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切愿的相状

大安法师:深信切愿的相状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陈曰,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

  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哉。能如是愿,其愿可谓切矣。信深愿切,是谓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必强。心重故则易纯,业强故则易熟。极乐净业若熟,娑婆染缘便尽。果得染缘已尽,则临终时,虽欲轮回境界再现在前,亦不可得。果得净业已熟,则临终时,虽欲弥陀净土不现在前,亦不可得。

  然此信愿,要在操之有素,临时自不入于歧路。如古德临欲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现,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临欲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对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如古德真可谓千古修净业者之标榜矣。—— 彻悟大师《彻悟禅师语录》

  生死关头,重心和重业是非常重要的,平时我们就得训练有素,训练这个重心。那么,这个深重的心是什么呢?就是深信切愿。深信切愿,我们常常会听到看到,那什么叫深信之相?什么叫切愿之相?可能我们不一定很清楚。下面就是谈深信之相和切愿之相。

  重心,就是我们这些净业行人,修行念佛往生的法门,这个信一定不是浅信,不是浮泛之信,不是暂信暂不信,若存若亡,这些都是忌讳的。它所可贵的是深信,深心里面产生的信心。愿,不是今天愿这个,明天愿那个,一定要恳切,一定要专一。如果信深愿切了,那么其他的法师、善知识,乃至外道的邪说,来想动摇我们,我们就不会受他动摇,也不会被他迷惑,这是非常重要的。

  教内有种种法门,也不是说其他法门不好。但是我们已经接触了念佛法门的时候,你再听到说这个法门很殊胜,那个法门更好,马上心就动摇了,“哎呀,它那么殊胜,好像自己的不如它,我是不是放下念佛去修那个”,甚至还被外道邪说所动摇,碰到基督徒跟你讲,上天堂如何如何好,也觉得“哎呀,那是啊!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天堂还有女人,可能更好一点”,受他动摇了。

  如果你有深信切愿,就不会受他动摇。深信切愿是般若智慧之相,心就不会被世间的五欲六尘引导过去,转到那儿去,“我人生的目标就是得到五欲六尘,得到功名利禄,赚多少钱,当多大官,被那个吸引过去”,深信切愿能把那些阻断。

  那么,信心之相是怎样的呢?

  当我们在修行念佛法门的时候,倘若达摩大师,达摩大师是西天禅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师,来到中国,拿着衣钵来中国找传人,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一代祖师,传给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以后是一花开五叶,禅宗在中国非常兴盛,达摩大师对我们中国佛教界的恩德甚深甚大。那么,达摩大师忽然现在我们念佛人面前,对念佛人说:“我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圆顿之禅,你只要把念佛法门放下,我就把这个见性成佛的禅传授给你。”这个很有点诱惑力,很有点挑战性啊!这时候怎么办呢?如果平时你深信切愿没有解决,这时候赶紧磕头如捣葱:“好好好!我赶快放下,你赶快传给我见性成佛的禅吧!”如果是这样,你就是决定信心之相不具备。那么要怎样呢?你这时候要向祖师表示恭敬,你可以向祖师顶礼,但是,你要怎样说呢?说:“我已经首先接受了释迦如来传授的念佛法门,曾经发愿尽形寿受持不改变,你老人家虽然有甚深微妙的禅道,但是我不敢违背自己原来的誓愿。”不放下自己的念佛法门,不受动摇。这是达摩祖师

  那么,纵然或者是释迦牟尼佛,忽然现身在我们的面前,因为这个念佛法门、往生法门也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我们对释迦牟尼本师,是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本师现前,他说:“我原先所说的念佛法门,只是当时的一个方便之说,现在我有更殊胜的法门,超过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你现在暂且把这个念佛往生的净土法门放下,我跟你说更殊胜的法门。”这时候怎么办呢?这都是考验哦!这时候,对一个深信切愿的念佛人来说,也只是向释迦如来顶礼,向他老人家恭敬陈白,说:“我已经禀受了您老人家教给我的净土法门,曾经发愿,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存在这个世间上,我就不会改变往生净土的信仰。您释迦如来虽然有更殊胜的法门,但我却不敢违背我原来的誓愿。”这时候,你能够这样陈白,你有深信切愿之相。

  虽然是佛陀、祖师,现在面前,让我们舍弃念佛一法,也都不改变自己原先的信仰。连佛祖现前都不改变,那些其他的善知识,甚至其他外道魔王,虚妄的邪说,就更不可能动摇我们,迷惑我们,让我们放弃念佛一法了。

