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详情]
《法华经》第四卷 大意导读
《法华经》卷四 各品大意导读
圣悦法师
第四卷共分为六品,分别是第八〈五百弟子受记品〉、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第十〈法师品〉、第十一〈见宝塔品〉、第十二〈提婆达多品〉和第十三〈劝持品〉。
第八〈五百弟子受记品〉:八字概括是“罗汉受记,衣裹宝珠”。
此品的重点:1.“罗汉受记”是,听了「法说」、「譬喻说」、「因缘说」之后,有五百下根的声闻,以富楼那尊者为首,皆得佛授记,未来必定成佛。
2.“衣裹宝珠”是,《法华经》中七个譬喻中第四个。其义还是在延续〈方便品〉所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的道理,佛的本意就是让我们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像一颗无价的珠宝,一直都在众生身上,只因为众生全然不知,所以才需要佛陀降生人间,现身说法,为我们指点出来。
“衣裹宝珠”喻的梗概是说,曾有一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于后亲友会遇见之,晓以衣系宝珠,「贸易所湏,常可如意,无所乏短。」
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八字概括是“有学无学,同成佛道”。
第九品的重点是:法主释迦世尊为阿难及罗睺罗等二千位学无学人授预定成佛的记别。
1.佛为阿难授记,当来成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
2.佛为罗睺罗授记,当来成佛,号蹈七宝华如来。
3.佛为学无学二千人授记,当来成佛,同名宝相如来。
第十〈法师品〉:八字概括是“五种法师,供养说法”。
〈法师品〉的重点是:佛在世时及佛灭度后,凡“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面数品,世尊一一为声闻弟子们授成佛的记别;对于尚未被佛点名的人,其实也都有份,所以在〈法师品〉中肯定所有听到《法华经》,乃至仅仅一偈或一句的每一个人,不论有佛住世时或佛已灭度后,只要一念随喜,将来也一定成佛。
另外,在此经中,除了鼓励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也鼓励以种种庄严供养经卷及起塔供养。其中,提到了以十种供品供养《法华经》: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
第十一〈见宝塔品〉:八字概括是“宝塔涌现,证明说法”。
这一品的重点是:过去许多诸佛都曾说过《法华经》,当他们说《法华经》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多宝塔从地下涌出来,这是为了证明《法华经》的功德无量。塔里有一尊古佛叫作多宝如来,他在过去发了愿,为了护持《法华经》,所以凡是有佛说《法华经》,这一尊佛一定会与多宝塔一起在会场中出现。
现在,释迦牟尼佛也在说《法华经》,这就是多宝塔显现的目的,也是为了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华经》是真实的。
第十二〈提婆达多品〉:八字概括“恶人畜女,皆成正觉”。
此品重点是:恶人与畜女,皆能由于《法华经》而成佛道。
1.恶人,指的是提婆达多,佛授记他是将来成佛。提婆达多,在佛世时,是最坏的一个坏人,坏到什么程度呢?根据经律的记载,他造有三大逆罪:(1).出佛身血,(2).弒阿罗汉,(3).破和合僧。
在本品中,佛为提婆达多授记之前,先叙述他跟提婆达多之间,在往昔无量劫中的一段师徒因缘。
2.畜女,指的是八岁的娑竭罗龙王女。她是立即成佛。因此而使“无量众生,得受道记。”
佛在此把所有根器的众生都汇集在一起,鼓励提拔所有众生都学菩萨法、修菩萨道,最后成佛;只要听闻受持《法华经》,大家都有成佛的份,所有一切众生,不论品行好坏,不论男女性别,即使异类众生都能成佛。所以在这一品中就介绍恶人及畜生授记成佛的因缘。
第十三〈劝持品〉:八字概括“尼众受记,佛后弘经”。
〈劝持品〉的重点是:1.“尼众受记”,则是为比丘尼众授记。佛为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授成佛记,号曰一切众生憙见如来;与有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授成佛记别。复为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授记作佛,号曰具足千万光相如来。
2.“佛后弘经”是说,有菩萨、罗汉、比丘尼弘扬法华经。
菩萨,如有药王菩萨摩诃萨,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罗汉,如已得授记的五百阿罗汉,及有学无学八千人,比丘尼,如听法华经诸比丘尼等。
例如:有药王菩萨摩诃萨,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接着,已得授记的五百阿罗汉,及有学无学八千人,皆自誓言:“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增上慢,功德浅薄,瞋浊谄曲,心不实故”。
还有,诸比丘尼皆大欢喜,得未曾有,也发誓言弘经:“世尊,我等于如来灭后,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能令众生,书写此经,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如法修行、正忆念,皆是佛之威力,唯愿世尊,在于他方,遥见守护。”
- 上一篇:《法华经》第三卷 大意导读
- 下一篇:《法华经》第五卷 大意导读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念诵《法华经》有六种功德利益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闻即往生,位齐等觉」是什么意思?
- 《法华经·劝持品第十三》是怎么来的?
- 《法华经》的三车是什么样的?羊车、鹿车和牛车
- 怎样看待今生修学《法华经》可以成佛的说法?
- 抄写《妙法莲华经》可以改变命运吗?
- 读诵《法华经》的23个功德利益
- 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弘扬《法华经》?
- 金刚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华经是诸经之王的理解
- 日常持诵法华经,死后唯舌如故
- 净土学人受持《法华经》的功德利益
- 没有悟性是无法理解佛法的奥妙
- 《法华经》在五时八教中的地位
- 危机时刻最先出现在脑海中的是哪位菩萨?
- 佛陀面对芸芸众生各有解脱的方法
- 欲望的大海能够淹没世间所有人
- 佛说学佛者的日常生活准则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