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净土法门与至诚行持

第一章 念佛修持,诚敬为本

  317、念佛一法为什么要恭敬至诚?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纵令得生人天,断难高预海会。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钢铁等看。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足矣。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凡遇知交,当谆谆以此意告之,乃莫大之法施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47页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318、念佛如何注意至诚恭敬?

  视佛像一如活佛,视佛经祖语,一如佛祖对己说法一样,不敢稍存疑慢。至于平时念佛,声默随意。若睡卧,大小便,澡身濯足等,及经过臭秽不洁之地,俱宜默念,不可出声。出声则便为不恭,默念则功德一样。

  念佛虽一切时、一切处,皆无妨碍,然须常存敬畏。必须视佛像一如活佛,视佛经祖语,一如佛祖对己说法一样,不敢稍存疑慢。虽孝子之读遗嘱,忠臣之奉敕旨,当不过是。至于平时念佛,声默随意。若睡卧,大小便,澡身濯足等,及经过臭秽不洁之地,俱宜默念,不可出声。出声则便为不恭,默念则功德一样。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或了无恭敬,则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矣。今之在家读佛经者,皆犯此病。故于有缘者前,每谆谆言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00页 与徐福贤女士书)

  且终日终年终身念佛之人,岂可于佛,不行礼敬。十大愿王,礼敬居首。座下一切可以不,礼佛决不可以不。若不礼佛,便难感通。何以故,以身图安逸,心之诚亦末由必致其极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24页 复法海大师书)

  319、卧床默念有罪过吗?

  病人心存至诚卧床念佛无罪。无病之人,睡时默念亦无罪。

  念佛虽贵至诚清洁,然病人做不到,但心存至诚默念,或出声念,功德仍是一样。以佛慈广大,如父母于儿女病苦时,则不以平常之仪式见责,而且为其抚摩身体,洗濯污秽。若儿女病好,犹然令父母同彼病时一样伺候,则当被雷打。阁下何得谓卧床默念,恐有罪过乎?即无病人,睡时尚宜默念,况病人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621页 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320、女子月信期中可否礼佛?

  凡事皆须推情度理,方得其宜,守经达权始可适中。故知妇女月经时礼佛诵经,亦不妨,但宜少礼,多在己室念佛耳。礼时当加倍致诚恭敬。

  光精神不给,诸凡健忘,前书问妇女月信期中可否礼佛遂致忘答。继思此虽小事,或有不喻,致令妇女每月之中礼诵工夫因兹间断,亦甚有关系,故补答之。凡事皆须推情度理,方得其宜,守经达权始可适中。故知妇女月经时礼佛诵经,亦不妨,但宜少礼,多在己室念佛耳。若当受持经典,亦不妨照旧读诵。但能洗浊致洁,则愈好。如势有不能,但自勉力致洁,勿令手被月水所污,则无碍矣。光昔曾指甲生疮,多日不敢洗其指,然仍旧礼诵。不以为罪者,以病故也。使指不生疮,则罪不可逃逭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430页 致许止净居士书)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须念念无间,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令废弃其修持乎?今谓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宜少礼,不是绝不作礼也。)念佛诵经,均当照常。宜常换洗秽布。若手触秽布,当即洗净。切勿以触秽之手,翻经,及焚香也。佛法,法法圆通,外道只执崖理。世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说,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9页 一函遍复)

  女子经期,乃大半世之痼疾,发必数日,何可以因此遂停念佛乎?平时必须致洁致诚,至此虽身体不能致洁,当倍致诚。小衣内必厚衬布,勿令污血流于佛堂。凡手若摸下体,必须洗净。礼拜若不便,当少礼。至于念佛、诵经,则固以至诚恭敬心行之,其功德与平常了无减少。以佛为一切众生之大慈悲父母,当此病发时,能至诚念佛,则当倍生怜愍。若如愚人所执,身有此不洁之病,则不可念佛。若儿女堕于圊厕之中,亦不可呼父母以求,有是理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245页 致自觉居士书)

  321、为什么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

  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

  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观于二祖立雪,程门立雪,可见矣。今人视佛像如土木,视佛经如故纸。纵有信心,读诵受持,亦不过供其口头滑利而已,有何实益之可论也。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愿阁下以博学宏词,提倡佛法时,必须常以此普利一切。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38页 复濮大凡居士书)

  322、什么是从初心至究竟之决定实义?

