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

《楞伽经》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震旦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因此是历来禅者修习如来禅、明心见性最主要的依据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经中详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而这些法门,也都是法相宗、唯识学主要研习的对象,尤其是..[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楞伽经 >

楞伽经详解

楞伽经详解

第一部分 序论

  “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是修行者的高境界吗?显然不是。诗中的“尘埃”指的是“妄想杂念”。意为只要时时注意排除杂念,就不会招惹杂念,但“时时注意”本身就是杂念,这个杂念又该如何排除呢?这是一种“执有”的观念,认为存在杂念,妄图用杂念排除杂念,结果导致杂念此起彼伏,连续不断,无法从根本上断除杂念。“勿使”两个字恰是执著心的表现,而佛法是万念俱灭,一念不起,倘若一念升起,终至无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是修行者的高境界吗?也不是。这是一种“执空”的观念,认为世界上一无所有,于是就将自己的心念执著在空境里。心境虽然脱离了物质世界,但却进入到一个与物质世界相对的虚空里。在物质世界里,你可以得到物质享受或遭受苦难,但你堕入虚空将一无所获。佛祖认为凡堕入空境不知悔改者犯有不可饶恕之过,必走轮回。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如果说物质世界代表“有”,那么虚空则代表“无”,“有无”是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要相互转化的。比如人从生到死,从死到生。虚空代表的是死,死即是“无”,堕入虚空者等于堕入了死境,“死”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要转为“生”,因此执著于虚空却妄想成佛的人最终必重新回到尘界。依然无法超脱生死

  任何诗都是显境的,即所谓的意境。境分内境和外境,内外境皆是相,相即是样子、情景、状貌等的意思。虚空也是一种相,是空相,是你的心意意识妄想出来的境界。任何相都具有生、住、异、灭的性质,都是变化无常的、不能永恒存在,因此都是不真实的。而佛是不显境不见相的,任何诗都无法描绘出真实的佛性,执著于诗或语言文字是错误的。

  修行者常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什么是三界?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指由情爱和食欲而引起的无穷无尽的贪求等一切有情众生所处的境界。跳出此界,便可获得小乘。色界是指一切无情之物所处的境界,如山水等。如果在摆脱欲界困扰的同时,能认识到色界中的一切都是变化的、无常的、不真实的、非有非无的,便可获得二乘。无色界指的是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虚空世界,彻底摆脱虚空,远离欲界和色界,便可证得第八地以上的菩萨界,从此真正超脱生死,进一步修炼便可证得如来之真如法性,即佛。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这五大基本要素辗转变化而来。生死轮回即是这五大要素的生灭变化。摆脱了三界的束缚,自然不在五行中,从而获得大自在

  由上可知,要想达到不生不灭,体验到真如的本性,必须跳出三界。

  有人问,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佛?这种判断性的语句是修行者的大忌,有了判断就有了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心里就显相,有了相就会攀援妄想,妄想心不灭永远不会成佛。判断性思维属于世间法,而佛法是远离世间法的,无论说有还是说没有,都是错误的。如果说有佛,那么佛必死,因为有能转化成无;如果说无佛,那么佛必生,因为无能转化成有。如果佛在有无、生死的世间里轮回不绝,那还是佛吗?佛是非有非无的。你说他有他却无,你说他无,他却有,因此才说佛是不生不灭的。修行者只有挣脱了有无、生死、轮回的束缚,彻底跳出三界,才能证入涅磐。

  有人说这也太难了,怎么跟以前想象中的佛不一样啊,寺庙里都说有佛呀,否则为什么供那些佛像啊?非有非无那是一个怎样的境界啊?

  寺庙里之所以要供佛,那是佛祖根据众生根性的不同,随顺设立的,也就是因材施教。因为佛要直接向众生说佛法的真谛,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懂。因此不妨先说有佛,让人们先断除世间的烦恼,收心,一心向佛,排除除佛以外的一切杂念,积累功德,多行善事,等悟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自然会了知佛性。寺庙相当于宣传佛法的学校,僧尼们传经授法,普度众生十分不易,应该得到众生的供养,除了靠众生供养之外,他们没有其他的生活来源。想学佛之人,平日里多向寺庙施舍,表达虔诚之意,也算一大善事,即便不能成佛也会得到好的因果,因为善有善报。

  至于非有非无到底是怎样一个境界,我在后面的叙述中,会让大家了解到。现在我们不妨先打个比喻,学过复数的人都明白,复数是由实数和虚数构成的,如果说实数代表有,虚数则代表无,在实数的世界里你无法理解虚数,在虚数的世界里你无法理解实数。但是复数则不同了,它跨越了实虚两个境界,你要说它有,它却含有虚的成分,你要说它无,它却含有有的成分,因此复数是非虚非实的。这个比喻未见得恰当,只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不可执着。在人类认知的领域里,只有数学才与佛学靠得最近,因而数学才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最强大的工具。如果没有近现代数学,就不会有近现代物理学。如果没有复数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量子力学以及电磁学。量子力学中所呈现出的复相位是产生所有干涉现象的根源,这个如幽灵般神秘莫测的东西困惑科学界直到今天。虚数到底是什么?这个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却在量子力学中表现出最基本的物理意义。难道量子力学是虚数这个幽灵的避难所吗?看来一切莫须有的东西未必没有意义。但是按照佛学的观点来说,世间发生的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不存在神秘性,只是你的心在作怪,对于未知的领域不理解造成的错觉,一切都是自心现量的结果。

