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公案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车轧度学人

  马祖随时都在鼓舞学生要有大无畏的精神。有一次五台隐峰推着车子,马祖正好伸着脚坐在路中,隐峰请求马祖把脚缩回去,马祖却说:“我只伸不缩。”

  隐峰也说:“我只进不退。”

  两人相持不下,于是隐峰不顾一切,仍然推车向前,结果碾伤了马祖的脚。马祖回到法堂后,便拿着一把斧头说:“刚才是谁碾伤了我的脚,快站出来。”

  隐峰便走到马祖前面,伸出了脖子。马祖只好放下了斧头。

赶鸭子式令接引

  有时马祖喜欢故意引学生像赶野鸭子似的到处去追逐探索。某次,有一个和尚问:

  “离四句,绝百非,请你直指祖师西来意。”

  马祖回答:

  “我今天疲倦,不能为你解说,你去问智藏吧!”

  这个和尚便去问西堂智藏,西堂反问:

  “你为什么不问老师呢?”

  这个和尚回答:

  “老师叫我来问你的。”

  西堂便说:

  “我今天头痛,不能为你解说。你去问怀海吧!”

  这个和尚又去问百丈怀海,百丈回答:

  “我到这里,也不会。”

  于是这个和尚便回去向马祖报告经过,马祖便说:

  “藏头白,海头黑。”

  这里所谓白和黑,是指的白帽和黑帽,这本是一个典故,据说有两个强盗,一个戴白帽,一个戴黑帽,戴黑帽的强盗最后用诡计又抢走了戴白帽强盗所抢来的东西。这是说戴黑帽的比戴白帽的更为无情,更为彻底。同样,百丈比西堂也更为无情,更为彻底。因为西堂只是推说头痛,好像是假如他不生病的话,可能会有确切的答案。但百丈的拒绝却是非常干脆和坦率的。依百丈的看法,这个问题是超乎肯定和否定,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正如老子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

  我们在前面曾提到庞蕴和他的偈子,至于他悟道的故事也是非常有趣的。在他第一次去见石头希迁时,他问:

  “不与万法作伴的人是谁?”

  石头便用手掩住了他的口,这时他略有省悟。后来又去见马祖,提出同样的问题,马祖便说:

  “等你一口吸尽了西江之水,我才告诉你。”

  听了这话,他便立刻大悟。

  马祖和石头,这两位大禅师都是对付同一个问题,石头用手掩住了庞蕴的口,是表示这个问题不能言谈。至于马祖也认为要说出这个超然物外的人是谁,像一口吸尽西江水一样不可能。显然他们两人都深通老庄思想,庞蕴也是如此。他虽然是属于马祖的法统,但也做过石头的学生。

  虽然马祖和石头平分了禅家的天下,但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敌对的态度。而且最有趣的是他们常共同接引学生,药山惟俨便是最好的例子。药山最初学律宗,曾博通经论,持戒甚严。后来感觉这不是最后目的,大丈夫应该离法自净。于是便到石头那儿要求接引。他对石头说:

  “我对三乘十二分教,已略知皮毛。但对于南方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却始终不了解,恳请师父大发慈悲,为我指点。”

  石头回答说:

  “肯定不对,否定也不对,肯定和否定两者兼有都不对,这时,你怎么办?”

  药山惘然不知所措。过了一会,石头便说:

  “你的因缘不在此,还是去马大师那边吧!”

  听了石头的话,他便去参拜马祖,提出同样的问题,马祖回答说:

  “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伊,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伊,你究竟要怎样了解伊。”

  于是药山言下契悟,便向马祖礼拜。马祖又问:

  “你见到了什么而向我礼拜?”

  药山回答:

  “我在石头处,正像蚊子叮铁牛。”

  这也就是说不得其门而入。马祖知道他已经开悟,便叫他好好地保持住这种悟力。

  药山在马祖处随侍了三年,有一天马祖问他:

  “近日你有什么心得?”

  他回答:

  “皮肤脱落尽,惟有一真实。”

  马祖说:

  “你的见解完全深契于心,布于四肢。因此,你可以到任何山上去住了。”

  药山说:

  “我是何人,岂敢住山作方丈。”

  马祖便说:

  “没有永远的行而不住,也没有永远的住而不行。如果要求益于无所益,为于无所为,你便应该像慈航一样,到处渡人,不要永远住在此地。”

  于是药山又回到石头那里。虽然后人把药山归入石头的法统,但实际上他是马祖和石头两人之间的桥梁。

  当药山成为方丈后,他有两个学生,一个是道吾,一个是云岩。有一天,当这两位学生侍立在旁边时,他指着山上的枯荣两树,问道吾说:

  “这两棵树,是枯的对,还是荣的对呢?”

  道吾回答:

  “荣的对。”

  药山便说:

  “灼然一切处,光明灿烂去。”

  接着他以同样问题问云岩,云岩回答:

  “枯的对。”

  他便说:

  “灼然一切处,放教枯澹去。”

  这时正好高沙弥到来,他又以同样问题问高沙弥,高沙弥回答说:

  “枯者从他枯,荣者从他荣。”

  听了这话,药山便对道吾和云岩说:

  “不是,不是。”

  这不正是马祖教药山所谓的,没有永远的行而不住,也没有永远的住而不行吗?事实上,马祖、石头和药山都深契于老子所谓的: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临终留禅机

  马祖正像六祖一样,善用相对法使学生能摆脱现象而进入形上,挣脱相对而进入绝对,超脱有形而进入真空。不论他用肯定法或否定法,都是依据特殊的需要而定。他的说法并不那么明显,可是他无论采取什么说法,他从来不曾说破,总是带有几分暧昧,好像有点作弄人似的,即使在他临终时,也是如此。当时有人问到他的病情,他便说:

  “日面佛,月面佛。”

  在佛家的术语中,“日面佛”是指活得很长,“月面佛”是指只能活一天一夜。马祖的意思是说无论活得长和短,都没有关系,只要他能发现真我。庄子曾说: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殇子”正像“月面佛”,“彭祖”正像“日面佛”。庄子有知,看到马祖的话,势必要会心地微笑了。

  最后我们还必须提到马祖的一段故事,才能结束本章。这段故事是说尽管他出家学佛,但他的心中仍含有浓厚的人性。据说当他回乡小住时,受到乡人的招待,可是隔壁的一位老太婆却说:

  “我以为有什么奇特,原来就是马家的那个小子。”

  这话使马祖颇为感慨,写下了一首解嘲的诗:

  “劝君莫还乡,还乡道不成。

  溪边老婆子,唤我旧时名。”

  于是他仍然回到江西,在那里他前后一共住了五十年,直到八十岁那年才离开了人间。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