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理教用

教育教理教用~2

  唯有付诸行动,才能达到目标;唯有真修力行,才能航行彼岸。(092)

  探索真理是人类最高贵的希望,传播真理是人类最高贵的使命。(093)

  教育的课程在启发心智,教育的要诀在观机逗教,教育的基础在生活习惯,教育的目的在完成人格。(094)

  理不明,事难办;事不举,理难证。(095)

  学问,学了要会问;参学,参了还要学。(096)

  粗心大意固然容易做错事,太过细心执着也容易误事。(097)

  处处留心,能够发现问题;事事研究,能够解决问题。(098)

  最好的谈判,是从对方的利益着手;最大的结缘,是帮助别人获致成功。(099)

  对外境之诱惑,必要如止水死灰;对学识之仰望,必要能如火如荼。(100)

  立德、立功、立言,乃长寿之道;信用、责任、勤劳,乃发财之道。(101)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给,有无限的妙用。懂得包容、懂得和平、懂得谦让、懂得尊重;懂,有无限的妙解。(102)

  会「闻」,于道才能接受;会「思」,于道才能受用;会「修」,于道才能奉行。(103)

  智者养神,愚者养身,君子养德,小人养威。(104)

  无钱无缘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少衣少食不计较,只求心内有宝藏。(105)

  发言不惧粗浅,只惧幼稚无义;下笔不愁无文,只愁辞穷无物。(106)

  善用琐碎的时间,是进步的良方;珍惜点滴的因缘,是处世的妙药。(107)

  势力不可使尽,势尽则倾;福德不可享尽,福尽则衰。(108)

  感动是一时的,真正的感动是一生的。受用是一时的,真正的受用是一生的。(109)

  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110)

  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111)

  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112)

  经验能教人聪明,吃亏能教人谨慎。(113)

  义之所在,不落人后;利之所在,不居其前。(114)

  诚不一,则心不能专;信不一,则言不能行。(115)

  从谦虚中体验乐趣,从忍辱中培养美德,从自制中克服物欲,从宁静中安顿身心。(116)

  聚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之乐事也;得亲近一明师而学习之,乃人生之福报也。(117)

  道德不厌其旧,知识不厌其新。(118)

  梦想打开理想之门,理想开辟成功之路。(119)

  满足之乐乐无强,多欲之苦苦难了。(120)

  疑于人者,人亦疑之;忘于物者,物亦忘之。(121)

  微尘不算小,虚空不算大;一个不算少,万亿不算多。(122)

  乐莫大于无忧,苦莫大于多欲,富莫大于知足,贫莫大于贪婪。(123)

  迁善则其德日新,是称君子;饰过则其恶弥着,斯谓小人。(124)

  乐智者,经营利益,更经营文化;求仁者,经营自我,更经营道义;好礼者,经营财富,更经营善友;慕道者,经营快乐,更经营法喜。(125)

  学而能用,是真学;知而能行,是真知;真学真知,是智慧。(126)

  学「禅」,先要学惭愧,自知惭愧才有禅心,修「净」,首须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净土。(127)

  学佛,主要是学自己,所以要向自己本心寻问;学禅,主要是参自心,所以要向本来面目探究。(128)

  学问使人谦虚,无知使人骄傲;虚心使人高贵,自负使人肤浅。(129)

  学问是从经验中获得,才华是从事实中表现。(130)

  学习,应向圣贤看齐;比较,当以圣贤为准。(131)

  拥有一些佛缘,才会精进不懈,成就道业;拥有一些天地,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拥有一些修行,才会随喜自在,不受拘束;拥有一些功德,才会随意所需,随意所取。(132)

  担当「老大」,能够领导群伦,固然很好;作个「老二」,配合成就他人,也很伟大。老大要能爱护弱小,老二要能尊重前辈。(133)

  树木不经日晒雨淋长不高,人格未经干锤百炼不健全。(134)

  懂得「无我」,能够放下小我,融入大我,方能拥有更多;体悟「无我」,懂得布施喜舍,分享众生,就能处处有我。(135)

  我与大众要融和共处,我与金钱要能知善用,我与衣食要惜福不舍,我与身心要净化庄严,我与自然要同体共尊。(136)

  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137)

  药无好歹,愈病者良;法无胜劣,相应者胜。(138)

