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会是本佛教之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组成的

  佛教会是本佛教之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组成的

  ──十九年一月在晋江佛教会讲──

  今天是晋江佛教会开成立大会的日子,太虚因游览泉城名胜,得参预此会,心里觉得有无量欢喜;秉此无量欢喜的心,来与到会的学佛同志谈谈。

  讲到佛教的事情,向来一般人的观念,都以这是寺院僧众的事,与我们社会民众没有交涉的。其实、这观念是错的!佛陀的徒众,本有四众:比丘比丘尼二众是出家的僧众,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的信众,在前二众是主要中坚的份子,其数宜少,其质宜精;在后二众是普遍的深入社会里,其数愈多愈好,然须有一致集中重心之信仰。今天看到本会来的人士,出家众不大多,而在家众却很多,而且似都抱著一颗热烈的信心而来,适合我刚才提出的两条件。依此看来,晋江将来之佛教,其前途必有很大希望,深愿来会的学佛同志,扩充此心,为己为人,共同负起这佛教的觉人救世的事业,向前进行!现在把我所要说的话说在下面。

  佛、原来是印度译音,具足应称佛陀;用中国的意义来讲,就是觉者;是一个觉悟者。我们平常的人,对于宇宙间之事事物物,不能彻底明白其真相,或纵有很多学者来说明这样那样,不过对于这宇宙的大谜猜猜而已,终是依旧不中的。佛陀是对于这谜不但猜破,而且把这真相一一的揭示出来。所以、吾人尊呼之为佛陀,好像中国人称孔子为圣人;现在称有学问的人为学者。有了佛陀这样伟大崇高的人格,于是就产生佛法、佛教、佛理、佛学等名物,它的质量,就根本于佛陀对于宇宙中所有一切底事和理完全彻底的觉透,如从黑暗的无底洞里到了青天白日底光明世界上来。但是在他一个人是得解脱,而无底洞里尚不知沉没了若干的众生,他要唤醒这若干众生同出此黑暗而登光明大道,故将自己所亲见到的光明境界──即佛所证悟的宇宙真理,巧妙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佛法。经过他的门弟子记录编辑成的三藏十二部,就叫做佛教。我们后人去研究他,就称他为佛学。

  佛陀为什么这样不辞劳倦说那好多的教法,其目的安在,其原因又安在?兹分成两个意义为其总要素:一、慈悲,二、智慧。

  慈悲: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他的动机,就是慈悲。因为他用慈悲眼观见无数迷途众生,在这黑暗之中,不是堕入深坑,就是落在井堑,这在众生自己分上,本是一件最痛苦事情!但多数众生,反不觉其苦痛。在佛呢,他是一个明眼的人,瞧见这样惨剧,如何不伤心啊!假使佛是没慈悲心者,那末、这些佛法、佛教都不会产生流传到现在;他究竟是一位大慈悲者,见到众生的苦恼等于自己的苦恼,换言之、有一众生苦恼未拔除,就是他的责任未圆成,他为这慈悲底责任心所驱使,所以非使众生们同离苦恼,同得快乐不可。也就是使众生离开这黑暗的世界,而进向光明大道,这完全是依慈悲为出发点,而慈悲意义到底如何呢?慈悲并非是深奥玄微不可思议的东西,就是我们平常作一件事,不论大的小的,都要从这慈悲心出来方可。如现在要解除民众的痛苦,这就从悲心中流露出来的。同时、又要使民众得快乐、得人生的真幸福,这就是从慈心中流露出来的。是以古今之大圣、大贤、大教育家、大政治家,无不以民众的痛苦为痛苦,民众的幸福为幸福,皆是慈悲心之所驱使。不过、佛的慈悲心,能穷尽其量,一切众生都受佛的慈悲心平等所荫覆罢了;其他的都是局部的,也没有彻底的,进一步言之,慈悲心是根据发慈悲心者所证悟的理之浅深而不同,佛是彻底证悟宇宙之真理者,彻底证悟人生之真理者,故其所发出的慈悲,乃为彻底,乃为究竟。故慈悲为佛教底第一种要素。

