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维摩诘经 >

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全名是《维摩诘所说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罗诘是梵语Vimalakirti之音译,维摩罗意即“净名”、“无垢”,诘即为“称”,故《维摩诘经》又名《净名经》或《说无垢称经》。摩罗诘又译为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详情]

《维摩诘经》讲解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5)

  彼有疾菩萨,复应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

  患病的菩萨还应该这样观察自己的病:此病非真非有,因为自性空,并没有一个病的实体,所有众生的疾病都是如此。

  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

  当菩萨以慈悲心观众生病苦的时候,如果没有跟法性相应,容易生起“爱见大悲”。“爱见大悲”也是一种大悲,悲心可能非常深彻,但有所执着,执着众生、病苦等为实,执着自己的悲心,不离对众生有所染污的爱,不离我见、众生见。这种大悲不是无缘大悲,无缘大悲是没有分别的,对一切众生一切对象,大悲都平等无别,这种大悲不是因为什么缘而生起,而是自性本来具有、自然生起的,这才是菩萨应该有的大悲。爱见大悲是有所缘的,有所缘就不免有分别,因为喜欢这个众生,这是我的亲人,是我的徒弟、我的同道,是我喜欢的人,或者我特别可怜他,所以我才有大悲。有了爱见,必然爱某一些人,不爱另外一些人,对于冤家仇敌,对于不信仰佛教的,乃至佛教中别的宗派的人,就不能生起大悲,那就不是菩萨应该有的无缘大悲了。爱见大悲还可能导致变态的、过激的情感,如《楞严经》所言:“忽于其处发无穷悲,观见蚊蚋犹如赤子,心生怜悯,不觉流泪”,是一种受阴境界,若起圣解,则容易被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所以者何?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也。

  为什么?菩萨的大悲,是断除了客尘烦恼而自然生起的无缘大悲,而爱见悲像小乘一样厌患生死,产生疲厌心,障碍入生死中行菩萨道。若远离爱见悲,则远离对生死的疲厌心,在进入生死修菩萨道时,不会被有执着、有弊端的爱见所覆蔽。

  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如佛所说。

  离爱见悲的菩萨虽然入于生死,如投胎为人,也能不被烦恼系缚,能为众生正确地解说佛法,有效地解除众生的各种系缚。

  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不应起缚。

  自己如果还被绳子捆住,怎么能够把捆住别人的绳子解开呢?只有自己不被任何无明烦恼系缚,才能为众生解缚,如惠能大师所谓“随方解缚”。

  何谓缚?何谓解?贪著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什么叫做系缚,什么叫解缚?贪着禅味是菩萨系缚,贪着禅定的快乐,叫做“味禅”,一天只管打坐不管其它,喜欢躲进深山里去修定,或喜欢住在自认为是净土的藏区修行,追求往生色界无色界永享禅乐,这是菩萨的系缚,被禅定所缚而不能度众生,甚至不能尽到做人应尽的家庭、社会责任,现在也有此类人,往往自命清高,自诩为修行人、隐士。这种系缚怎么去解呢?以方便去解,方便,即是六度中的布施等前五度及四摄等,创造种种条件、利用种种技巧去利益、度化众生。修行方便,即使证得四禅八定,也不可往生色界、无色界天,而要以愿力生于欲界、人间,在众生中修方便、行方便。

  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

  这个偈子非常重要,讲的是方便与智慧的关系。如果仅仅有智慧而没有方便,那么就会被智慧所系缚,只有如实知见的智慧,没有度众生的方便,不修布施等五度,全部力量都用在以智慧断烦恼上,只能成慧解脱阿罗汉,没有福报,没有财富、权力、知识技术等度化、利乐众生所需要的方便,这是被智慧所系缚了,不能度众生。禅宗中人有不少便是这样。这种菩萨若修方便,就能够以方便把智慧系缚解开。如果没有智慧,只有方便,修了很多的大布施,像今天不少佛弟子,塑了很多佛像,建了很多寺庙,做了很多慈善事业,但是这些都是世间法,缺了般若智慧,这些方便反而会成为系缚,可能增长我慢,认为自己做了很大的功德,了不起了,是大施主、大和尚,由我慢的根本可以出生贪瞋嫉妒等诸多烦恼,难以超出生死,来生即便能转生为富贵人,烦恼及习气不断,很可能会贪着富贵,因富贵而造恶业,堕入恶道。这种菩萨的系缚,要以智慧去解。所以,智慧和方便,如车之二轮、鸟之二翅,是不能分开的,须同时运行,缺了哪一方都不行。

  何谓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

  下面再具体解释,什么叫无方便被智慧所缚?虽然发了菩提心,但是这个菩提心没有离爱见,贪着庄严美好的佛土,贪着度很多众生乃至度尽众生,认为这是我的成就、我的功德,这就被智慧所缚了。

  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无方便慧缚。

  仅仅以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去调伏自心,偏重于调伏自心,断尽烦恼,而忽视度众生,叫做无方便慧缚。

  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

  虽然把爱见心除掉,但是也庄严国土成就众生,也修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调伏自心,而且自度度他、庄严国土成就众生没有疲厌,叫做有方便慧解。

  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

  虽然发了菩提心,但是智慧没有修好,不离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能够做大的布施,能够持戒、修定、持咒念佛乃至发神通,种植种种福田,叫做无慧方便缚。这样的佛弟子比有慧无方便者要多得多。

  何谓有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植众德本,勤种福田,持戒、布施、禅定等方便,都需要修,但是在修持时要离贪嗔痴等烦恼,而且这样修的时候不是只为自己求福报,而是为了成就无上菩提,叫做有慧方便解。

  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

  患病的菩萨,应该这样如实正观诸法,观身无常、苦、非我,叫做修智慧。虽然自己有病,常在生死中,而能饶益一切众生,不厌倦生死,不畏惧生老病死等苦,叫做方便。

  又复观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为慧。

  既然有身,就难免没有病,要观病和身体的本性,都是念念生灭、刹那生灭,既不是新也不是故,现在医学讲分分秒秒都在新陈代谢,没有一个常住的故、陈的实体,也没有一个常住的新的实体,所以说非新非故,这叫做慧。

  设身有疾,而不永灭,是名方便。

  虽然入于生死中有病也有死,但是不求疾病永远灭掉、身体永远灭掉,不像道教一样追求成为一个不生病的人仙。既然生为人,便免不了有病,菩萨也是这样,不但不怕得病,而且认为病是个好东西,是促使人反省人生从而生起出离心的助缘,《阿含》系的《八师经》中,佛即称病等八苦为八师,佛也曾示现有病,这叫做方便。

原标题:《维摩诘所说经》讲解—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5)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陈兵教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