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华严经 >

华严经梵行品

\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唐 于阗国 三藏沙门 实叉难陀 译

  尔时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萨言。佛子。一切世界。诸菩萨众。依如来教。染衣出家。云何而得梵行清净。从菩萨位。逮于无上菩提之道。

  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梵行时。应以十法。而为所缘。作意观察。所谓。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佛。法。僧。戒。应如是观。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

  若身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为非善。则为非法。则为浑浊。则为臭恶。则为不净。则为可厌。则为违逆。则为杂染。则为死尸。则为虫聚。

  若身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行住坐卧。左右顾视。屈伸俯仰。若语是梵行者。梵行则是。音声风息。唇舌喉吻。吐纳抑纵。高低清浊。

  若语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起居问讯。略说广说。喻说直说。赞说毁说。安立说。随俗说。显了说。

  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则应是觉。是观。是分别。是种种分别。是忆念。是种种忆念。是思惟。是种种思惟。是幻术。是眠梦。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是思。想。寒。热。饥。渴。苦。乐。忧。喜。

  若佛是梵行者。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识是佛耶。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业行是佛耶。果报是佛耶。

  若法是梵行者。为寂灭是法耶。涅槃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说是法耶。无分别是法耶。无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不随顺是法耶。无所得是法耶。

  若僧是梵行者。为预流向是僧耶。预流果是僧耶。一来向是僧耶。一来果是僧耶。不还向是僧耶。不还果是僧耶。阿罗汉向是僧耶。阿罗汉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

  若戒是梵行者。为坛场是戒耶。问清净是戒耶。教威仪是戒耶。三说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阇黎是戒耶。剃发是戒耶。着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

  如是观已。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着。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

  此中何法名为梵行。梵行从何处来。谁之所有。体为是谁。由谁而作。为是有。为是无。为是色。为非色。为是受。为非受。为是想。为非想。为是行。为非行。为是识。为非识。

  如是观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复应修习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处非处智。过现未来业报智。诸禅解脱三昧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智。种种界智。一切至处道智。天眼无碍智。宿命无碍智。永断习气智。于如来十力。一一观察。一一力中有无量义。悉应咨问。

  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