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你有没有看过农民在稻田里插秧?他们头戴着大大的斗笠,弓着身子,一步一后退地将手中的秧苗插到水田里。你也许会好奇地问:“为什么是‘一步一后退’呢?”没错,农民在插秧的时候,手拿三尺秧苗,一直弯腰盯着水中的天地,每插一棵秧苗就要向后退一步,这样等退到最后一步时才能直起身子,这时就会发现,眼前已经是满满一水塘的秧苗了,秋天就会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工作似乎是在不停地后退,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前进。

  生活总是会跟我们开玩笑,越是期待什么事情,这件事就会离你越远;越是执著于什么人,他往往伤害你最深。所以,凡事都要看得开,做事不要为了期待什么,坚持但是不要执著,看得开、看得淡,就会看得清、看得透。我们一直都在失去,但这永远是上一秒发生的事情,只要心中清净,即便退步也会找到前行的出路。

  曾经有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庙,这里的方丈是一位得道高僧,一直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这一年,方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就想在众多的弟子中选择一位有能力的人将其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和考虑,方丈选好了两位在功课、品德等各方面都不相上下的弟子——明空和明悟,作为候选人。到底该选哪一个好呢?一时之间方丈也没有好主意,于是打算出一道试题考考这两个得意弟子。

  一天,方丈将明空和明悟叫到寺庙后山的一处悬崖旁,然后用绳索将他们分别放到底部的一处深渊里,并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从这处深渊里爬到悬崖上,我就会考虑让谁做我的接班人。”明空和明悟听到方丈的指示后,都暗暗地想着能够爬上去的方法。

  明空身体高大健壮,他率先行动,抓紧峭壁上突出来的石头拼尽全身的力气使劲往上爬,但是往往没爬几步就因为手滑没有抓牢而摔了下来。但是,明空每次摔下来之后都没有放弃,依然一遍又一遍地尝试。越摔越爬的明空,即使已经鼻青脸肿、身体疲惫不堪,依然不断地拼死攀爬。后来他终于爬到了距离陡壁只有数米之遥的地方,但是此时他早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找不到能够受力攀爬的地方了,最终还是摔回到了谷底,头破血流、气息奄奄。看到此情况的方丈不得不命人用绳索将其救上来。

  身体矮小、瘦弱的明悟起初也不甘心落后,像明空一样拼尽全力地努力向上攀爬,但是失败几次之后,他就发觉用这种方式不可能爬到悬崖的顶部。于是,他就沿着山谷里的小溪,顺流而下,一路向外寻找别的出路。走了一段时间之后,明悟就遇到了森林,走出森林也就走出了山谷。于是,明悟继续游历,拜访其他的高僧,参禅悟道,过了一年之后,他终于又回到了寺庙里。此时,明空的身体也已经完全好了,方丈看着眼前的两名弟子,心里终于有了决定,他选择让明悟成为下一任的方丈。

  包括明空和明悟在内的众僧都不理解:明空坚持不懈地努力攀爬,即便身体受伤还是没有放弃;然而,明悟却没有坚持下去,反而逃避问题,一走就是一年才回来,没有将其逐出寺院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又怎么会选他成为接班人呢?

  面对大家的疑问,方丈解释说:“寺院后山的悬崖极其陡峭,常人根本就不可能凭借蛮力攀登上来;但是,在山谷之外却是有路可以走出来的。我并没有给他们设置时间和方式上的限制,不过,如果他们的心里被名利诱惑,就难免给自己设置束缚和限制,就像是在心中树立起一座悬崖绝壁,永远都没有办法走出来。外界没有牢笼与绝壁,可是如果我们自己给自己建立了牢笼,一味地苦苦争夺,以为这就是前进的方向,那只不过是徒增伤害而已,轻者伤筋动骨,重者会粉身碎骨。”

  听了方丈的解释后,大家恍然大悟,欣然接受明悟成为下一任的方丈。又过了一年之后,老方丈安详地圆寂了,明悟成为新的方丈。

  他果然没有令老方丈失望,寺庙的香火依然像以往一样鼎盛,僧徒也没有减少,反而日渐增多,明悟最终也成为受人敬仰的一代高僧。

  正所谓“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老方丈出的这道考题,目的不是为了想要看谁的身体更健壮能够爬到悬崖的顶端,而是想要试探明空和明悟的心境如何。师父的话固然要听,但是懂得伸缩进退才是做人、做事最根本的道理。

  如果你的心窗始终是关闭的,里面装满了名利的诱惑,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地轻松、快乐;但是,如果你时常将心窗打开,让外面灿烂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进来,清扫角落里的尘埃,当窗棂无尘时,就能收获广阔的天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