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译文:

  须菩提!如果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须弥山王作比较,有人用七宝,集满所有的须弥山王,用来布施,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当然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有人只是受持读诵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且又能为他人解说,哪怕只有四句偈,他所得的福德,用七宝布施的福德校量,前者的布施福德,是百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数譬喻所不能相比的。

  讲话:

  前分以发起修一切善,应心不住我等四相及善法相,前念后念,念念平等,那无有高下的真如性理,即是无上菩提。今明无修而修,无得而得,实相平等,此经义甚深故,因此再举「七宝聚”布施福德与持经功德较量。虽然以山王宝聚布施,仍属有为善法,但受持四句,是无为善法,能出生无上菩提法,此分正显般若无价,令人开发无漏善根,行无住布施,结无漏佛果。

  经文中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须弥山王,如是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有一百亿个小世界,每一个小世界,有一个须弥山王,为什么称须弥山叫山王?因为它出水高八万四千由旬。此句意即有人,以一百亿多的须弥山王,装满七宝去行布施,得福甚多。虽然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诸须弥山王的七宝聚,和受持四句经文者校量,仍是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一、须弥山宝不如法施

  前文中,用比喻较量持经的功德,有五次:

  (一)第八分「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二)第十一分「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三)第十三分「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四)第十五分「每日三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

  (五)第十六分「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今二十四分是第六次的校量,仍为显示受持经教者,福德最胜。因般若所诠之理,乃平等自性也,若能相应,则入妙觉圆明,理事融通的微妙法界。从外在的福德,反归性上的福德;从形色的七宝,默照身中希有不坏的七宝;从布施有为的福德,彻见修持自性无漏的福德。如六祖惠能大师说:「乘船永世求珠,不知身是七宝。”

  《法华经》说: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菩萨众僧,复能清净持戒,常贵坐禅,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

  须弥山七宝聚,有为的物质,终究是因缘假合,挡不住地水火风的摧败毁坏,不似吾人身中七宝,性上福德,任劫火水漂,吞炭焰烧,巍巍金相,万德炯然。因此,佛陀是真语实语者,要吾人听受持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能信得四句偈等,即摄无量善法,趣道场树下,得佛授记。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第三十八: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那波罗蜜为乳母,尸罗波罗蜜为养母,忍辱波罗蜜为庄严具,精进波罗蜜为养育者,禅那波罗蜜为澣濯人。

  受持般若即受持相信人人有个与诸佛齐同,无高无下的如来宝藏,入此平等法智,六波罗蜜自然具足。所以佛陀反复的校量,不论恒河沙数七宝、无量劫身命、亲承供养无量诸佛等布施,都比不上般若佛母能出生三世一切诸佛。

  关于智慧化身的文殊菩萨塑像,我们常见的是头上梳有五个髻子,左手持莲花经书、右手执宝剑的形相。头上的五髻,既表示童子的天真,又表示了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五种智慧。左手持莲花,花上安放《般若经》的原因,在于体现般若(大智)的一尘不染。右手持宝剑,则是为了显示大智能断一切烦恼,就好比金刚宝剑能斩群魔一样。

  文殊菩萨所骑的那头狮子象征着智慧的勇猛,在《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用狮子的身形比喻佛菩萨的种种功德:「如来正觉: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为尾,安住四禅清静窟宅,为诸众生而作狮子吼,摧破魔军。”

  般若本体一尘不染,湛明圆觉,虽不持戒,而毗尼严净;虽不集福,而万德庄严;虽不出家,而身心寂然;虽不求佛,但成佛有余。因为其心不住形相,不被戒法、福德、净行、证悟等善法所缚,自净其意,心如虚空,哪里有净秽的拣择,善法恶法的爱憎呢?

  过去印度有一位国王想测验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于是派人到牢狱里抓来一位死囚,并且对他说:

  「现在你就要被判死刑了,不过我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能够手捧着一碗油,顶在头顶上,在城内的大街小巷绕行一周,假如你能够不洒落一滴油的话,我就赦免你的死罪。”

  死囚在绝望之中,突然看到一线的曙光,欢喜不已,于是小心翼翼地顶着一碗油,履冰临渊般地绕行于街道。但是国王为了考验他是否专心一意,派人在街道各处布置了种种的奇观杂玩,并且挑选国中的美女,在他经过的路旁奏着美妙的音乐,轻歌曼舞,企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他一心想要活命,只担心头顶上的油,一步一步往前走,所有的声音、美丽景色,仿佛一阵云烟,一点也引不起他的兴趣,终于平安地绕回宫中,一滴油也没有洒落。国王惊奇的问他说:

  「你在绕街时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看见什么动静?”