  能如是信,可以说你的信心是深的,具有坚固信心之相,坚固如金刚,这样就是重信。

  对任何一个念佛人来说,在他修净土法门的过程当中,都会碰到这样那样被人牵引动摇的种种考验。我就碰到过一次,我还在东林寺,在我这个岗位上,专门念佛的,都有人到这里来说:“密宗多么殊胜啊,有个上师是什么什么来的啊,我是看到你善根深厚,才悄悄跟你说,都有材料的,希望你来修密宗啊!”我说:“我这儿都念佛呢,我在这里怎么修密宗?”他说:“没有关系啊,你就悄悄地修密宗,你表面上还念佛嘛。”他还来跟我讲这个。我说:“好了,好了”。由于我原来对《彻悟禅师语录》都读过,忽然就想到这段话。你看看,佛祖现前我们都不改变自己所信,更何况你讲一点其他的,说他那个上师又是什么,又变了,又是什么转生,什么转生,都是很有迷惑性的。但你不要受他动摇,不要受他动摇。

  我想现在有些念佛人,之所以被动摇,就是因为信心没有坚固。你看前两年有个小册子,我也看了一下,说有个咒如何、如何的殊胜,劝导很多很多念佛人说:“你们念佛不能得力就是业障太重,业障太重怎么办?先给你持一个咒,通过持咒你消掉业障再来念佛,才能够有效果。”一听好像也有道理,于是很多人“哗啦”一下把念佛都放下来了,放下念佛去持咒,等消了业障以后再来念佛。那么,这句佛号就不能消业障吗?如果佛号不能消业障,它“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第一了义,圆顿中至极圆顿”又如何体现呢?每一声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它消业障的能力不是更大吗?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讲,很多人修这个三昧那个三昧,这个是能消很多业障,但是很难消诽谤大般若的业障,唯有修念佛三昧才能消诽谤大般若,摩诃般若的罪业。这些祖师大德菩萨,都这样讲念佛法门消业障无与伦比的功效,你怎么到现在,还要等我消了业障再来念佛呢?通过这些我们就能看到,他平时的信心都是很浅显的,愿力也不是很坚固的。这是讲我们的深信之相。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切愿之相:

  对于一个净业行人来说,坚固他往生之愿,也要受到种种的考验,这种考验来自于顺逆、苦乐两种。

  如果有种考验,赤热的铁轮,一块圆形的铁,把它烧成赤热火红,然后旋转在自己的头顶上,这是非常苦的。为什么?我们头顶的神经元最多,最敏感,感受疼痛最直接。有个赤热的铁轮在那儿旋转,就很苦啊!这时候就面临一个选择,如果你放弃往生之愿,就不受这个苦;你要坚持你的往生之愿,你就永远受这个苦。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这个苦,可能一般的人,不一定体会得到铁轮旋转头上的苦。我们有些出家比丘,有过一次体验,就是燃头顶的香疤。我也燃了一下,原来以为是小菜一碟,没什么问题,结果一燃发现,哎呀!很疼痛啊!燃的时候非要唱南无释迦牟尼佛,要两个人把肩膀抱住,要不都会逃跑啊!或者弯着身子痛得躺到地下去啊,这么疼痛啊!那个灼热的感觉,疼痛、灼热得一天不能睡觉。在头上,那个灼热的感觉,原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才发现,为什么菩萨戒要求一个受菩萨戒的人一定要燃臂、燃香、燃指啊!一方面是供养诸佛,另一方面是破除身见,它是很有作用的。我们多生多劫的身见,是受不了肉体上的苦的。但你超越不了肉体上的苦,你自性的东西就不能出来,你就很难为了众生能够舍身。碰到一点苦,经不起一点考验,你就会退回来,意志力上不来啊!所以要通过种种善巧方便,燃臂、燃指、燃顶,把这种身见冲破。你燃几个戒疤、几根香,都会觉得很痛,更何况是赤热的铁轮在头顶旋转,那是什么痛苦?就在这样的痛苦当中,不以这样的剧苦退失自己往生净土之愿。这是第一种,用苦来把我们吓回去。

