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题解之“波罗蜜”

灯云法师:题解之“波罗蜜”

  “波罗蜜”,是印度语,中文意思是“到彼岸”。传统的解释是,六道轮回生死不休为“此岸”;解脱烦恼、得大自在叫“彼岸”,“波罗蜜”,就像我们渡河的过程。

  我们如何才能到彼岸?心很烦恼就在此岸,断了烦恼就到了彼岸。再进一步,我们怎样才能让心不烦恼呢?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说,远离了生灭心,就叫做到彼岸。

  我们用般若智慧认真地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就会发现念念生灭、念念变化,一会生出贪婪,一会生出傲慢,一会冒出嫉妒……给我们带来烦恼的,就是这个层出不穷、不断变化的生灭心。

  但我们的生灭心的背后,有一颗不生灭心,这颗心就在我们眼前、当下。仔细想想,当你生气的时候,你会说,我这颗心在发脾气;当你高兴的时候,你会觉得是这颗心在高兴;当你傲慢、嫉妒的时候,你发现还是这颗心。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这颗心从来都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变化过,变化的只是高兴、发脾气、傲慢、嫉妒等等心态,心的状态。

  就像我们把一盆水放到太阳底下,几天以后盆里的水没了,但水并没有真的消失,只不过变成了水蒸汽,在天上汇聚成云,到一定程度凝结为雨,雨水掉到盆里,一盆水又回来了,所以水永远存在,只是不断在改变形态。

  我们的那颗不生灭心,也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佛性,也是这样,从来不变,变化生灭的只是贪、瞋、痴等等不同的妄念而已。

  你的心不被外在境界的变幻所动摇,这样的心叫做不生灭心,这种不生灭心就叫做波罗蜜。当你知道自己拥有一颗不生灭的心时,恭喜你,你就看见了自己的佛性。

  遇到你喜欢的,不起贪心;经历不顺利的,不起瞋心;顺逆、好坏、是非都无法动摇你了,你就获得了解脱。

  《六祖坛经》里有句话,“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爱憎都不放在心上,只管把两只脚伸开来睡个好觉,就是波罗蜜。但这不是要你把自己变成植物人,更不是让你只管自己不顾大家。

  真正见到自心佛性的人,兼具信心与慈悲心,只会勇猛精进,希望自己和众生都能早日度到彼岸。只不过,在度别人之前,自己先要把自己“修理”好。

  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身没有建设好,想让社会变得更好,绝无可能。

  我们若想要他人有德,首先自己要有德,这是最基本的道理。这些道理,我希望大家能够做到,知道了做不到,还是胡闹。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大家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还要懂得“随缘”的道理,随缘而说法,随缘度众生,不要蛮干,否则很容易好心办坏事。

  我常跟大家说,我们既要随对方的缘、也要随自己的缘、还要随周边的缘,内、外、中间,三个方面都要照顾到。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看到一个人摔倒了,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去帮助他,这个念头很好,是菩萨心肠。

  但是,要帮助之前,需要观察一下因缘。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因缘,自己有没有能力把他扶起来?如果自己都是残疾人,怎么去扶别人?

  第二,要随对方的因缘,要看一下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我的帮助?如果对方不认识我、不信任我,特别对方是异性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误会。

  外国人每次要帮助别人的时候,会先问一句,“需要我的帮助吗?”得到对方允许后,再帮助他,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还要观察其他人的因缘,如果观察到还有比自己更适合帮助他的人,就要随那个更合适的人的缘。这三大因缘,都要仔细观察,再去帮助众生。

  所以,“随缘”这两个字既不是好说的,也不是好做的,你要是没有般若智慧,整天说随缘、随缘,到时候随缘就变成了随便了。

  因此,无论自利还是利他,要想断烦恼、到彼岸,没有般若智慧怎么行?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灯云比丘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