  「没有啊!”

  「你难道没有听见悦耳的音乐,看见动人的美女吗?”

  「回禀大王!我确实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到。”

  我们想要受持般若无上法,就必须学习故事中的死囚,心中只有一碗油钵,面对世间的五欲引诱,不为所动,即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吾人一心护着头顶上的油钵,就像护念那一念清净心,当然可以跨越生死的关头,就像禅门中的一句话:「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六:

  善男子!一切凡愚,迷佛方便,执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不知三界一切佛法,自心现量;见外五尘,执为实有;犹如牛羊,不能觉知;生死轮中,无由出离。

  善男子!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圣者自悟境界如是。

  善男子!愚痴凡夫,妄起分别,无中执有,有中执无;取阿赖耶种种形相,堕于生灭二种见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别。

  善男子!当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萨法;由知自心即佛法故,则能净一切刹,入一切劫。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雨,润泽自心;应以妙法,治净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卑下自心;应以禅定,清净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德,发起自心;应以平等,广博自心;应以十力、四无所畏,明照自心。

  我们见外尘缘,执为实有,不知自心即三界即一切佛法,能净一切刹尘,入一切劫,恒常自在安稳。于尘缘境起,妄起生灭见相。由此生死轮中,无有暂息。如六祖惠能大师的修心偈: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唯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成佛作祖,驴腹马胎,境遇悬隔,福份高下,端视吾人休去妄心,修习真心,以一切善法扶助怯弱心,以戒律法雨润泽卑劣心,以精进坚固狐疑心,以忍辱调伏我慢心,以禅定清净妄想心,以智慧明照昏昧心,以佛心发起广博平等心。

  二、四句功德绝百非

  佛道长远,在因地修行中,闻法受持自利,为他人说是利他,能深解义趣固然是甚为希有,能发起大心为人解说,实是人中最尊最贵。甚深的妙法,若无善知识所教,如何识得衣上珠,身中宝呢?因此,善知识是渡生死河的大船,是黑夜中的灯塔,是疲倦无力时的手杖,更是久旱干涸时的甘霖雨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第三十三:

  善男子!善知识者,犹如慈母;出生一切佛种性故。善知识者,犹如严父;广大利益亲付嘱故。善知识者,犹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法故。善知识者,犹如教师;示诸菩萨所应学故。善知识者,犹如善导;能示甚深波罗蜜故。善知识者,犹如良医;能治种种烦恼病故。善知识者,犹如雪山;增长一切种智药故。善知识者,犹如勇将;殄除一切诸恐怖故。善知识者,犹如船师;令度生死大瀑流故。善知识者,犹如商主;令到一切智宝洲故。善男子!汝今若能如是作意,正念思惟;当得亲近诸善知识。

  一切佛法,依善知识生。一切威德庄严,由善知识力,而得圆满。我们因善知识,得闻一切菩萨行,引发一切菩萨善根,开发一切菩萨法光明,成就一切菩萨功德。因此,《金刚经》在显发般若智德的殊胜时,教诫受持四句偈者,应发大心,为他人说。空理虽非言声文字可以通达,但是「借指指月”,「渡河乘舟”,于因地修行中,仍是不可废弃的方便工具。

  有一则寓意深长的故事说:佛殿中供奉着一尊大佛,是铜铸成的;放在佛桌旁的大磬,也是铜铸成的。

  有一天,大磬向大佛提出了抗议,说道:「喂!大佛啊!你是铜铸的,我也是铜铸的,大家的身价相等,可是,当信徒来参拜时,他们都拿着香花、水果供养你,并且向你虔诚的顶礼膜拜,为什么他们不供养我,不礼拜我呢?”