  上面说多了点,现在回到正题。有人问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又是如何转化的呢?这个问题,在后面将有表述。不过也可以了解一点“有无相生”的道理。比如一棵树上本没有果,后来却有了果,这个果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说是因为开花。开花为什么会结果?有人说花里有雄蕊和雌蕊。有了雄蕊和雌蕊为什么会结果?有人说因为有蜜蜂授粉。其实这些都不是决定性原因。树开花、花结果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这棵树扎根的地方必须适合它生长,才有开花的可能性,开花期还要具备适度的光照,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大气条件,还要有蜜蜂飞来授粉,作为媒介。养在屋子里得不到蜜蜂授粉的花虽然生活条件不错,但很少有能打籽的。假如开花的那个季节遇到了寒潮、大雨、冰雹、飓风、干旱或者被人为毁坏等等不良因素,雄蕊和雌蕊都不会有结合的机会,即便结合也未必都结果,一棵树有70%的结果率就已经不错了。那么这些因素当中哪一个是决定性因素呢?佛祖认为没有决定性因素。树开花、花结果是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条件缺少哪一个都无法产果。这个共同作用就叫因缘和合。因缘和合是佛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有人说授粉是决定性因素。授粉也不具有决定性,如果那个季节遇到低温寡照的天气,雄蕊中的花粉将不会产生,即使有蜜蜂过来也因无花粉而无法完成授粉。此时这个天气因素将决定花粉的产生,最终决定果实能否形成。但是即便天气再好,如果果树不到花龄,它也不会开花,因此树上的果实依然是无。另外如果果树自身有病,即便产生花粉,并且已经授粉,它也未必会结果。雌雄双蕊的结合对于果实的产生并没有决定意义。如果你依然一口咬定有决定意义,所谓的决定意义应该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改变的,否则不能称作决定意义。那么现在我把一朵已经授粉的花摘下来放在手心上,我倒要看看它是怎么结果的。

  由上可见果实从无到有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此前之所以没能见到树上有果,是因缘未到,空无的枝头是在等待“缘”的到来。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就是各种条件不具备,一旦这些条件成熟,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这个“有”便从“无”中产生了。

  佛祖为什么要提出因缘和合的概念?因为他想要告诉人们,世间不存在决定一切的主宰,你心中的那个法力无边的佛以及那个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存在,所有的鬼神都不存在。夜行人往往会生恐怖心,那是因为他心中有恐怖的影子,结果越执著于那个影子越感到可怕。如果你自心清静,心中没有魔影,如月光朗照,那么你就不会感到恐怖。其实一切都是那么正常,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只是你自己吓唬你自己而已。所有的一切完全是你自心妄想的结果。就是说是你自己空想出来的,它们没有存在的依据,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不存在谁决定谁,是各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世间不存在决定因。你心中的那个魔影也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天黑、你、你在路上走、心中想、眼睛看、分辨不清、有黑影等等这些因素聚合到一块便促成了你心中的那个魔影。如果你在家中与亲人们在一起就不会出现那个魔影,因为促成魔影形成的条件不够。

  中医和西医的差别在哪里呢?先说西医,西医总是绞尽脑汁去寻找疾病发生的决定性原因,然后根据这个原因研究出某种特定的药物去对抗该种疾病。西医制药的针对性是极强的,他们认为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但他们忽略了一个现实,疾病这把锁和现实中的锁是不同的,因为导致疾病的病毒病菌时时刻刻都在变异,你杀死了一部分病毒病菌,却有另一部分变异的病毒病菌获得了抗药性,致使这部分病毒病菌更加肆无忌惮地猖獗起来。比如抗生素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种药用来用去越用越不好使,而且还存在毒性很强的副作用,给人体造成双重的破坏,终至病情恶化,不可挽回。而中医是整体论。中医认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病毒病菌无处不在,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被病毒病菌感染?因为他们自身的免疫力足以抵挡这些病毒病菌,只有当人机体的免疫力下降的时候,病毒病菌才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才是治病之本。当人的机体处在虚弱的状态时,即使你用抗生素一下子杀死了所有的病毒病菌,但药性过后,周围环境中大量病毒病菌将再次大规模入侵人的机体,因为虚弱的机体已经无法对抗这些入侵者。因此西药只能解决暂时现象,永远达不到治病的目的。中医按照阴阳五行的学说,辨证施治,根据病情的发展随时加减药,极大破坏了病毒病菌抗药性的产生。中医通过调整气血,通经活络,平衡五脏六腑之阴阳,人体免疫力不断增强,随时间的推移,气色渐转,当人体的免疫力达到能够对抗病毒病菌的时候,疾病便告基本治愈,当然此时恢复巩固依然很重要。中医治标又治本。中药方剂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调配的,其中任何一味药单独拿出来都不能治病,只有把这些药按照中医学的原理混配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西方学者对于中医总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总想通过科技手段找出到底是哪种成分把病治了,他们总是认为有一种决定性因素在起作用,但是毫无结果。中医对他们来说充满了神秘性。其实任何一种疾病的产生其原因都是多方面的,不存在那个所谓的决定因。西方学者的错误在于他们忽略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一味孤立静止地去看问题,因此他们永远找不到事情的本质。他们认为头痛就该医头,脚痛就该医脚,而没有把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中医有一句话叫“肺与大肠相表里。”记得有一次,我到同事家,见他的父亲面色十分不好,说话有气无力。我问他是否因便秘吃泻药了,吃泻药之前是否感觉五心烦热?吃泻药之后是否感觉手足冰冷?他眼睛忽然一亮说,“对呀,你怎么知道?”我说:“你的病因不在肠道,是你的肺出了问题,你目前这种治法是很危险的,将导致气脉越来越虚。”我让他服用一个月的附子理中丸,他接受了我的建议,一个月后,他彻底摆脱了便秘和气虚的烦恼。西医永远不会明白肠子出现了问题,与肺有什么关系?因此他们治疗便秘的手段只有疏通大肠。中医抓住了人体五脏六腑气血经络的内在联系,采用种种药联系起来进行配伍,辨证施治,就这种被西方学者认为的稀里糊涂的药就把病给治了。这种稀里糊涂的治病理念恰与佛法的因缘和合的思想不谋而合。量子生物学理论的发展,逐步揭示出人体器官内在的关联性,从而印证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