  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139)

  改革来自决心,创造来自用心,教育来自爱心,服务来自发心。(140)

  读书的窍门无他,多读、多记而已;写作的门路无他,多思、多写而已。(141)

  读书能进步,教书更能进步; 拜佛有信心,行佛更有信心。(142)

  显正首要破邪,扬清必先激浊。(143)

  观树之阴影而知其高大,观人之存心而知其德行。(144)

  净化人心,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变化气质,是读书的最大受用。(145)

  要有时空观念的真实认知,要有传统观念的历史认知,要有文化观念的普遍认知,要有信仰观念的真理认知。(146)

  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147)

  佛陀的主张是超越神权的控制,掌握自我的命运;净土的理念能达到生权的理想,建立平等的国度。(148)

  若能受用佛法,才能解决事情;若能依止佛法,才能自在生活。(149)

  戒不可不持,戒不持则人天路绝;行不可不修,行不修则功德不圆;经不可不读,经不读则理路不明;禅不可不参,禅不参则心地不透;道不可不悟,道不悟则触目成滞。(150)

  一句真理无价宝,比金比银万倍好;人间道德无价宝,比山比岳万倍高。(151)

  包容的心胸,要包容大与多;承担的勇气,要承担荣与辱;决断的智慧,要决断是与非。(152)

  刹那的善心可得无尽的福报, 刹那的净心可得无量的功德,刹那的悟心可得无限的妙觉,刹那的空心可得无相的寂灭。(153)

  有用的话一句,胜于无益的千言万语;有益的事一件,胜于无用的千辛万苦。(154)

  一句善心美言,即是天堂的花香; 一声瞋恨恶语,即成地狱的刀剑。(155)

  安乐是鸩杀志气的毒饵,苦难是陶铸圣贤的洪炉。(156)

  举一知十,未必是聪明之辈; 举十知一,未必是愚蠢之人。(157)

  诡言标异,未必有卓越之处;言行平淡,未必非睿智之士。(158)

  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博要能高;为人要如圣贤德,要有福慧有根基。(159)

  一念诚心,诸缘感应;十分怀恩,人天欢喜。(160)

  要劝化别人,首须端正自己,此乃「身教胜于言教」;要辩解讥毁,先要健全自己,所谓「事实胜于雄辩」。(161)

  欲求正道,须先正心;欲入正道,须能放下;欲行正道,须运悲智;欲证正道,须悟无我。(162)

  法在则佛在,信法就是信佛;僧住则法住,信僧就是信法。(163)

  不修行,无以度自己;不说法,无以度众生。(164)

  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信徒。(165)

  功名富贵转眼空,唯立功、立德才是真受用;世间三界皆火宅,唯安身、安心才是好净土。(166)

  明古训可以惩心,寡酒色可以清心,袪私欲可以养心,悟至理可以明心。(167)

  微风吹人只觉清爽可爱,爱语告人何等温柔可亲。(168)

  心地富有者,滴水之恩涌泉以报;心地贫穷者,一物之施难如登天。(169)

  未知时,宜一心一意求其所欲知;既知后,当一心一意行其所已知。(170)

  语言重流利,更重得体;衣着重朴素,更重合宜。(171)

  文章重通畅,更重内涵;表达重明确,更重真诚。(172)

  精进是成佛的快捷方式,结缘是办事的资粮。(173)

  宁可持戒不圆满,不可破见失道心。(174)

  以无益的话语去占有用的时间,不仅使人讨厌,简直是无德之行;以有用的时间去做无用的事情,不但无补时益,简直是糟踏人生。(175)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谦让第一!不急,不急,礼貌第一!(176)

  放逸是众恶之本,勤勇是善行之要。(177)

  以有念对治邪念,以正念对治妄念, 以无念对治正念。(178)

  勿以少分的学德,博取多分的荣誉; 应以十分的才干,担负八分的任务;要用万分的准备,教授全分的课程;虽受一分的恩惠,也报百分的心意。(179)

  道之成在我,道之行在时,道之美在人,道之证在修。(180)

  受得起别人的冷落,禁得起外境的磨难,困难就会向你低头。(181)

  以鼓励代替责备,以慈爱代替呵骂,以关怀代替放纵,以同事代替隔阂。(182)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