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苏东坡《宿东林寺》的禅意

[禅宗文化] 作者:吴言生/辛鹏宇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

宿东林寺

〔宋〕苏轼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译文】

  溪声,是宣说无上真理的广长舌,

  山色,是诸佛如来的清净的法身。

  溪声整夜滔滔不绝说了无数诗偈,

  日后我怎把它丰富涵义说给人听?

【禅意】

  此诗表达了对“无情说法”禅理的透彻体悟。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佛经用三十二相称誉佛陀化身的相好庄严,“广长舌”就是其中的一种。《大智度论》说佛的舌头广而长,柔软细薄,伸出来可以覆盖整个面部甚至头发,“广长舌”是佛陀善于说法的象征。“清净身”就是清净法身,佛的真身。诗意说,潺潺溪水,彻夜不停地宣说着微妙佛法;葱郁青山,明明白白地呈露着清净法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八万四千”是佛经中的常用法,表示事物的众多。“举似人”是讲给别人听。诗意说一夜之间,溪水流珠溅玉,宣说出千千万万首禅偈,它们是如此的丰盈富赡,如果仅凭我的三寸之舌又怎能将它的妙义奥义悉数传达给别人?更何况,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即使想讲说其中的一部分,也没法用一般的言词来表达啊。

  这首诗流畅明快,在艺术上是很好的一首作品,但到了禅僧的眼里,就压根儿经不住推敲了。雪堂行和尚看到这首诗偈时,认为“便是”“岂非”“夜来”“他日”八个字多余,可以删掉(《罗湖野录》)。白隐和尚的老师正受老人则说:“广长舌”“清净身”也不要,整首诗只要留下“溪声”“山色”就可以了。而不顾庵的禾山和尚更进一步地说:“溪声”“山色”也都不要,若是换了老和尚我的话,只要“嗯哼”一声就可以了!

  这是禅师对禅诗的解构,照这样的方法,解构到最后,中国文学只剩下“哇噻”的感叹,或是一个“爽”字了,甚至是维摩大士的了无言说的不二法门。一切语言文字,皆为多余,皆为戏论。所以灵山会上,世尊只需拈花,迦叶只需微笑,禅的情韵就风致袅袅地充满大千世界了。

  尽管如此,在读这首诗偈时,我们还是非常佩服东坡居士的境界确实很高,因为这首诗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

  溪声是广长舌说出的声音,其他的各色声音又何尝不是广长舌说出的妙音?

  《楞严经》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如果心能转物,则赞叹声、毁谤声、水声、风声、虫鸣鸟叫声、恶人辱骂声、鬼哭狼嚎声,都可以是最动听的声音,都可以当成最美妙的佛号。有座佛寺的后山石桥边立有一石碑,上面刻着清朝彭际清居士的一首偈子:“人在桥上坐,水从桥下过。殷勤谢流水,为我念弥陀。”溪水叮东作响,潺潺流过,在念佛人的耳里,就是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就是念佛人的心境。

  眼根也是如此。山色是清净身,其他的形色也同样可以是清净身。不管我们看到什么人,男女老少,高低美丑,贫富尊卑,帝王将相,贩夫走卒,都把他当作是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所变化。这样,我们眼中所见的一切,就都是佛身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