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题解之“般若”

灯云法师:题解之“般若”

  “般(bō)若(rě)”,这两个字不要读错,经常有人会读成“般(bān)若(ruò)”。

  这“般(bān)若(ruò)”是现代读音,古时候的标准读法是“般(bō)若(rě)”,我们还是应该遵从古代的读法。

  那么,般若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古人不把它翻译过来?原本古人也曾把这个词译成“智慧”,但是后来还是认为不翻译更好,因为“智慧”这个词,中国的古书里也有,如果把“般若”也翻译成“智慧”,会产生很多误会。

  我们要知道,“般若”所说的“智慧”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智慧”,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古人的“智慧”指的是什么?是“聪明”。中国人会把智慧和聪明两个词语等同使用。

  世间“聪明”的内涵大致是“博学多闻、见多识广。”年轻人的聪明,就是博学多闻,从学习中获得的,但因为缺乏经验,往往这些知识学问难以致用;而老人的聪明,则是从经验当中获得的见多识广,他们可能没什么文化,但说出来的话总是很耐人寻味。

  他们通过自己一生中的每年、每月、每天,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交往到各种各样的人,一点一滴积累出对人生见地,这也是我喜欢跟老人聊天的原因。

  般若智慧不同,这种智慧是一种辨别能力,是一种能让人没有烦恼、得大自在的能力,心无染著、自在随缘,名为智慧。

  如果你能够慢慢去理解,并真正把这种智慧运用到自己的身心上,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你就会越学习、越快乐、越开心。这难道不正是每个人都在拼命追求的幸福吗?

  幸福不幸福,跟钱多钱少、地位高下关系并不大。知足的人容易幸福,不知足的人难得幸福,这一点我们通过般若智慧就能体察得到。

  比如说,很多小夫妻刚结婚的时候,可能经济上并不宽裕,小俩口却很幸福,因为他们觉得感情好就够了。

  结婚一些年以后,经济殷实了,住大房开好车,这个时候却开始变了,不是男的觉得老婆人老珠黄,要换一个,就是女的觉得日子平淡了没意思,于是就变得不幸福了,甚至会觉得痛苦,最终搞不好就一拍两散。

  同样的两个人,心里知足,就幸福;不知足,就会痛苦。我住在广化寺二十年,一直把自己当作客人,对寺里的每个人都客客气气,这样彼此好相处啊!

  我们人与人之间,家人与家人之间,甚至夫妻之间,都要客气一点才是。

  古人有智慧,说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宾”者,宾客。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彼此要像对待客人一样尊敬,这样才能成为“永久牌”夫妻。

  这就是把般若智慧用在家庭生活里的例子,这样好好去做,你学佛才算没有白学。

  所以,我们对般若智慧不能只是明白道理,更重要的是实践运用。

  学佛,是学习一种智慧的人生,待人处事圆融通达,就是佛法的运用。

  般若智慧在生活当中运用的时候,常常受到我们自身五欲的阻碍,财色名食睡,尤其这个“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子”,非常害人,人往往为了面子,不好好观照自己,更加难以作出反省和改变。

  有时候,一个真学佛的人要做到“不要脸”,这不是让你去干无耻的事,而是让你不要把“名”看得太重。

  其实越看淡“名”的人,相反名声越好,他越是不护面子,不与人争,大家越善待他,恭敬他。

  既然明白了,那么我们对般若智慧的运用就不要拖拖拉拉,拖来拉去就耗到下辈子了,当下就要做到。

  佛法的功德就是这样实实在在,没有过去、未来,只说现在,当下修、当下得。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般若”前面加了“金刚”两个字,也就是说,你的智慧要坚固,运用要坚持,不能今天用一用,明天又没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灯云比丘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