  向恭敬中求佛法实益,系从初心至究竟之决定实义。故凡见一切信心人,皆须以此意告之。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灭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灭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全无恭敬,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凡见一切信心人,皆须以此意告之。此系从初心至究竟之决定实义。若当作腐僧迂谈,便为自暴自弃,岂特辜负印光,实为辜负自己也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85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323、为什么说诚敬是入道不变的原则?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

  座下勇猛精进,为人所难能。又欲刺血写经,可谓重法轻身,必得大遂所愿矣。虽然,光愿座下先专志修念佛三昧。待其有得,然后行此法事。倘最初即行此行,或恐血亏神弱,难为进趣耳。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69页 复弘一大师书一)

  324、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是什么?

  诚与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欲得精一,莫不以此而为基本。

  然印光实有人所不得而己所独得之诀,不妨由汝之请,以普为天下之诸佛子告。其诀唯何,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持经利益随心论,虽发其端,未明其概。拟续一二万言,历引古德诚敬之迹,与其感应之道,并参己芜语,发挥评论。俾阅者法戒分明,知所取舍,自不至以巨因而获微果,与夫以善因而招恶果耳。斯言已与徐君说之。须知诚与恭敬,非唯 学佛宜然。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欲得精一,莫不以此而为基本。观孟子弈秋诲弈一事,可以知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66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325、如何才能得到佛法实益?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若毫无恭敬,虽诵经念佛,亦非毫无利益。若现生竭诚尽敬,则现生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西方。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毫无恭敬,虽诵经念佛,亦非毫无利益。而亵渎之罪,当先受之,堕落三途,经若干劫。其罪毕已,当承此善因,又复闻法修道,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若现生竭诚尽敬,则现生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8页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326、为什么说佛经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何以故?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黩。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固将依之以长揖三界,永出生死牢狱,亲证三身,直达涅槃家乡,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黩。(《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683页 竭诚方获实益论)

  327、看经念佛最妙之法是什么?

  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

  世出世间诸法,无不以诚为本。诸修行人,更当致诚,诚则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汝能终身依此而行,其利益有不可名言焉者。宗懿志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37页 题王宗懿女士书弥陀经弁言)

  328、阅读佛经为什么要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阅读佛经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倘鉴愚诚,则幸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417页 印光法师文钞三版封二题辞)

  又近世儒者率皆不知敬书,或置之坐榻,或用作枕头。或以圣训供戏谑,或以法言证鄙事。或大怒而掷书于地,或抽解而犹自看书。种种亵渎,不堪枚举。不但大小便后,概不洗手,即夜与妇宿,亦不洗手。以故真儒日稀,而世道日见陷溺也。倘以此习惯看佛经,则未得其益,先获其祸。深可痛伤。恳祈信心士女,各各注意于恭敬经典。即儒书所说,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嘉谟,何可任意亵渎?亵渎,即是自弃其身于明明德、止至善之外。

  佛经所说乃生佛之三世因果,凡夫之六道轮回,与夫背尘合觉之方,超凡入圣之道,较比儒书只说现世、不说过未,只重形躯、不重心性者,当切要百千万倍矣。以素所习惯读儒书,尚获大罪,倘以此习惯读佛经,则其罪不更大乎?若能竭诚尽敬,则罪业日消,福慧日增,近则现生往生西方,远则将来圆成佛道。我愿同仁,纳此刍荛,则现未之益,悉皆亲受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384页 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文)

  329、恭敬写经的要求是什么?

  书经时须比新进士下殿试场,严恭寅畏,无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业识心,成如来藏,于选佛场中,可得状元。

  接手书,见其字体工整,可依此书经。夫书经乃欲以凡夫心识,转为如来智慧。比新进士下殿试场,尚须严恭寅畏,无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业识心,成如来藏,于选佛场中,可得状元。今人书经,任意潦草,非为书经,特藉此以习字,兼欲留其笔迹于后世耳。如此书经,非全无益。亦不过为未来得度之因,而其亵慢之罪,亦非浅鲜。(《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74页 复弘一师书二)

  330、为什么不能在拜垫上印佛菩萨名号?

  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罪过之极。光若作一方主人,当必到处声明此事之过。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也。

  譬如子孙,以祖父之名,书之于布,以作拜祖父时垫地之用,及坐地时,恐污衣服,用此布以垫坐,则人必以为不孝,自己心亦不忍。何竟敢以佛菩萨圣号,印于垫地护衣之布上乎?