  当物理学发展到量子力学的时候,人们以往认识世界的观念全被打破了,那种妄图寻找事物发生发展决定因的理论彻底失败了,因为微观粒子在量子状态下是毫无秩序和规律可言的,一切变化都是偶然随机发生的,谁也决定不了谁,而正是这种杂乱无章的状态才产生了我们看似有序的世界,就如同稀里糊涂的中药能治病是一个道理的,因缘和合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证实。而这个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坐在菩提树下的佛祖释迦牟尼发现了。爱因斯坦直到闭上眼睛也没能找到量子力学的决定性因素,因果律在量子力学上彻底失败。爱因斯坦曾经说:“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

  不可否认,科学是一把利剑,它能一层层剥离物质世界的神秘面纱。但是物质世界的无限可分性以及宇宙的无限性终使科学陷入不可知论。千百年来无数的科学定理被证明又被否定,这在物理学界表现最突出,科学家总想找到一条普适的真理却总也找不到。物质世界是变化无穷的,当观察的领域从宏观到微观一步步扩大或深入的时候,人们发现原来被证明的那些真理都有局限性。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为什么”层出不穷。科学永远无法找到绝对的真理,因为科学所揭示的只是物质的结构和表象以及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联系,却无法了知物质本体的内在根本因。比如人们发现葡萄可以制成酒,化学家说这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分子是什么?它们之间为什么能发生这样的作用?人们开始感到困惑,后来人们发现这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又是什么?原子之间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人们又发现是原子核核外电子通过电离作用实现的。那么原子核又是什么?电子又是什么?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又是什么?科学家们找到了电子、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关系,但是他们所发现的依然是事物的表象,他们不明白电子、质子、中子之间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因此他们又把目光盯在了电子、质子、中子的结构上,试图揭开这些粒子的内部秘密,但直到今天也没能搞清楚它们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建在欧洲的强子对撞机就是想要揭开这个秘密。但即使科学家发现了这些粒子的内部结构形式,找到了组成电子、质子、中子的更小的微粒,他们面对这些微粒依然会感到困惑,困惑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物质世界的表象,这样的表象无穷无尽,无限可分。他们不去想这些结构从何而来,只是认识了这些结构以及这些结构之间的联系。有人说电子不可以再分了,再分就变成光了。那么光就是物质世界的终极形式吗?不见得,因为光并不单纯,它的形式是变化多端的,不仅有可见光还有不可见光,仅仅可见光就可以变化出无数种,是谁产生出这么多的光?应该有一个更本质的东西存在。世界的本源应该是单纯的,由一才能生出二,才会有三以至无穷。有人说光是由光量子产生的,因光量子的能量、频率及波长等的不同才形成不同的光。既然光量子是可感可知的,那么在光量子的内部一定存在更深层次的秘密,两个光子相撞可以产生一对正负电子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光电互相转化的实验验证了相对论的正确性。根据相对论原理,光是没有静止质量的,光是质量的终极形式,是能量。但是中国现在却有一位科学家认为光子可能存在静止质量,并且还规定了光子质量的上限值为10的负54次方千克,这简直是荒谬之极。假如光子存在静止质量,那就意味着光子是有质量的实体微粒,是物质,并非能量,而电子的质量要比光子大得多,两个小质量的光子如何能产生两个比它们大得多的正负电子?两个小石头能变成两座大楼吗?只有按照相对论质能转换的原理,在肯定光子没有静止质量只有能量的前提下才能解决这个矛盾。但是如果说光量子就是物质的极限,那么光量子又从何而来?认识是无限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