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经》译文及注解评析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原文】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①。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译文】

  佛说:“还有,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领会、掌握、读诵此经,如果被人们轻贱,那是他前世造了罪业,本来应当堕入恶道,因为今世被人轻贱,先世罪业立刻被消灭,必然快速入于大乘佛道。须菩提,我想起遇到燃灯佛以前无量劫世里,遇到了八百四千万亿亿的佛,都一一供养承事,无白白空过,如果还有人于后末世,能够领会、掌握、读诵此经,他所得功德,以我供养八百四千万亿亿佛的功德,都不及他的百分之一,也不及他的千万亿分之一,甚至不能用算数比喻所能及。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在后末世,有领会、掌握、读诵此经,他们所得功德,我如果一一说出来,或有人听到,思想立刻狂乱,质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此经的意义不可思议,果报也不可思议。”

  【注解与评析】

  ①:后末世,指三千大千世界成立之初,每一个小世界里,有七个太阳,只剩下一个太阳时,人类才可以安住、居住。(详见《起世经》)

  后末世,还有无量亿年,我们所处的这后末世,有一千位佛出世,而释迦佛仅排第四位,可见后末世,还有无量亿年。(详见《大悲经》卷三)

  本章释迦佛赞叹后末世的善男子善女人,是给善男子善女人以高尚的动机,也是在教导我们,应该经常赞美他人,给他人以高尚的动机,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动力。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①。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②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③。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④。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⑤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⑦菩萨。

  【译文】

  这时,须菩提尊敬地对佛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大乘佛道’的大愿,如何地感应并加持他们,如何地降伏他们心中的八魔?”

  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大乘佛道的大愿,应当树立这样的理念:我应该救度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后,而不存在‘有’一个众生被我救度。为什么?须菩提,如果菩萨不明白众生无量无边如虚空般广大就不是菩萨,之所以这样,须菩萨,实无‘有’法发‘阿耨罗三藐三菩提’的大愿。须菩提,你的观点如何?如来在燃灯佛那里,“有”法得阿耨罗三藐三菩提吗?”

  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就我理解佛所说的义理,佛在燃灯佛那里,实际上不存在‘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是的,是的。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则不对我授记:你于来世,定当作佛,号释迦摩尼。因为实际上不存在‘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燃灯佛对我授记,作这样的言语,你于来世,必定成佛,号释迦牟尼。为什么?所谓的如来,就是各种理论,方法、手段符合大乘佛法的宗旨!比如有人说: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提,于此中无限量非无限量,所以如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谓的一切法,并非一切法,必须是能够造福于众生的事业,只要是能够造福于众生的事业都是大乘佛法的内容,所以称一切法是佛法,须菩提,比如说人身长大。”

  须菩提说:“如来说人身长大,并非大身,只不过称为‘大’身。”

  佛说:“须菩提,菩萨也是这样隐形的!不能以外在形式可被人评判。如果菩萨作这样的言语:‘我’当救度无量众生,就不是菩萨。为什么?须菩提,实无‘有’法称为‘众生福田’。所以佛说,一切法的内容与形式有无数无量种,如虚空般广大无边并且平等无高下。须菩提,如果菩萨作这样的言语,我当‘庄严’佛土,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如来说庄严的佛土,就是非庄严,只不过称为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辩证思维,如来称其为不退转菩萨。”

  【注解与评析】

  ①:无‘有’一众生实灭度。指宇宙中的众生太多太多,并且有增无减,救度了无数的众生,还是算少的,接近于没有救度。佛告诉须菩提,达到如来之圆满的境界有完成时,但救度十方众生的任务,永远没有完成时。

  ②:无‘有’法,‘有’指存在一定的限量,而要达到佛的圆满境界,从横向上说,必须修炼无数的法门,从纵向上说,每一个法门,都得经过无数次“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才可以成佛,同时,随着时空的转换,随着众生需求的变化,菩萨还必须作出相应的变化。

  ③:诸法如义:就是世间法的各种理论、方法、手段符合大乘的宗旨与精神,大乘的宗旨与精神就是:一切为了众生,为了一切众生。

  ④:人身长大,非‘大’身。指人类出生后不久,就开始走向衰老。

  佛说:地行鬼疾复速是人,有飞行鬼复速地行,四天王疾复速飞行,日月神天复速四王天,行坚疾天复速日月,众生寿命复速坚疾,一息一眴。众生寿命四百生灭。(详见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四)

  “生灭即细胞死亡,被人体八万虫所吞噬;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这样。复速,即2倍;一息一眴为0.32秒(具体算法,详见《舍头谏经》)。日宫殿的旋转速度为一目眴,能走一万零一百五十由旬。(详见《正法念处经》第六十八卷)

  佛旨在告诉须菩提,世间中有无数的菩萨,都是隐形的,散布在各行各业,并非你须菩一人是菩萨,所以不可骄慢!

  ⑤: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指一切法无高下,都是平等的。只要是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善法都是大乘佛法的内容,有如虚空般广大(一切法‘性相’空寂),菩萨称为众生福田,不分信仰、种族、地位、职业、性别、年龄、学识……总之,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党的事业,曾经作出过重大贡献和正在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们,都是“菩萨”。这些可敬可亲可爱的人们,或许从不曾有过这样的念头:我是大菩萨,我在行佛道,我将来要成佛。然而所得的果报与菩萨摩诃萨所得果报平等无差别。

  ⑥:庄严非庄严,指一切的佛土都是平等庄严的,并且,所谓的‘五浊’恶世,反倒是修业的最好福地。

  ⑦:真是:真,牢不可破之意,是,顺向正向之意,合称为“不退转”。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①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②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③。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译文】

  佛问:“须菩提,你的观点如何?如来有肉眼吗?”

  须菩提回答:“有的,世尊。”

  佛问:“须菩提,你的观点如何?如来有天眼吗?”

  须菩提回答:“有的,世尊,如来有天眼。”

  佛问:“须菩提,你的观点如何?如来有慧眼吗?”

  须菩提回答:“有的,世尊,如来有慧眼。”

  佛问:“须菩提,你的观点如何?如来有法眼吗?”

  须菩提回答:“有的,世尊,如来有法眼!”

  佛问:“须菩提,你的观点如何?如来有佛眼吗?”

  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有佛眼。”

  佛问:“须菩提,你的观点如何:如恒河中所有的沙,佛说是沙吗?”

  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问:“须菩提,你的观点如何?如恒河中所有的沙数,有如此沙数般的恒河,这些恒河所有沙数般的佛世界,像这样的数量难道不多吗?”

  须菩提回答:“很多,世尊。”

  佛告诉须菩提:“你所在的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贪嗔痴慢,如来全部知道。为什么?因为如来一念之间能知所有佛土众生的贪嗔痴慢。如来说各种的贪嗔痴慢,非贪嗔痴慢,只不过称为贪嗔痴慢。之所以这样,因为在永恒的时空里,过去、现在、未来众生的贪嗔痴慢都会变化、消失。”

  【注解与评析】

  ①:肉眼,尽管如来法身并非杂食身,然而为了救度众生,如来永远在人间,随顺因缘而食人间烟火!

  ②:尔所国土,指须菩提被佛授记后,所在的“宝生”世界,须菩提被授记为“名相如来”。(详见《妙法莲花经》卷三授记品第六)

  ③:诸心非心。心指众生的贪嗔痴慢。佛说,一切众生,贪嗔痴慢,加总起来,分别有十亿种表现。然而在永恒的时空里,众生都会成佛,所以贪嗔痴慢都会消失,所以不可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