  还有一种,用软性的微妙五欲,让我们汩没进去。这里提出,轮王胜妙五欲现前。

  轮王就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由他福德的大小分为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分别统治一四天下,四洲,三洲,两洲,一洲。四种轮王福报大小、寿命不一,人寿平均八万岁的时候是金轮王显现世间;人寿平均六万岁的时候,银轮王现前;人寿平均四万岁的时候,铜轮王现前;人寿平均两万岁的时候,铁轮王应世。他们都是以十善业道来治理国家,由于转轮圣王多生多劫修十善业,就感得有自然的七种宝。第一是金轮宝,他有一个金轮,像飞碟似的,他要统治一四天下,四大部洲,他的金轮宝一天就能够巡视飞行;第二是象宝;第三是马宝;第四是女宝,他的夫人是容貌德行第一;第五是摩尼宝,他有一个摩尼珠,如意摩尼珠,想要什么这里面就有什么,资生用具都能够从摩尼宝珠里面流现出来;第六是主藏宝,主藏宝就是财务大臣,很有福德,给他掌管财富,用不完,而且这个主藏宝还有神通,特异功能,能够两眼看到哪个地方有金矿银矿,可以挖掘出来;第七是主兵臣,就是国防部长,他能够懂得韬略,运筹帷幄,保护他的轮王的境内不受到损伤,这是武力。他自然就感得这七宝现前,他所享受的是色声香味,财色名食睡,这样微妙的五欲,是世间第一,这样的富贵。

  转轮圣王的位置是一切凡夫众生所渴望、所追求的,这些东西现前,这种快乐,如果跟我们作个交换呢?你作为念佛求往生的人,如果你把这个往生的愿放下,就给你转轮圣王的位置做,干不干呢?你不要交换,你不要被他所迷惑,转轮圣王虽然很享福、很富贵、很有威德,但是他还没有解决轮回问题,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相比,他差得太远,我们往生更殊胜。不以转轮圣王的快乐,来退失我们往生净土之愿。

  用这两种,受苦的逆境,用赤热的铁轮旋转,旋转在头顶上所受的苦,这是苦的极点;享乐的顺境,转轮圣王的享乐也是极点,最高。这两方面,都不能使我们改变往生净土之愿,更何况在世间生活当中,一点小小的顺逆境界,怎么能引转我们往生净土的愿呢?

  有时候看世间人念佛发愿,挺有意思的,这段时间没钱赚了,身体也不大好了,哎呀!赶紧念念佛,求往生吧!他还好像有点发愿。等到过段时间,身体也健康了,事业也发达了,各方面也很风光了,就把往生的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你叫他再提起这个,“哎!我没有时间,我没有时间,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世间一点小小的顺逆境界都能把他引转,这说明他的愿切之相,还是没有成就,不容易的。

  所以,当上面那样的顺逆境界现前,都能不受引转动摇,这样的愿就可谓恳切了。

  于是,这个深信之相、愿切之相成就了,才称为重心。以这个重心来执持名号求生净土,这样念佛号的力量,也必然会强大,增强。那么,我们以深信切愿去念佛,由于深信切愿的心重,于是念佛的功夫就容易纯一。由于我们能念的佛号的力量,这个净业的力量强,就使我们的功夫容易熟。

  我们说功夫的成熟、成片、一心不乱,都要从深信切愿这里首先发端的。那么,这样的功夫,带着深信切愿念佛,极乐世界就在我们内心薰习薰习,薰习当中变得越来越亲切了、熟了。

  原来我们很生疏,一念佛,我们的念头开始都是念五欲六尘,你让我们去念佛,要非常勉强的才会提起这句佛号,很生疏,对娑婆世界五欲六尘、人我是非,他马上就想得出来,马上脱口而出。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种种美妙,一概不清楚,甚至有时候觉得虚无飘渺,“是不是真的啊?”马上就容易生起这样的疑团。之所以我们对念佛往生净土很生疏,就因为我们对五欲六尘、世间东西很熟悉。那么,现在我们要通过深信切愿对这样的重心作一个转换,转换什么呢?使我们对净土由生疏变熟悉,对这个世间的五欲六尘由熟变成生,要有这样一个转换。

  那么,极乐的净业如果成熟了,娑婆世界的染缘就容易远离,甚至完全给它根除。这里面确实是此长彼消的关系。不是说一方面念佛,信愿很恳求,另一方面对世间五欲六尘留念执著也很猛利,这两者它是不兼容的。就像光明和黑暗不能兼容一样,有光明就没有黑暗,有黑暗就没有光明。你真有往生净土的坚定的信心,那自然对五欲六尘就会淡,就会疏远。如果你对五欲六尘非常猛利的留恋缠绕,那你必然会对往生净土疏远淡忘,此长彼消。就像《易经》里的阴阳鱼,你白的那一块多,黑的这一块就会少;你黑的这面多,白的那面就会少,此长彼消。所以,我们要使净业的成熟度加大,使娑婆的染缘慢慢淡化。