  大佛一听,稍为沈思了一下,微笑着说道:「大磬呀!你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告诉你一个道理。当年我们从矿山被开采出来,都是同样的一块铜,可是当雕塑师开始雕塑我们时,我忍耐了很多的苦痛,历经了很多的煎熬。譬如说:当他们发现我的眼睛太小了时,就拿起铁锤猛打、猛挖;发现我的鼻子太大了时,就又敲又锤的,常常痛彻心肺,可是我毫无怨言,因为我知道雕塑错了,必须再加以改正的,就这样经过千锤百炼,我终于塑造成一尊佛像。而你呢?不加修饰的铸成了大磬,只要有人,轻轻的在你身上敲一了下,你就痛得嗡嗡地大叫,当然没有人会礼拜你、供养你啊!”

  大佛和大磬同是铜铸成的,就像凡夫和众生的佛性也是一样,只是我们被妄想尘缘,迷乱本心,造作恶业,而佛任人割截,心无瞋恨,广修一切善法功德,受一切世间人天,香华供养。凡夫被五蕴蒙骗,恐怖空无之理,于世间认假做真,执妄为实,不知无的世界,弥盖天地,横竖法界。

  跋提王子,他本是佛陀的堂弟,后来出家做了比丘。有一次,他与阿那律、金毗罢等三人在树林里修行,在修行的时候,他忽然大叫起来说:「啊!快乐哦!实在太快乐!”

  阿那律就问他:「你大声叫什么?什么事使你那么快乐啊?”

  跋提说:「阿那律尊者!我过去做王子的时候,住在铜墙铁壁的王宫里面,有许多侍从勇士拿着武器护卫着我,我仍然恐怖刺客的谋害;我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可是我老是觉得食不甘味,穿着不美。现在我出家当比丘了,一个卫兵也没有,独自一个人静静在树林中坐禅,但不怕有人来杀我,衣食都非常简单,但我内心觉得非常充实,我现在可以自由的坐,自由的睡,一点也没有不安的感觉。因此,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愉快!”

  无的世界,安稳充满;无的世界,永不匮乏;无的世界,威势坚固;无的世界,任运自如。佛陀深知空无的宽广饱足,才会婆心切切,要我们听信受持,无上无限的般若妙德。生命的有限与无尽,须仗般若智眼去照见。我们的生命有限,精神无尽。言语有限,情意无尽。播种有限,结果无尽。喜舍有限,功德无尽。佛陀要我们打破五蕴假相,那些有为有限量的人天福德,只是增添外相的端严,福乐的享用,于生死苦厄,无法做为我们的依护,于烦恼魔军来时,难以聚集威力降伏。

  有一个国王,因为心爱的王妃病逝,悲伤过度而不思饮食,每天以泪洗脸地陪伴在王妃的遗骸旁边。虽然许多大臣都劝国王要节哀顺变,但是却丝毫没有作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一天,有一位仙人来访,大臣便将国王的情况告诉他,仙人便向国王说:「我不但可以说出王妃投胎的地方,甚至让国王直接与她交谈。”国王听了以后,相当高兴,立即要仙人带他前往该地。当仙人引导国王走出庭院的时候,指着两只正忙于搬运牛粪块的甲虫说:「国王,这一只正是病逝不久的王妃,她现在已经投胎转世成为吃牛粪的甲虫妻子了。”国王感到相当惊讶并且生气的说:「你怎么可以诬□我的妃子呢?”仙人回答:「国王您不要不相信,您仔细听听看吧!”说完,就呼叫着甲虫,却听到王妃回答声音。国王问着甲虫说:「妳喜欢生前的我,还是喜欢甲虫为夫呢?”王妃回答说:「在我生前受到国王的恩宠,过着幸福的生活。不过往事已如云烟,现在的我当然是喜欢吃牛粪的甲虫丈夫。”国王听后,如梦惊醒,回宫立刻命令大臣埋葬王妃的遗骸。

  般若空理旨在引领我们,觑破浮生诸相,回头上岸,一段现前风景,不属他人!世间忧喜不定,光阴石火,岁月如逝波。于此无常、无我的世间,如果不识般若宝,不信法身佛,是常住安乐,三界业识茫茫,生死谁替代?佛陀护念咐嘱行者,摒除诸相,返舍归乡,不再于幻境里飘零流浪,归来!万境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恁么时,花繁柳密,伴鸟随云。如白云守端禅师的子规诗:

  声声解道不如归,往往人心会者希。

  满目春山春水绿,更求何地可忘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