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意思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静波法师:佛的意思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佛的意思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也知道别人是什么?而且这个觉悟的过程已经达到究竟圆满了!所以我们就说:这样的人就是佛,也就是觉悟的人。

  觉悟自己是什么呢?我们去翻开《心经》的时候就会知道,那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说,我是假的、空的,这就是自觉;当我们看别人的时候,发现他也是假的、空的,那就是觉他。但是我们为什么还痛苦、执着呢?那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觉悟到自己是假的、空的。我们还在轮回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认为自己是实在的,我们执着它,所以就不能觉悟。

  尽管有人已经感受到了自己确实是假的,别人也确实是假的,但是现在还是不能够究竟圆满,那么这样的人只能算是菩萨,或者算是对佛教生起信心的人。如果我们今天不能够明白“佛”的意思,那么很不客气地告诉大家,甚至你很难说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佛教徒!因为自己并不自觉,也没想过要自觉;更没想过要去觉他,这就是遗憾和缺陷,而且是与佛法背道而驰的行为。

  就像昨天有一个人来找我,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我是佛教徒。”我就说:“你是佛教徒?我怎么看你这么烦呢?”他说:“烦就不是佛教徒了吗?”我说:“烦是佛教徒,但是不能永远烦!要相信生活是这样的,要相信人性的弱点是烦恼、愚昧,但是你不能容忍永远都是这样,那么你学佛做什么呢?”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执着和烦恼,那么学佛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要改变我们自己认识上的局限和对于佛法上的认识误区,如此我们才能够定位自己是佛教徒!可见:佛教徒并不是拿着皈依证,或者一相情愿的就是佛教徒。这是让我们反思的事情。

  否则我们去反思,现在这个社会现实,大家都在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永远是对的,别人都错了。这是什么?这是没有自觉!应该说,这是惯性的轮回,非常可怕的身不由己的轮回。有些人不觉悟,也不想觉悟,他会寻找借口说:“我天生就这样!”这是非常可怕的执迷不悟。这样人学佛的一个后遗症,就是让人家感觉到他就是一个断了善根的“一阐提”。

  尽管佛经中也说,一阐提可以成佛。但是请记住,那样的一阐提是透过阐提的自性空,若能相应,已经不再是一阐提了!因为透视空性,所以才可以成佛。为什么呢?因为他必须在改变。学习佛法,必须要感受到无常无我!如果没有无常、无我,我们就不能走进涅槃寂静的解脱自在

  即使想相应于释迦牟尼的涅槃境界,实在不易;佛陀不再执着,不再认为世界上有一个所谓的主宰,所以他能够随缘、顺其自然地不执着任何东西;具备普度众生的慈悲与智慧,所以他自在。佛陀有理由自在,因为他真的自在,而我们这种自在,是带着很多很多问号的自在。自在吗?不自在。

  当有人向我宣说他是佛教徒的时候,似乎理直气壮,但是理由非常苍白;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尝试过用佛法来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某些做法和想法。如果没有这样做,那又如何理直气壮呢?我们在座的诸位,也应该引起反思。

  佛陀自己已经觉悟了,同时又能够用觉悟的慈悲与智慧,来帮助他人也能觉悟,并且圆满无缺。

  佛陀不但自己觉悟了,同时也能够把这种觉悟的内容同他人联系起来,运用慈悲与智慧,帮助他人也能够完成这种觉悟的过程,并且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任何障碍。学佛哪里有障碍?因为我们圆融,没有执着,所以没有障碍。但没有执着,并不是滑头,而是圆融。很多人滑头,其实滑头的人也很痛苦,因为他会为了让别人高兴,自己昧着良心说假话或者没有原则。这样的人只是暂时的投机取巧,实在是会有后遗症的痛苦。

  圆融不是圆滑,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一点。我们今天所讲的圆融,是透视事物真相的智慧圆满,绝不应该是圆滑。圆滑是可怕的,是世间那种谄媚、逢迎、投机取巧的人所做的行为,像《论语》中所说的“乡愿”一样。“乡愿”是什么?孔子的定位是:“德之贼也”,是道德上的小偷,是贼。

  模棱两可,左右逢源,好像是自己圆融无碍,其实是投机取巧。这个同佛法的圆融截然不同,必须把它们分清!因为我们常常在学佛的过程之中,理不清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就差那么一点点,结果就差得很远。

原标题:佛是什么意思?——哈尔滨极乐寺静波法师开示节选

转自微信公众号:Xiaoxiaobuyan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