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论书。简称《瑜伽论》。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详情]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五识身相应地第一

  【译文

  什么是鼻识自性呢?即依据鼻根,了别香境。

  它的所依如下:俱有依,即鼻根;等无间依,即意识;种子依,即摄藏一切种子的阿赖耶识。鼻根有三大特徵:㈠四大种所造,㈡鼻识所依净色,㈢下可见有质碍。关于意识和种子,和前面论述眼识的有关部分相同。

  鼻识的所缘,是不可见有质碍的香境。香境又分为很多种,包括好香、恶香、平等香,通过鼻识所嗅所感知植物的根、茎、花、叶、果实之香。像这样的种类,还有很多种。而且,所说的香境,有鼻所闻、鼻所取、鼻所嗅等不同的名称。

  上述香境,能够引起鼻根相对它们的行运活动,成为鼻根所缘取的境界。能够引起鼻识相对它们的行运活动,成为鼻识所缘取的境界,成为鼻识觉知识别的对象。能够引起意识相对它们的行运活动,成为意识所领取的境界,成为意识觉知识别的对象。鼻识的助伴和作业,如前述眼识的有关部分,读者以此类推,应当知晓。

  【原典

  云何鼻识自性?谓依鼻了别香。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鼻;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彼所缘者,谓香,无见有对。此复多种,谓好香①、恶香②、平等香③,鼻所嗅知根、茎、华、叶、果实之香。如是等类,有众多香。又香者,谓鼻所闻、鼻所取④、鼻所嗅⑤等差别之名。

  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识所行,鼻识境界,鼻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肋伴及业,如前应知。

  【注释

  ①好香:对人身心有益的气味。好,此处不是意指与臭相对的好闻,而是意指顺益身心。所以有损身心的「迷魂香」,虽然好闻也不属于好香。香,此作名词,即气味。

  ②恶香:对人身心有损的气味。

  ③平等香:又作等香。对人身心无损又无益的气味。

  ④所取:佛家认为是由爱心支配取著的境。

  ⑤嗅:鼻识别。

精彩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