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大智慧(八十三)

  心性跟这两个比喻中的水和镜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比喻只能是比喻到某种程度,有些其它东西它是比喻不出来的。心性有灵明不昧的功能作用,它不是死的。而水有什么灵明不昧的?镜子有什么灵明不昧?这是水和镜子没有办法跟我们的心性相比拟的。

  我们的心性灵明不昧,显现万事万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东西都瞒不过它。这是水和波的比喻没有办法形容心性和相的关系的,镜子和镜子上的影子也没有办法形容心性和相的关系。这就是心性有灵明不昧的这种功能。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没有办法形容我们的心性:因为我们的心性可以涵盖乾坤,一切万法都离不开心性的显现。离开了心性的显现去哪里找到万法的存在?假如我们都变成木头、变成灰尘了,去哪里找万法的存在?虚空、世界,什么都没有了。有也好,空也好,佛也好,六道轮回也好,对于木头、灰尘来说什么意义也没有。所以,我们的心性还有涵盖乾坤的这个功能。而水只能局限在水,水就是水;镜子就是镜子,没有那种涵盖乾坤、包含全部的功能。这就是心性。

  “相”没有灵明不昧的功能,“相”只是心性显现的。离开了灵明不昧的心性,找不到另外一个灵明不昧的东西。比如说,我现在的心性灵明不昧,明某师也灵明不昧,但是他的灵明不昧,只是在我的心性所显现的一个“相”,我用不到他的。

  你也没办法拿某某师的灵明不昧的功能,来作为自己的灵明不昧,那是用不到的。只有自己的心性能起用,自己现在用。明某师灵明不昧的这个功能,只是我心性里面显现的相,这个“相”就没有灵明不昧的功能。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找自己的心性,不能离开自己在用的,离开了自己在用的(心性)去找一个灵明不昧的东西,找不到。

  如果离开自己现在能眼看耳听的东西,想再去找一个灵明不昧的心,找不到的。即使别人的灵明不昧,还是在我们自家的灵明不昧里显现的一个假象,你是用不上的。你只能用你现前正在作用的“那个”。这就告诉我们,我们想要觉悟,一定不能离自己正在用的。离开了我们现前当下在用的“那个”,一切都是虚幻的相。

  所以,佛在哪里求?不在心外求。佛在心外求的话,就是一个假象。真正的佛,在禅宗里面讲得很清楚的:“即心是佛”。我们的心——灵明不昧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法身,也就是诸佛的法身,就是真正的佛。明白吗?

  “相”没有灵明不昧,若着相的话,永远都是像蒸沙煮饭一样。因为沙不是饭之本。那个沙与我们的心性不可能产生共鸣。我们不能叫沙灵明不昧或这个桌子灵明不昧吧?它没有心性的作用。所以,万法只是千差万别的相,与心性的灵明不昧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现在就是讲“不一”了。“相”也没有涵盖乾坤的功能,就像这个镜子上的影子,镜子里的这朵花它不能再显相。这朵花能不能再显牛粪?不能。不能重迭的。它只是相,没有显现的功能。或者说这栋楼房,这栋楼房是相,就再不能显现别的东西。但是心性就不同了,它无形无相,却能灵明不昧、活活泼泼地显现一切的相。

  所以,心性和万法的关系,是用水和波或者用镜子和影子没有办法比喻形容得到的(但我们通过水和波、镜子和影子的关系知道心性和万法的关系是“不一不异”的),它们不完全一样。

  为什么不完全一样?就是因为心性有这个灵明不昧、明明了了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的宝贝,我们一切的“用”都是要靠它。假如离开灵明不昧的功能,我们也就相当于是根木头,是块石头,还会讲话、做事、伸胳膊动腿?还会去砍柴烧火、打坐念经吗?不会。因此,这才是我们无上的宝贝。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八十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