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

灯云法师:《金刚经》到底说什么?

  简而言之,《金刚经》就是告诉我们诸法空性的道理。

  如何达到空呢?破相就空。所以经里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把这些执见破掉,就能开悟,证得空性。

  这就是整部《金刚经》要让我们真正领受到的人生真理。

  几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刚成道时,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说金刚般若,因为说出来大家听不懂,所以必须要循序渐进,一直到大家根基成熟了之后佛才讲。

  天台宗智者大师所说的“五时八教”,其中“五时”,就是将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四十九年分作五个时间段,也就是五个步骤,来说明佛说法的次第。

  佛初传道时,说的第一部经典是《华严经》,所以“五时”中的第一时称为“华严时”。

  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华严经》比《金刚经》还难,是对大菩萨说的经典,阿罗汉、辟支佛都听不懂,凡夫听到了《华严经》更加傻眼,为何讲的第一部经典难度就这么高?

  因为佛先要度那些上根利器的菩萨,这样佛以后要弘法利生的时候,就会得到很好的助力。通俗地说,就是先要收集一批最有能力的人才,然后再慢慢去度化众生。

  不仅佛是这么办,历朝历代的建国者都这么干,刘备要夺天下之前,先结拜兄弟,得左膀右臂,再三顾茅庐,取谋士能臣,有了高人辅佐,立国自然不难。佛度众生如此,我们现在创业也是这样,你要创立公司的时候,得先找合作伙伴,对吧?

  第二时,佛说《阿含经》,称为“阿含时”。“阿含时”说的是最基础的佛学道理,主要介绍缘起法,即现在所称的“小乘佛法”。先说最上乘《华严经》,为何忽然又说小乘?

  这是佛得到了大菩萨的支持后,开始打基础了。就像刘备收了关羽、张飞以后,便开始招兵买马一样,这些刚召集过来的,都是些散兵游勇,不堪一击,需要训练,一经整训,就会变成有战斗力的军队。

  基本上,佛也是这个思路,所以佛第二批度化的,是有一定根基的阿罗汉,称为“阿含时”。

  经过多年的教育,进入了第三个步骤。可以开始告诉阿罗汉们简单的大乘入门方法了,只告诉他们要发菩提心,修诸法空性的道理,具体的大菩萨修行法门仍秘而不宣。

  以前佛在《阿含经》里说“人我空”,而现在开始说“法我空”,就是这样循序渐进。这是佛在第三时——“方等时”的说法。

  很多年以后,佛见到弟子们的根基越来越成熟,便开始说般若,所以这个阶段称为“般若时”。这个时期,佛说般若经典,说万法皆空,了不可得。大家有机缘读到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时候,会经常碰到一个词,就是“不可得”。

  “不可得”在《大般若经》里,最少出现了数百次,太多了。佛反复强调,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不可得,乃至于十八不共法、无上菩提涅槃都了不可得……

  如果缺乏前面的基础,直接学习金刚般若,会觉得脚底踩得不扎实,如同站在船上,穿行于波澜起伏的大海,摇摇晃晃,会感觉到晕,所以佛要到这个阶段才开说般若经典。

  佛到快要涅槃的时候,才说了最高的经典。《法华经》和《大涅槃经》,这是佛所说的,最高明、最圆融的经典,也是佛法里面最难懂的经典。将来大家有机缘应该要好好地去读诵一下。因此,第五时被称为“法华涅槃时”。

  《金刚经》是佛在第四时“般若时”,也就是大乘最成熟的阶段所讲。谈论了这些问题以后,新的问题又来了,总是听说般若般若,到底般若有几种?

  佛所说的般若无量无边,但归纳言之,般若共有三大类别。

  第一,文字般若。我们所看到的经文,里面的每一个字句都是文字般若,因为每一个字句谈论都是诸法空性的道理。

  文字般若不单单指佛说的般若部经典,还包括了历代禅宗祖师开示般若空理的语录,比如古人将其汇集为《五灯会元》,这也是文字般若。

  除文字之外,文字般若还包括了语言,比如我现在所说的每一句话,若能与诸法空性相应,让大家听了以后能看破、放下,那么这样的语言也叫做文字般若,所以文字般若里面包括了文字和语言两方面的内涵。

  第二,观照般若。什么是观照般若?就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修行般若空性的方法。如果文字般若是理论,那么观照般若就是具体的修行方法,有理论也有方法,修行就能得心应手,容易获得结果。

  修行所获得的结果就是第三种般若,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就是你通过学习、修行之后开悟了,见到了诸法空相的理,这种境界在禅宗里,被称为“明心见性”。

  这三种般若,大家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三种般若就是修般若空性的三大次第。首先要修文字般若,把理论学明白;

  其次第二步,落实到行动和实践中,把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统一起来,现学现用。修了几年以后,慢慢地看破、放下了,心里面没有烦恼、嫉妒、仇恨、贪欲了,整个身心就能获得自在解脱,得了实相般若,你就是观自在菩萨。

  如《心经》里所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我们心有挂碍,所以就有恐惧,因为留恋某人某事某物,令我们牵肠挂肚,令我们害怕失去、伤害、改变,所以我们的心永远不得自在。如果我们修观照般若,获得实相般若,就能得大自在。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灯云比丘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