  那么,娑婆世界五欲六尘的污染之源淡出之后,临命终时,你想轮回也不可得。因为你的因,已经在因地当中使娑婆世界五欲六尘、三界轮回的信息非常弱,而西方净土的信息能量非常大,大的种子现前,你想再得轮回境界现前,也是不可得的。如果我们念佛往生净土这个净业已经成熟了,那么临命终时,你想不让阿弥陀佛净土现前,那也是不可得的。这里面的因果是法尔自然的,就像前面讲的那颗大树、大墙,已经向西面倾斜了,它这个势已经成就了,你不让它向西面倒,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们平时就要有向西方的心理定势,用它的重心修净业,一定要使心的定势形成,心就必然会倒向西方极乐世界。

  刚才讲深信切愿之相,以及深信切愿成熟之后,令我们决定往生的道理是法尔自然的。然而,这种信愿的成就要在我们平时训练,操之有素,这样就不会在临命终时至于入到其他的歧路去。

  临命终时,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在牵扯我们,《地藏经》讲冤家债主都会现前,不让你走,含笑诈亲,装作是你的六亲眷属,含着笑很亲热的让你到他那边去。到他那边去做什么?债务关系要了啊!所以,你平时不能操之有素,各种境界现前的时候,你就会身不由主地被牵到其它道路上去了,而往生净土就泡汤了。

  那么,临命终时的把握,是要靠自己深信切愿在这时发挥作用了。

  这里举出几位古德,我们古代的净业修行人在临命终时所现出的境界。是六欲天,从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这些天童次第来接引他到天堂去,他们都不去,唯专心等待阿弥陀佛来,阿弥陀佛现前,他才说“佛来了”,跟着去。

  这里我们举出几则《净土圣贤录》里面的记载。唐代的慧光法师,他是专研《华严经》的,对《华严十地经》、《十地品》都有注疏。他在临命终时,天童就来接,他一看到天童就说:“我不到你那去呀,我是念佛要到阿弥陀佛那去的呀!”就不跟他走,他就专心念佛,这一念佛,马上西方的境界,香华现在空中,佛来了,他跟着去了。这是唐代的慧光法师。

  唐代的道昂法师,也是这样的,念佛往生净土的信心很恳切,然而他临命终时,兜率天人来接他,他没有受动摇,说:“我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他那时候还正在讲菩萨戒,在法座上讲菩萨戒,给大家授菩萨戒,他在临命终时授菩萨戒,开示里充满着悲心,种种天堂的境界现前不受动摇,一心期待阿弥陀佛。这时候,阿弥陀佛的化身现在前面,幢幡、音乐、异香,他一见到说:“佛来了”,手上拿着的香炉掉在地上,他就走了。这是唐代的道昂法师。

  还有唐代的寿洪法师,他也是在兜率天人来的时候不受动摇,念佛往生的。

  所以,一定要等阿弥陀佛来才合掌而逝,其他的来都不动摇,这是成就往生净土的榜样。

  但也有些出家在家人,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信愿问题,看到天堂境界现前,也会跟着走的。有一个人,他临命终时,夜摩天人来了。夜摩天人来,他给大家说:“我要到夜摩天去做天王了”,他就走了。还有一个法师就更那个,他是修华严法界观的,他临命终时,就让大家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希望华藏世界境界现前。随着念、念、念,念了很久,他旁边助念的就问:“你见没有见到卢舍那佛?见没有见到华藏世界呀?”他说他都没有消息,大家又“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又有人问:“见到什么了?”“娘来了”,他跟他娘走了。这个事情警醒了当时助念的人:“哎呀,不行,念那个不行啊!还得赶紧念阿弥陀佛啊!念《大方广佛华严经》怎么把娘念来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为什么念六字洪名?阿弥陀佛有临终接引愿啊!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九愿勤修我皆接引愿:只要他方世界的众生闻信我的名号,种植诸多的功德,愿意到我这儿来,我临命终时就会带着菩萨圣众去接引,如果这一愿不能成就,我就不成佛。我们深信切愿持名为能感之机,阿弥陀佛第十九愿为所应之法,这两者整合起来,我们临命终时就非常非常保险了!

