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因为胡思乱想 所以烦恼不断

  胡思乱想和烦恼是什么关系呢?很简单,它就是烦恼本身。因为他既产生念头,又产生情绪,诸多烦恼由此而生。这些是思想意识形态的问题,或者思维不健康,思路不正,心生杂念等……

  在《东周列国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胡思乱想能杀人的故事。有一次,齐景公宴请宾客时剩余两枚“万寿金桃”,相国晏子让大臣们各自表功,当时在场的公孙捷抢先发言说:“想当年,我陪同国君打猎时,打死了猛虎”。于是,公孙捷被奖励了一个桃子,古冶子也不甘示弱的说:“打虎算什么,当年我守护国君渡黄河时,杀死了一只大鳖。”于是,古冶子也得到奖励。最后才轮到田开疆开口:“我曾经杀敌无数,让周边小国都奉我们齐国为盟主。这个功劳还不够吃桃子吗?”这时晏子赶紧补充:“你的功劳比前面两位要高,但现在没剩下桃子了。”

  故事到这里,发生了中国“面子”史上最悲剧的一幕。就在众人还来不及劝导时,田开疆愤恨地说:“我为国家立下战功,却吃不到桃子,天下人一定都会笑话我的。”说罢,就拔剑自杀了。事发突然,这让第一个吃桃子的公孙捷大吃一惊,他后悔地说:“我们没有谦让,已经很不对了,如果再不能跟随,那还算勇士吗?”说完,公孙捷也拔剑自杀了,这时古冶子也坐不住了,他说:“我们三个已经死了两个,我还能安心苟且偷生吗?”于是,古冶子也拔剑自刎了。

  你看三位勇士,一位是因愤怒而死,一位是因悔恨而死,一位死因羞愧而死,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胡思乱想而死。所谓“二桃杀三士”,桃子哪有这么大威力?面子也仅算表象,能杀死勇士的,既有思想观念因素,也有情绪因素。这些都是属于心态不正,思路不正,执着于面子,全都是思想意识不健康造成。

  哪个危害更大呢?应该讲,危害一样大。负面念头让人不安,负面情绪则让人发狂。前者去的很慢,后者来得很快,如果把负面念头比喻成心灵的慢性毒药,那么负面情绪更像一颗定时炸弹。虽然危害一样大,但控制过程却有先后之分,其中应最先控制的是念头。

  无论哪种类型的烦恼,无论有情绪还是没有情绪,背后总有一到无数个胡思乱想的念头。他们带来的不是平静,而是躁动不安;表现在身体上的不是健康,而是压力紧张;产生的不是幸福开心,而是痛苦难受,甚至是更大的危害?

  可以说,对我们人类而言:成也思考,烦也思考。西方哲人也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见,一切因胡思乱想而产生的心灵垃圾,都必须用佛法甘露水来清洗,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心灵洁净如初,得到思想的净化。

  佛教是最讲心的学说,众生起心动念都因胡思乱想,心生烦恼就是众生迷悟,心觉即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们众生充满着无尽的烦恼,都是因为妄想执着,胡思乱想而造成的。这也是我们历劫以来生死不休,烦恼不断的根源所在。

  唐朝有一位圣僧开悟以后曾讲过几句话:“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念之心。”一个人念头的正邪直接影响整个人的一生,左右自己的命运。因此说,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失败也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佛教强调心态的重要性,认为我们一念之心决定一切,心净则一切净,心对则一切对,因此,佛在《金刚经》中就要我们众生“善护念”,守护好当下之一念。《六祖坛经》中也说: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前念迷则众生,后念悟则佛,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佛教讲成菩萨、成魔是自己;生净土、到地狱也是自己,都是我们这一念妄心使然。古德也讲:“一念善心则天堂,一念恶心则地狱”。可见迷悟也好,善恶也好,生死也好,都在于我们一念之间。可见管住念头,护持心念,净化心灵,对于我们学佛修行的人来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啊!所以说,只有照顾好了现前的一念,才能改变、改善并净化我们的身心。

  体悟到这一念心,时时安住在正念、净念、善念之中,就是一条光明的道路,依次而行,人生会愈来愈有福报与智慧,身体也会愈来愈健康。

  真正的学佛修行,就是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照顾、净化好自己的心念,只有从根本上下手,看好念头,管住念头,转化念头,才能达到改善或净化心灵的效果,这是非常重要的。胡思乱想归根结底,都源自于人类欲望的无法满足和人性的极度贪婪。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洗心,净心”下手,来根治人类的心病。这就如《遗教经》中所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及《金光三昧经》中所说的“制之一处,众缘断灭”那样了。详细解释就是要我们时刻守护一颗清净心,做到心无杂念,以一念代万念来对付自己的杂念。因为意念力是一种心灵能力,是眼睛无法看见的,它是以电波形态存在的,可以自由自在的在空间游移。当我们心里产生某种意念时,即使是这意念没有实现,依能量不灭的法则,这个意念磁场乃会一直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间里,可见意念力的复习非常重要,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照顾好细微的念头。佛教强调“不怕念头起,只怕觉悟迟”,念头来了,管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去了,管它到什么地方去。

  因此,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就是放得下。一个人往往只有经历了漫长的人生跋涉后,才能最终明白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获得而在于放下。放下了才是真正自由自在,放下才是真正的解脱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