:「信根生一念,诸佛尽能知;生因于此日,证果未来时。三大经多劫,六度久安施;熏成无漏种,方号不思议。」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傅大士颂曰:「人空法亦空,二相本来同;遍计虚分别,依他碍不通。圆成沉识海,流转若飘蓬;欲识无生处,心外断行踪。」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傅大士颂曰:「有因名无号,无相有驰名;有无无别体,无有有无形。有无无自性,妄起有无情;有无如谷响,无著有无声。」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傅大士颂曰:「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人法知无我,悟理讵劳筌。中流仍被溺,谁论在二边;有无如取一,即被污心田。」

  ﹝通曰﹞此段经文,括尽一经旨趣,故傅大士颂之极详。此经以无相为体,无住为宗。体无相不可以意想窥,用无住不可以执情度。古德云:如太末虫处处能泊,唯不能泊于火焰之上。众生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之上。此其所以为甚深也!云何无相,谓无人我相,无法我相?云何无住,谓不住于相,不住于法,不住于非法。无相何以为果,无住何以为因?法身无为,不堕诸数,本来无相,只为心有所住,便于无相之体不得圆满。所以摄有相归无相者,在观照智也。如象胁经说,若出生死,证涅槃界,爱非爱果,法非法因,一切皆舍,虽正因正果,尚在所舍,此甚深般若,最为难信之法也。

  刊定记曰:初善现闻此因果俱深章句,不胜庆幸。始者但知无相,而不知即相无相之深果;始者但知常住,而不知住而无住之深因。以佛世时,尚有难信此深法者,不知现在当来,能有众生闻是章句生真实信心,以为实有是事否耶!佛为遣此疑,故诃劝之曰:莫作是说。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闻法生信,岂谓无人。如佛灭后,后五百岁。凡五个五百,初五百中解脱牢固,二五百中禅定牢固,三五百中多闻牢固,四五百中塔寺牢固,后五百中斗诤牢固。此则教力渐衰,正法将灭之时,有持戒修福者,戒定具足,能发慧觉,以此为实,正解因果甚深义趣,而无颠倒之惑者矣!

  弥勒菩萨偈曰:「说因果深义,于后恶世时;不空以有实,菩萨三德备。」

  若无戒定慧三德,孰能以此为实而生信耶!当知是人于多佛所久事善友,习闻正法,则缘胜也。种诸善根,三毒久伏,六度增长,则因胜也。因缘俱胜,方生实信。是知实信诚不易得。无论闻是章句,实信一切诸佛本来清净,一切众生尽成佛道,乃至一念净信此经,是诸佛因,是诸佛果,如是信经之人,得福无量,犹如十方虚空,不可思量。

  弥勒菩萨偈曰:「修戒于过去,及种诸善根;戒具于诸佛,亦说功德满。」

  如来于彼咸悉知见,凡夫知以比智,见以肉眼,故有不知不见;如来于见处即知,非比智知;知处即见,非同肉眼见,故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也。

  弥勒菩萨偈曰:「佛非见果知,愿智力现见;求供养恭敬,彼人不能说。」

  得福有二:谓生得、取得。生者,正修福业,能生善因,即信解持说者也。取者,即今熏成种子,后感将来果报也。此诸供养恭敬,非比智知,非肉眼见,故曰彼人不能说。

  以何义故,信经之人得如是无量福德耶!是诸众生,如是持说,如是熏修,无复我人众生寿者之相,已得人无我慧,无复执于有为之法相,亦无执于无为之非法相,得法无我慧。人法俱空,量等太虚,故其福德不可量也。

  四相固云相矣!法与非法属于分别,何以亦谓之相耶?为其所分别者,不离我我所相,起法非法想,非于无我土木等生分别也。

  弥勒菩萨偈曰:「彼寿者及法,远离于取相;亦说知彼相,依八八义别。」

  人我四相,法我四相,共成八义,略有浅深。般若能知八义远离于相,即谓具慧。如执自五蕴种种差别为我;计诸蕴既谢,复取诸趣为人;计诸蕴流转相续不断为众生;计一生命根常住为寿者,此凡夫所著有为粗相也。

  弥勒菩萨偈曰:「差别相续体,不断至命住;复趣于异道,是我相四种。」此之谓也!

  若除四相,即于相除之可也。何为复不住于法、非法耶?若心取于色相者,贪恋五尘之境,以是为因,即著诸蕴幻质四相。若心取有为之法,离境求心,以是为因,即著正悟了觉四相。比例而观。若心取无为之法,诸法皆空,以是为因,即著于舍藏法执四相,其可谓之无相法身乎!

  弥勒菩萨偈曰:「一切空无物,实有不可说;依言词而说,是法相四种。」盖指此也!

  一切空者,即人空、法空见也。人法俱空,都无分别,即实有不可说也。虽不可说,不是顽空,但依世谛言词而说,即是中道谛也。于此有著有住,不离遍计依他二执,而圆成实性沉于识海,不能证于无相之果,是故修无上菩提正因者,不应取法,不住于生死法也;不应取非法,不住于涅槃法也。二边不住,即归中道。究竟中道亦不应住著也。

  弥勒菩萨偈曰:「彼人生信心,恭敬生实相,闻声不正取,正说如是取。」

  此何义耶?谓于般若一念生净信者,不如言取义,随顺第一义智,以无住为义故。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如欲济川,先应取筏,至彼岸已,即应舍去。欲度烦恼大流,应修一切善法,既登涅槃岸已,法亦应舍。善法尚不应取,以实相无相故;何况不善非法,离于实相外者耶!以上有无诸法,皆非法也,故不应取。

  弥勒菩萨偈曰:「彼不住随顺,于法中证智;如人舍船筏,法中义亦然。」

  彼证智者,本不住于随顺相应法中,而未证者,必于随顺相应法中而证智。如筏可凭也,亦可舍也。然则文字般若,何为亦应舍耶?为除信经者微细执故。前以信心清净,得福无量,非不正因正果;若细执不除,终为圣道之障。故能于经而离经,于法而离法,但除其病,而不除其体,斯善乎甚深般若之旨矣!

  僧问同安:「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此理如何?」安云:「孤峰迥秀,不挂烟萝;片月横空,白云自异。」丹霞颂云:「云自高飞水自流,海天空阔漾虚舟;夜深不向芦湾宿,迥出中间与两头。」只此迥出中间与两头一语,括尽般若甚深义。傅大士颂谓中流仍被溺,正谓般若亦应舍也。深哉!

  已上(二)断因果俱深无信疑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