  下院当家来,以所寄壬年信及物件交光,知所寄白布,托壬年以列印者。此事罪过之极,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已属亵渎至极,况尚有就地作坐垫用者。余光绪二十年在普陀一见,二十一年在育王又见,以为诧异。告于舍利殿殿主,彼云此宁波家风也。自惭无力挽此恶风,使光若作一方主人,当必到处声明此事之过。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也。且托者既属至戚,何不开陈罪福,以祈用白布作垫,一则仍不污衣,二则唯益无损,其于彼方为有益。何可循例缄默,仍代为彼转求。(《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02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十二)

  江浙信心妇女,每以白布铺地礼佛,名为手方。间或垫坐,为护衣服,固无不可,但不应列印其上。若已列印,则万万不可铺以礼佛,况垫坐乎!彼殆谓半截未列印,坐则无碍。不知以有字之布置之于地,尚属亵渎,况既坐其下半截,上半截亦贴靠自己下体,或有竟坐于列印之处矣。须知印上之字,皆是佛菩萨之圣号,理当格外尊重,何可如此亵渎?阿育王之印,则是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宝塔之印,普陀普济寺,则是敕建南海普陀禅寺观音宝印,(普陀禅寺,乃明万历三十三年御赐额,至清康熙三十八年始改赐普济禅寺额。如此,谅此印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前所铸者。)法雨寺,则是南海普陀天华法雨观音宝印。

  余可类推。列印之布,只可藏于家中佛龛,或神龛内,则有功德。若用以铺地拜佛,则其罪非小,况垫坐乎!(如已经铺地拜佛用过之手方,则又只好洗净焚化,切不可藏佛龛中。)譬如子孙,以祖父之名,书之于布,以作拜祖父时垫地之用,及坐地时,恐污衣服,用此布以垫坐,则人必以为不孝,自己心亦不忍。何竟敢以佛菩萨圣号,印于垫地护衣之布上乎?其原由于僧人不知事务,唯欲多列印,则多得钱,不计此布万万不可列印。若此等僧,纵有修持,亦当堕落。以乱为人列印,令一切信心妇女,同作亵渎佛菩萨之大罪故也。愿诸僧俗,各各痛戒。又愿识字之人,见闻此说,逢人劝诫,令一切人改此恶习,则功德无量无边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371页 戒坐垫打佛菩萨名号印)

  331、如何如法处理不可供、不可存的经像?

  经像不能供不能存者,必须另设化器,严以防守,不令灰飞余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于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如是行者,是为如法。

  像之可以供可以存者,供之或存之。其不能供不能存者,焚化之。毁像焚经,罪极深重,此约可供可存者说。若不可供不可存者,亦执此义,则成亵渎。譬如人子于父母生时,必须设法令其安全。于父母亡后,必须设法为之埋藏。若不明理之愚人,见人埋藏父母以为行孝,则将欲以活父母而埋藏之而尽孝。或见人供养父母以为孝,遂对已死之父母,仍依平日供养之仪供养之。二者皆非真孝也。经像之不能读不能供者,固当焚化之。然不可作平常字纸化,必须另设化器,严以防守,不令灰飞余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于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如是行者,是为如法。若不加沙石,决定漂至两傍,仍成亵渎,其罪非小。而秽石秽砖,切不可用。(《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0页 复如岑师代友人问书)

  332、抄录佛祖经论依据什么次序?

  先经,次论。经论又须先大乘,次小乘,不可前后倒置。

  凡录佛祖经论,须先经,次论,然后方及此方著述。经论又须先大乘,次小乘,不可前后倒置。如纶音告示,不可倒列。一部中不能如此列者,一门断不可不依此而列。否则令无知者藐忽佛经,而大方家谓不知法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231页 复丁福保居士书五)

  333、经书善书应当送给什么人?

  当送通文理、有信心、能恭敬者。善书为入圣超凡之前导,须送给稍有信心,通达文理之人。送时又须诫以恭敬,切勿亵渎。

  《净土五经》用念佛法门之根本。当送通文理、有信心、能恭敬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73页 复拜竹居士书四)

  善书贵于流通,然须其人稍有信心,通达文理之人,然后可以送彼。送时又须诫以恭敬,切勿亵渎。若或亵渎,必有罪咎。此种书,皆为入圣超凡之前导,不得与一切小说闲书一例看,则或稍有益彼处。(《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80页 复傅法霖居士书)

  已于十三日令弘化社寄《文钞》十包,每包二部,尚欠分量,因加《了凡四训》一本,此书文理极圆满周到,为一切人所当说读之书。现今纸贵之极,印书之报纸,贱时二元三角一领,今已五元多矣,尚日见涨价。当保贵经书,否则后来恐无力能得矣。送人时,亦当以此告之。又须令其恭敬,不可亵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210页 复赵智云居士书一)

  334、有字有佛像的衣服等,可不可以作殓具?

  不可。

  问,有字有佛像之衣服等,可作殓具否?(师旁批云不可。)经典可焚化以送亡人否?(师旁批云不可妄焚。)

  答,如焚当另备化器,不可以经灰归锡箔灰卖。宜另包,用净布作袋,内加净沙,有人过海,投之深处,否则勿焚。不加沙,恐不沉,仍漂岸边。(《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40页 答卓智立居士问)

  335、慢佛、毁佛会遭祸吗?

