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告别那些没有意义的应酬

\

  人情应酬可省则省,不必迁就勉强敷衍。

  ——弘一法师

  法师出家后,拒绝各种应酬活动,然而由于他的名气太大,依然有很多人慕名拜访,但是他认为这种应酬毫无意义,对他的静修有害无利,因此大多数的时候,他都会选择避而不见。

  当年弘一法师在温州某寺静修的时候,温州道尹林鹃翔慕名前来拜访,前前后后总共来了四次,都被他称病谢绝。后任道尹张宗祥又来求见,他是弘一法师的老同事,寺主寂山长老不便辞却,弘一法师乞求说:“弟子出家,非谋衣食,纯是为了生死大事,都抛弃了,又何况官家朋友?请师父以弟子有病为由送走客人。”

  应酬似乎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弘一法师这样一个出家人也不能避免,更何况我们呢!在日常生活中,同学聚会、公司聚餐、应酬领导、应酬同事……总之,大大小小的应酬总是不断。只要生活在继续,应酬也就在继续。在应酬的场合里,说着自己不愿意说的话,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然而我们却又难以逃脱应酬,因为我们不愿意得罪人。

  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一些应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因为已经接到了邀请,如果不去,就会让人觉得不给面子,硬着头皮也要去。应酬简直已经成了现代人的一个沉重负担。也有些应酬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朋友远道而来,一些意气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谈谈天;去拜访一些值得拜访的人等。可恰恰相反,现代人反而忽略了这些必需的应酬,却参加不得不参加的应酬。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弘一法师那样,敢于薄人情面、拒绝应酬呢?其实,从弘一法师拒绝应酬的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事先把自己不喜欢参加应酬这个话透露出去,并且坚持的话,别人也能够理解这是你的个性。即使他们心里不大愿意,也不会太怪罪你。如果他觉得只有接受他的邀请才算是朋友的话,你最好告诉他,对你而言,你确实非常痛苦于交际,不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

  据统计,中国百分之八十的生意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所以,更多的人觉得,不应酬会失去很多发财的机会。更有一些喜爱交际的人,一天都离不开应酬。交际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交际,那最好不过。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应酬占去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我们的生命在推杯换盏中无端浪费掉了,也实在是可惜。所以,身为现代人,应该做好应酬和生活的平衡。一些现代人更因为应酬太多,连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这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应酬带给了我们很多烦恼。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频繁的应酬使得我们身心疲惫。应酬占用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在应酬的影响下,我们没有时间过自己的生活,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身体也被应酬拖垮,腰包被应酬掏空。

  弘一法师在闭关修佛时曾说:“不可闲谈,不晤客人,不通信(有十分要事,写一纸条交与护关者)。凡一切事,尽可俟出关后再料理也,时机难得,光阴可贵,念之念之!”舍掉闲谈,舍掉见客,舍掉与人通信,用留下的时间来闭关修炼、研究佛法。要成就事业,没有这样的精神绝对不行。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经常抱怨应酬花去了太多时间,那么,就算会得罪人,也要果断地推掉这些应酬。

  1937年暮春时节,弘一法师应倓虚老和尚的邀请,偕随行弟子传贯、仁开、圆拙并倓虚老和尚派来迎接的梦参法师一行五人,自厦门赴青岛湛山寺讲律。

  有人这样记载说:

  “每逢大众上课或朝暮课诵的当儿,院里寂静无人了,他老常出来在院里各处游走观看,态度沉静,步履轻捷,偶然遇见对面有人走来,他老必先捷速回避,表面似像很怕人,其实我想他老是怕人向他恭敬麻烦。他老常独自溜到海边,去看海水和礁石激撞,据说那是他老最喜欢看的,假使这时能有丰子恺先生同游,信笔给绘幅‘海上之弘一律师’图,那真能有飘然出尘之趣了。有一天晚上,朱子桥居士因悼亡友乘飞机来自西安,特来拜访他老,他老接见了。同时市长某公,是陪着朱老同来的,也要借着朱老的介绍和他老见一见。他老疾忙向朱老小声和蔼地说:‘你就说我睡觉了。’第二天上午,市长请朱老在寺中吃斋,要请他老陪一陪。他老只写了张纸条送出来作为答复:写的是‘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

  哪些应酬是自己满心欢心要参加的,哪些应酬就算有天大的情面也不去。法师自有他的标准和分寸。为了虚名和利益而参加的应酬,法师是拒绝的,拒绝的理由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也许,弘一法师素来是个不喜欢交际的人,但即使你是一个喜欢交际的人,如果成天把时间都用在应酬上,恐怕也不是合适的。要知道,人生除了应酬之外,实在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应酬不但耽误了我们的许多宝贵时间,而且,过多的应酬还会使人迷失,推杯换盏间,若说全是意气相投是不可能的,彼此的客套敷衍实在没有必要。一旦和人在一起,我们的行事、谈话,皆要迁就他人,难免违背我们的本心,干扰我们的意志。所以,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实在是人生的一大要事。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