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大智慧(十一)

般若和聪明的区别

  我们世间的人容易把般若跟聪明混淆,其实二者是有根本不同的。

  般若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般若是无漏的,没有烦恼的。证到实相般若,有般若智慧的人是没有烦恼的。聪明是有烦恼的,有漏。什么叫“漏”?“漏”的意思是你修行再好,功德再大,对不起,因为你还有烦恼,你还是在三界里面轮回,逃不出去。好像你用竹篮子打水,篮子提起来,水全漏光了,水还是掉到原来的地方去。就是说,如果你还有烦恼,你所有的修行,包括你培的所有福报都漏在三界轮回里面,超越不了六道,这叫“有漏”。

  这个“漏”有什么标准?你有烦恼,就有漏。所以我们修行,最后一定要解脱烦恼,一定要无漏,这样才能够超越生死。如果还有烦恼,那不管你怎么修行,即使你这辈子做大法师、大方丈,建很多寺院,都没有用,还是不能了生死。比如梁武帝,一生建寺度僧很多,有人说他是“菩萨皇帝”,功德无量。但是,当他问达摩祖师:“我一生建寺度僧无数,有没有功德?”达摩祖师说:“实无功德。”为什么?因为他还有烦恼,他还着相,所以说没有功德。他是有福报,但是没有功德。为什么?他所有的福报都还漏在三界里面,还出离不了生死。所以,有漏和无漏,是有烦恼和没烦恼的另外一种说法。般若就是没烦恼,无漏。聪明呢,世间再大的聪明它都有烦恼,有执着。

  (二)般若是我们真心本具,是我们一切众生真心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向外求的。反过来说,如果你总是往外求法,那你一定没有般若。心外求法,不能回光返照,只能说你知识很广,学问很多,懂得很多,最多是聪明,但不是般若。因为般若是你真心本具的,不需要往外求。你往外求的所有一切,都只能叫聪明。什么叫聪明?就是后天学习的,经验积累的。比如现在人玩电脑手机,有些小朋友比大人还厉害,电脑、手机教一下他就会用了,很多新东西他自己都能摸索出来。这种后天的学习、经验积累的,只能叫做聪明。往外求的、后天学的都只能叫聪明。不能证到你真心本具的那个都叫聪明,不能叫智慧,不能叫般若。

  (三)般若是没有分别的,没有计较的,没有执着的。比如,世间大部分人都喜欢分别执着,觉得这个人有钱,那个人没钱,这个是凡夫,那个是圣人……这些都是分别执着。凡夫分别的同时是在计较,计较就是烦恼,就没有智慧。真正的般若是不计较、不执着的;聪明是有分别、有计较、有执着的。

  (四)般若所明白的道理,能照见宇宙一切万有是缘起性空的,证悟一切众生本具的平等佛性那么聪明呢,执着一切万法是实在的,他不能够通达空性,执着高、矮、贫、富等等差别。

  这些是般若与聪明它们的不同点。

  那么,般若与聪明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放下分别执着,聪明就转为般若。你说,哪一天我的聪明会变成般若呢?那看你能不能放下分别执着?反过来说,你被妄想执着所覆盖,你本身的智慧、你真心本具的般若智慧就不能显露。那只能表现什么?聪明。所以,聪明与般若,实为一体的两面。被妄想执着所障碍的般若就表现为聪明;能够放下分别执着、去除烦恼,聪明就转化为智慧。所以,什么叫聪明,什么叫智慧?其实就在一念之间。若你有分别、有执着,你放不下,那就是聪明,没有智慧。若你放下了,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了,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了,心平等了,不计较了,你就有智慧,叫般若。就这么简单。聪明与般若,实际是一体的两个方面,一个迷,一个悟。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十一)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