  因为念佛,名号里面就有着阿弥陀佛十九愿的功德,我们念这句佛号,召唤阿弥陀佛十九愿已经成就的愿力成就,就法尔自然地现出西方三圣拿着莲华前来接引的情景。这个情景,就是我们往生净土的中阴之相。我们的神识呢?一般是观音和大势至菩萨,搬着那个莲台过来,我们神识就在莲华上。莲华一闭合,弹指间,一念间,一顷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莲华化生。这是净土宗非常不可思议的情景,但是它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为什么阿弥陀佛要发这一愿?他就是看到我们凡夫众生在这个生死关头,念头很多、业力众多,各种东西现前,我们的阿赖耶识、神识被业力、心力弄得就像十二级、十六级台风里面的一只小舟,没办法把握啊!这时候的众生是最需要帮忙的时候,阿弥陀佛看到众生在这个时候最需要帮忙,也必须帮忙,他也有能力帮忙,就建立这一愿,临命终时来接引,这个接引对我们是太重要了!

  你想,我们一个人要到远方去,那地方从来没有去过,尽管有人告诉清楚了东南西北,经纬方向,要我走过去,可能也觉得很困难。比如让我们步行到北京去,你从来没有去过北京,这时你心里很害怕,“我到北京去,到时候一走,没有走对方向怎么办呢?或者就在本地兜圈子,兜了很久兜不过去怎么办呢?甚至本来向北方走,结果走向东边去了,又怎么办呢?”完全是有这种可能性的。所以他内心没有信心,他内心有很多不安和慌惧,我怎么走得过去?如果再加上自己身体不好,如果又加上自己正好是残疾人,是个瘸子,两腿都没有,那就更没办法。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很希望你北京的朋友、亲戚能够接我就好了,派一个人来接我去。这个人是很熟悉的,坐什么交通工具、怎么走,他驾车娴熟,我跟着他走就好了。就满天的云都散了。如果要让我自己一个人去,可能很麻烦。

  所以,我们每个众生对在临命终时,要去什么地方,都有一种潜在的渴望、要求。这就是所谓宗教的诉求。阿弥陀佛来满我们愿了,临终接引。他老人家带着观音、势至和清净大海众菩萨都来接引。就好像我们一出门,这个北京的朋友就已经开了一辆车停在门口了,你坐上车就去了。如果他更富贵一点,有一架直升飞机就更好,坐上飞机就去了。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坐得上?还就是深信切愿,重心修净业,我们就坐上了这个交通工具,就登上了这个莲台。

  临命终时出现的境界,它在佛教的义理和心性上是很不可理解的,但是确实很符合大乘圆顿的佛教精神。

  有人就常常问:“是不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赶紧从西方极乐世界跑过来呀?那我念佛他也来接引,他念佛阿弥陀佛也来接引,不仅这个世界,还有他方世界,都来接引,阿弥陀佛忙得过来吗?不会忙死了吗?他忙得很累了,到哪里去加油,补充能量啊?”实际上,这是因缘和合产生的不可思议的情况。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临终勤修我皆接引愿”,他已经成就了。成就了就好像一个信息,弥漫在虚空法界,也弥漫在我们众生的念头里面,这是他提供的一个缘,增上缘。而我们众生愿往生的心是因,因和缘正好感通了,就自然而然现出了临终接引的景象了。不是当下阿弥陀佛赶紧跑过来,这在佛门有个比喻,水清月现,天上那轮月亮永恒在那里,自然现前。现前,不是月亮下来了,月亮没有下来,水也没有上去,但是水中有月。

  那么,阿弥陀佛现前,也跟我们能念的心所变现是有关系的。为什么上辈往生见到的是很殊胜的,阿弥陀佛带观音、势至过来、带菩萨圣众过来?这是你有大乘菩萨的心,你看到的是菩萨圣众。如果你是中辈往生,你是小乘的心,你看到的是带着比丘过来,阿弥陀佛也现比丘相过来。甚至下辈往生,业障很重的,都看不到佛过来,只是看到莲华。有的能看到报身,有的能看到化身,有的只看到菩萨,有的只看到比丘,有的什么都看不到,只有莲华。这些都因我们的深信切愿程度、持名功夫深浅,而显现临终接引的情况,各有不同,也表明三辈九品乃至无量辈品往生的差异,是有所不同的。

  所以,临命终时,在地、水、火、风都在分张的时候,这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痛苦的时候,也是最关键的时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六欲天的天童次第都来接引你到天堂去,这是什么境界?一般的人对天堂都是挺向往的,那里也是莲华化生,也有美妙的音乐,天女如云。很多别说凡夫,就是小菩萨到那去都会被那天上的五欲所迷惑、所缠绕。