  会。护法神必令其遭祸,以儆其效此作恶者。

  佛虽慈悲广大,而欲度众生,须有折摄。若慢佛、毁佛,佛实不生憎爱,然不行折伏,则无以为劝。以故护法神,必令其遭祸,以儆其效此作恶者,其慈悲为何如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510页 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336、能否在卧室或寮房供佛?

  卧室断不可供佛,除贫无余屋。若寮房供佛,当作大雄宝殿想,或可少招罪过。否则其功甚少,其过无量。

  欲供养者,当于北京路长康里佛经流通处,请石印之西方三圣像,用镜龛装好,彼处亦有,则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俱全矣。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次,则心中便可作忆念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621页 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卧室供佛,除贫无余屋则可。若有余屋,断不可在卧室供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14页 复许止净居士书)

  既有佛堂,彼何须又在寮房供佛。今人多半是粗心浮气,殿堂上尚肆无忌惮。正念诵礼拜时,尚敢出下气,则寮房之放肆,更不堪言。若寮房供佛,当作大雄宝殿想,或可少招罪过。否则其功甚少,其过无量。每见高座法师,尚不以出下气为罪,而于念诵时竟敢行之,况悠悠泛泛之学人乎。座下所说,乃于无可设法中,与彼作一方便,当以在殿礼拜,为免招罪过之第一法。(《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9页 复如岑师代友人问书)

  337、为什么不能在佛殿放屁?

  吾人业力凡夫,在圣中圣、天中天之佛殿中,三宝具足之地,竟敢不加束敛,任意放屁,此之罪过,极大无比。

  念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也。

  念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也。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放屁一事,最为下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若烧香,不过表心,究无甚香。若吃多了放的屁,极其臭秽,以此臭气,熏及三宝,将来必作粪坑中蛆。不吃过度,则无有屁。若或受凉,觉得不好,无事则出至空地放之,待其气消,再回屋中。如有事不能出外,当用力提之,不一刻,即在腹中散开矣。有谓,不放则成病,此话比放屁还罪过,万不可听。佛制戒律,未说此事,想古人身体好,又不贪吃,无有此事,故未说。若有,佛必说之。切不可谓佛不说,就应当放,则是自求堕落,佛也难救矣。孔子以圣人之资格,朝于凡夫之国君,将欲升堂,在阶下,便不敢大出气,况入堂面君乎。

  故《论语》云:“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摄,提也。齐,音咨,与【 】同,衣岔子也。鞠,曲也。屏,闭藏也。息,鼻中气也。孔子朝君,将升堂,先鞠躬而行。鞠躬,则衣前长,故必提其两岔,去地约一尺,方不至蹋其衣而跌蹶失仪。严肃之极,故鼻中之气,似乎不出。试看此是何等敬畏。今人比孔子,则相去悬远。时君与佛,又相去悬远。放屁与不出气,又相去悬远。静言思之,直大地无容身之处矣,可不极力留心乎。)

  吾人业力凡夫,在圣中圣、天中天之佛殿中,三宝具足之地,竟敢不加束敛,任意放屁,此之罪过,极大无比。许多人因不多看古德著述,当做古德不说。不知古德说的巧,云泄下气,他也不理会是什么话,仍不介意。光三四十年前,常说此事,就是说你说的话是放屁。凡有所畏惧,气都不敢大出,从可会放屁。由其肆无忌惮,故才有屁。你勿谓说放屁话,为不雅听,我实在要救人于作粪坑之蛆之前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23页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338、为什么万万不可完全把经文编做白话?

  佛经窃谓以白话解,须先列经文,后再以白话简略注之。凡不关紧要之闲字,概不用,既明了又不枝蔓。若完全把经文编做白话,万万不可。何以故?以久则不得其要,而失本源故。

  小说每以回名。吾人解经,自有成规,何得反效小说之用回乎?窃谓以白话解,须先列经文,后再以白话简略注之。凡不关紧要之闲字,概不用,既明了又不枝蔓。每见有白话不几个字,便弄成十数字,反费事。若完全把经文编做白话,万万不可。何以故?以久则不得其要,而失本源故。光老矣,目力不给,已于二十二年冬登新、申报(按:即新闻报、申报)半月刊,拒绝一切信札差事。序文不能作,以无精力目力,非不愿为经效劳也。即此来往信,乃以手眼二镜强勉从事。若用其一,尚不能见。当悯光老而业重障深,不以见怪,则幸甚。以白话解用译字,未免有僭译经之过,不可不慎。凡说话须按事实,汝之推尊于光,何异以平民称皇帝,欲不累我以凡滥圣之愆,何可得乎?切戒切戒!(《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470页 复胡宅梵居士书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