  智慧:佛陀所谓觉者,他用什么去觉悟宇宙人生真理呢?就是智慧。同时、他运用这智慧,为未证真理众生说无数怎样去悟证真理的法门。然此不过指示法门而已,我们未曾证悟真理的人们,依此法门去修行、去悟证,一旦打破黑暗,见到光明殊妙境界时候,那还靠我们自己底智慧。故无论什么,从外面涂饰上去,或有所授受的,都是不彻底、不真实,唯有从自己心源上抓住的东西,才算真实,才算彻底。智慧是心灵活动的泉源,照彻宇宙,照彻人生,觉悟自己,觉悟他人,无一不是它微妙的作用!由智慧的意义来讲,平常人因智慧有所缺少,其心量就有限量,往往只注意个人的利害,就变成为自私自利,损人害公,于我与非我上起是非憎爱,……发生种种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是智慧缺少的缘故;因为我之心太浓,觉得自我以外都不是我,由这窄狭的心理生出种种的苦恼。佛教的重要关键,就是开人的智慧,把人们窄狭的心理,扩而充之以至于无垠。举一个例来讲:如人与人之间,彼此发生之关系而构成的社会,有了其他的人们,才有自己的个人,倘是失了一切的人们,自己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所以祸福得失,都是全人类共同所招感,共同所承受。佛陀看穿了这原理,虽渺小的个人,也由其他一切人们的缘、和个己业因、众多因缘和合所成,故一举一动,在在与全人类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也即此一举一动,由受全人类直接或间接影响而产生的。故佛陀的大公无私之慈悲心,沛然而生,其一举一动的出发点,都根据著智慧而为谋全人类、乃至全众生界之幸福,故智慧为佛教第二种之要素。

  佛教构成的要素,是慈悲和智慧。平常人把佛教看错了,以为佛教是离开人世界,躲到虚无寂灭的洞里去!我们须知道佛教的慈悲,是为民众拔除苦痛,为民众谋幸福;逃空山深谷,独善其身,那里是真正的佛教?所以真、正的佛教,乃是改良社会的事业,创造真美善的世界者。由是、足见中国一般人所想像的佛教,完全错了!其次、还有许多信佛教的民众,与醉生梦死的僧尼们,对于佛教的真理全不明白,竟将佛陀看做牛鬼蛇神一样的东西去奉祀著。佛陀本以真理启悟于人,使人们都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不是叫人这样糊涂的去迷信。故这样可笑的迷信,不是佛教的本身。因为多数民众和僧尼没有受过相当教育,而是成为糊涂者,将佛教的真相掩遮住了,成为佛教进步的障碍物!真实地讲起来,佛教以智慧为要素,无论在科学、在哲学的理论和实用上,都是博大精深,切近于人生,全无迷信的色彩。故此后我们信佛教的人,应在这方面努力,依著佛陀的智慧去研究,对于人生有了真正的觉悟才好!

  佛陀是慈悲和智慧所铸成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道德家,依其慈悲和智慧心中所流露出来流播于世界的,就有所谓佛法。依佛的教法去实地练习的实行家与其团体,就有所谓出家僧、尼和共同所依住的寺院,并有为后人所纪念的佛像与菩萨、罗汉之像等。此外、还有些虽明佛的真理而信仰佛教,本身不限定出家,兼社会各种的职业者,于是就有在家信佛徒众。由此佛教有了出家二众与在家二众,构成功佛教的团体,如现在之佛教会。佛教会似乎新产生的时代品,其实呢,乃依佛的智慧和慈悲所摄引的四众,早已有了佛教会的组织。现在的佛教会,不过把原有组织的形式,表现在此刻的世界,成其为一个特性的团体罢了。其所以重新组织的原因,不外近世纪中国受世界各国的影响,全社会的组织都有了变动,故我们佛教团体也重新组织一下,以随顺时代的潮流。同时、把佛教的慈悲和智慧,应用到现实的社会上,将佛教的真理昌明到全世界,俾能真的解人类之痛苦,谋人类之利益。

  现在讲到佛教会所应办的事业了:一、整顿内部:依佛的慈悲心和智慧心为结合的中心点,出家在家的四众有严密的团结,同时、于出家二僧所依住的寺院,也须有切实的整顿,此即是佛教会本身的事业。二、研究教理:将佛教博大精深的教理,和世间一般的学说,作统盘的研究和刻意的深入,到底佛教和世间一般的学说所讨论的是什么,并分其高下,此应设立专门研究学术机关,以佛教会力量而设立之。三、方便布教:佛教教理过于精深,非一般普通人民所能了解,我们要想将整个的佛教打入民众心里,使佛教深入于社会,是须将佛教研究所得精深之教理,用方便法门使成浅显的民众化。一般人们见到、闻到,都不觉其困难,都能易知易行,使佛教成为社会中心之运动力,此有赖于多设立佛教宣传所,以实行方便布教。四、慈善事业:佛教内部真能整顿使成有组织、有训练的团体,同时又有深刻教理上的研究,又有深入浅出的向民间布教,应再进一步表现佛教的慈悲力和智慧力,以救济社会中的老幼贫病无告的弱者,此如慈儿院、养老院、平民医院等之设立。

  以上四种事业,重要的是内部整理,须先将佛教会组织起来;然此要佛教徒众和信众先有一致和合的精神,然后其他二、三、四项自有办法。如此、不但佛教本身由此得以发展,同时、社会民众所得的利益也就不浅了!太虚今天很热烈的希望,希望今天到会的僧众、信众、和各界诸君,能完全了解佛教和佛教徒所组织之佛教会,是依据佛陀慈悲心和智慧心为出发点而构成的,毫无其他的作用。深希望各界诸君予以好意的扶助!(芝峰记)(见海刊十二卷四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