  《西域记》里面讲到无著菩萨,还有世亲菩萨,还有师子觉,是三兄弟。开始他们都修兜率内院,往生兜率内院,有一个约定说:“我们三个人,谁到了兜率内院弥勒菩萨那里,回来报个信。”结果,狮子觉菩萨先往生了,先走了。这一走,听不到报信,没有消息。其次就是世亲菩萨,世亲菩萨在往生的时候,他的长兄无著就特意对他说:“你这次去,一定无论如何要报个信。” 世亲菩萨就去了。到那里过了三年,世亲菩萨来了,无著菩萨说:“你怎么来得这么迟啊?” 世亲菩萨说:“我已经很快了,我到那儿去了之后,就是向弥勒菩萨顶了一个礼,听了很短一点时间的经,马上想到这个约定,就回来报信了。由于天上的时间观念跟人间不一样,所以我是很快,但这里一下就过了三年了。”无著菩萨问:“师子觉在什么地方啊?”他说:“师子觉去了兜率院,在外院就被那些五欲给迷住了,没有进去。”

  你说说,六欲天这种微妙的五欲对我们众生是多么的吸引啊!在临命终时,当天堂美妙的境界现前,如果不是平时对西方净土深信切愿到十分坚固的程度,都经不起考验啊!一看,“哎呀,那个地方也很好啊!我就跟着去好啦!”就会这样。

  所以,在四大分张,神识脱离身体的关键时刻,在六欲天微妙的五欲境界、各种天女现前的境界出现的时候,你容易被它牵引。在这时候,你有没有信愿,信愿到什么程度,就在这里起关键作用了。

  刚才讲到的,唐代的道昂法师、慧光法师、寿洪法师,他们确实在修道人里面、在修净业者里面,是我们的榜样啊!一个净业行人,对修出离道,对三界六道以及往生净土的情况,要有一个广大的知见。

  就像古德说的,出家乃大丈夫气概,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出家不仅仅是出两扇门之家,剃个头就叫出家,更重要的是出烦恼之家、出三界之家。在出三界之家的知见上,一定体现大丈夫气概,对三界的五欲六尘不感兴趣。所以,祖师大德也开显我们:假饶修到非非想,不若西方归去来。我们在这世间修四禅八定,就是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八万大劫在那里享受天福。但是那种禅定,这个我,行识,第六识动之不动,如石头压草,如冰冻鱼。禅定过后,还要轮转,还要堕落,甚至有可能堕三恶道。所以修到非想非非想,也不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佛悟证无生法忍,再回到这个世间普度一切众生。即使下品下生,在莲华里面十二大劫不能出来,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见菩萨比丘僧,这样的情况也胜过天宫六欲天。哪怕是往生到边地疑城,也比生天来得好。因为轮回太苦了。十二大劫出来,还能够快速成佛。在边地疑城,也很快能够忏悔怀疑的罪根,也能够出来见阿弥陀佛,闻大乘的佛法,分身无量到他方世界听闻佛说法、授记、得百千陀罗尼,快速成就佛果

  这一点,彻悟大师在这段里面,把我们在生死关头的两种力量及原理,给我们讲了出来。然后告诉我们,要用深重的心来修净业,深重的心就是深信切愿之心,来执持这句万德洪名。

  要具有深信之相和切愿之相,这深信切愿之相里面是智慧的表达,没有甚深的般若智慧,就很难对这苦乐、顺逆境界能忍,忍不住啊!所以说,菩萨修般若波罗密,他要修忍,修忍是法忍、生忍,忍得住,忍得住就是般若智慧的力量所致,也是般若智慧的表现。然后,深信切愿持名一定要练熟,就是熏习。念佛的过程就是熏习我们阿赖耶识净业的种子,熏习到力量非常强,它必然现前就会牵引我们的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在这深信切愿的熏习过程当中,又能够感通弥陀的临终接引愿现前,那么往生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是万修万人去。在深信切愿过程当中,能不被世间的顺逆境缘所转移,在临命终时,能不受天堂的享乐所转移。

  对此,平时就要训练有素,使我们的信愿坚固如金刚,要像古德那样,以道昂法师他们作榜样,这样才能够决断生死,蒙佛愿力带业往生,截断轮回六道的恶趣,圆成我们自性无量光寿的性德。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