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弥五次投胎轮回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爱离别“的故事,来自《经集部·佛说五母子经》。从前,有位修行者,修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他一直住在深山中修行。山脚下的村落里,有一位神童,由于他宿世的善根,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人世的无常与短暂,一心想操究生命来自何处?归向哪里?
神童长到七岁时,一天突然辞别母亲,出外寻师访道去了。当他路过深山时,巧遇阿罗汉,便请求阿罗汉收他为弟子,做了一名小沙弥。
这位小沙弥身口意供养师傅无不遵从,诵经修行没有一时松懈。就这样,小沙弥八岁的时候就开了慧眼,得到四种神通,能闻能见无限遥远,天上天下的善恶动静都能察知,身体能够立刻飞行到要去的地方,分身多人、变化他相,无所不能。并且知道自己前世宿命,所经过的各种六道轮回,所经历的善道恶道,都无所不知。
一次,小沙弥在打坐中看见了自己前世,以及前世的前世的前世……
当小沙弥看到自已曾经投胎做过五个女人的孩子时,不禁叹然失笑。
他的师父,也就是那位阿罗汉,恰巧捕捉到了小沙弥的这个短暂而诡异的表情。
阿罗汉就问:“你为何发笑?”
小沙弥回答说:“没什么。”
师父觉得奇怪,就说:“那么,是不是因为这山中没有闭塞寒酸,也没有歌舞娱乐之类的消遣活动,你在嗤笑我呢?”
小沙弥回答说:“弟子岂敢嗤笑师父,只是在笑自己而已。因为我曾经做过五位母亲的孩子却都早夭,她们都为了我而昼夜啼哭伤感忧愁不止。她们一想到我就忧伤,又常常忘不了我。”
小沙弥顿了顿接着说:“我一个人就毁了五个家庭的幸福,使五位母亲遭受生离死别的痛苦。因此,我是在笑自已,真的不是在笑师父。”
大沙门说:“原来是这样,你还看到了什么?"
小沙弥于是一一道来:“我投胎给第一位母亲作孩子的时候,很早夭折,我的母亲看见邻居家与我同时出生的孩子学习走路,便悲伤地想,自己的孩子如果今天还活着的话,也应该像别人家孩子一样会姗姗学步了,想到这里,母亲忍不住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我投生给第二位母亲作孩子的时候,又短命旱死,我的母亲看见别人给孩子喂奶,便想到我而悲哀哭泣不止。
当我转世给第三位母亲作孩子,在十岁的时候又死去,母亲每次临到吃饭的时候便悲哭不已,泪流满面,说孩子若是还在的话,也应当与自己一起吃饭了,现在孩子离已死去,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独自吃饭,徒然思念孩子伤心难过。
在给第四位母亲作孩子的时候,我年少薄命先死,当我母亲看见和我同龄的年轻人娶媳妇,便想到如果孩子现在仍活着的话也当为孩子娶媳妇了,可恨不知哪里得罪了苍天而使上天夺杀孩子的性命?
在作第五位母亲的孩子时,我才七岁便出家修行,舍离母亲,跟随师父入山求道,而得到罗汉道。我的母亲天天哭泣着说,我只这么一个孩子,却跟随法师修道去了,不知他在什么地方,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可怜母子不能再相见了,我的母亲因思念我而遭受愁毒之苦。
恰巧有一天这五位母亲相逢聚在一起,于是各自诉说对死去孩子的思念,互相对着哭泣,悲不能止。我这一身一魄,辗转到五位母亲腹中作胎儿,固然使人疑感,令众母亲悲哭发狂,但是她们共同思念我一个人,竟到了各自悲伤得想要自杀的程度,因为这个缘故我笑了。
我笑凡人活着的时候不想到有死亡,而当死亡有所临近之时,又都只看到死亡;世人并不知道有轮回后世之再生,而只知执著今世的生死。
无论或生或死,人行善自得福报,作恶自受灾殃的恶果。但是世间有很多人都不明天地因果之道,而喜怒自恣,放纵随意,只顾享受眼前短暂的快乐,却不顾后至的极大痛苦果报,直到死后受报堕落到恶道地狱中,那时痛苦之极后悔都来不及。
我因为厌恶俗世的缘故,而离开父母去追求佛法,在山中精进勤修。现在我看到地狱畜生饿鬼贫穷种种而替他们感到恐怖。我得到师父教诲的恩德,得到佛法智慧开解,并受持佛法戒律,因此现在得到度脱。我可怜这五位母亲自己不能从世间得到解脱,反而深深忧伤挂怀于我早已死去的前世躯壳。如今我所希望达成的愿望都已经实现完毕,但世间人辗转轮回生死,伤心哭泣,却没有休止的时候。这个肉身终究只是作土,魂魄神识空去,随他们所造善业恶业的力量而自然流转六道,并不能自行斩断它的根而得到解脱。但每天造作累积恶业是愚痴之人所为。只有斩断恩爱,能离贪欲,才可解脱。
现在我不再流转生死中,好比人不种种子,断灭生长坏空的变幻,而只做泥土,从而拥有永久解脱的真实快乐。
沙弥对师父说完了这番话,上前作礼完,便飞身离去。
原文标题:失笑的小沙弥
- 上一篇:重姓比丘被两家共同抚养成人的因缘
- 下一篇:迦叶三兄弟受化之宿缘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