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梁武帝“舍身人寺”

\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生于公元464年,死于公元549年,出身于侨居南兰陵(江苏武进县)的寒门,曾为齐竟陵王萧子良门客,擅长文学。齐时曾被任命为雍州刺史,后乘齐内乱时起兵攻入建康,并于公元502年代齐而立,建立梁朝。

  梁武帝曾经信奉道教,但不久改奉佛教。在他不遗余力地倡导之下,南朝佛教很快进入全盛时期。寺院、僧尼数量迅速增加。仅建康一处,就有寺院五百余所,僧尼十万余人。唐代诗人杜牧所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象地描写了当时南朝佛教的盛况。梁武帝本人被称为“皇帝菩萨”。

  梁武帝融合儒佛道三教,着重宣扬佛教的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思想。他又创水陆大斋、无遮大会等法会,亲自讲经说法,并制定了《涅鬃忏》、《大般若忏》等,相传由他所制的“梁皇忏法”至今仍流传在世。为了表示他对佛教戒律的重视,他曾明令禁断肉食,使蔬食习惯成为汉地佛教的一个特色。

  据《南史》记载,他先后曾经四次舍身同泰寺。第一次是公元527年,他在寺四天;第二次529年,后由群臣出钱一亿“赎”回;第三次在546年,并宣称他连宫人以及全国都“舍”了,结果由群臣出钱二亿“赎”回;最后一次是547年,这一次“出家”三十七天,又由群臣出钱一亿“赎”回。前后四次“舍身”,使同泰寺得钱四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