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与最后灭的经典都在宣化净土

最早与最后灭的经典都在宣化净土

缘起

  慈法法师于2019年在国内夏安居期间,于斐济读讲了一遍《佛说无量寿经》,其中一集师父讲到般舟与净土之间的关系。在《法灭尽经》中佛陀有授记,般舟经是最早灭尽的经典,无量寿经是最后灭尽的经典。这两部经都是来宣化净土的,它们两个之间有个什么样的机制呢?本平台将分五期于每周六陆续发布法师的这次开示。此为第五期。

  这一点今天想给大家提一提,在佛教的经典,尤其是释迦佛这一期教诲中,就是贤劫第四佛所留下来的教诲中,第一个灭的经典与最后一个保留的经典上这样一个中间环节,是来对一切众生提供方便的。《般舟经》给我们提供了照见自心、现行福德因缘的一个自我衡量。

  你不要说你多么高的根性、多么厉害的根性,多么怎么样,你都不要那么说。你自己去可以用般舟那个方法,经典也好、实践也好、观察也好,可以对照一下自身。那我们就可以择取自己所修行之路。

  说那是一个法本,什么法呢?法镜。可以让我们去照了觉知自心,这个地方不需要高也不需要低,你高尚了也没有用、低下也没有用,你能如实地了解自己,那能让我们自觉。所以这个呢能自见自知,十分重要,因为许多修行者,真不自知,或者说许多学习者不自知。

  那不自知,学来学去,就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自我夸耀是没有办法了,自我夸耀,就是夸耀,无端地夸耀,夸张自己的光辉。明明不是那个样子的,一定要把自己夸耀得不得了不得了不得了,这个人也不得了、那个人也不得了,最后实际就是末法时代的一个最普普通通的人。末法时期最普通的人,还不是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最普通不过了。夸耀者一定是最普通的人。你福德具足,你还用夸耀吗?太阳不用夸耀,光芒四射;你这个灯泡再夸耀,你照的也就是那么样一个环节。

  我们要了解《法灭尽经》给我们提示《般舟三昧经》最早灭,它为什么最早灭?实际它有照妖之用。《楞严经》也有这样的作用,《楞严经》叫照妖镜。说末法时代,四种决定清净明诲,那你一对照就没有修行者了。杀盗妄淫,这个时代这四个角度,不相信我们一个一个地往里面装,没有一个修行者。

  这四个业不尽者,道业不了!一个一个地往里面装,贪嗔痴慢疑,那就是在杀盗妄淫中表现得最充分的。现在不相信我们可以一个一个来提,谁不相信自己是这样的人,我们可以把他装进去试一试。四种决定清净明诲告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修行者少,杀盗妄淫者多,这四个东西不能根除,那你生死不了。那你说我们现在的人都没有救了?有啊!净土不是给你了吗?它让你超越一切幻业的。

  但我们现在的人就是自是非他,厉害着呢!这个时代的人就是在四种明诲中,你看哪个过关?不信我们就可以装,把他装进去我们看一看。四种明诲,四种决定清净明诲,那这两部经最早灭嘛。靠自力,这是真实说,你根本没有办法去(超越)。那我们要用《楞严经》现在去照别人,简直是,你会疯掉的。你照你自己可能还有安心觉悟的机会,还有择法的一个方便。要不然你真会疯掉,所以经教不是照人用的。

  过去戒,我们学习戒律的时候,一定是戒律自身,宽于他人,就是所学到的福德给予他人,戒律是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对戒律实践的功德回向给别人,自己去实践这个戒律。那教亦是这样的,我们实践这个教诲,得到教法的支持了,把这个善缘回向给有情,这是佛法的实践者,这是智者所行,智者所行,把福德因缘回向于世间,要不然你就太苦了。

  这两个经典,我们在净土这样一个的体系中,拿《般舟三昧经》最简单,拿四种决定清净明诲,它容易把一切自力否认得一点都没有办法,这个时代基本上否认完了,很容易让人胆战心惊。现在人说,就是这个语言结构,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这一关,这一关有几个人能过?杀业、盗业、淫业,有几个人能过?决定明诲是什么呢?就是不含糊的说。

  许多人学过《楞严经》,像我们以前住山的时间,师长要求一定要带一本《楞严经》,到哪里一定要(带),像楞严咒在进山之前十万遍要念的,为什么呢?怕你着魔、怕你染着、怕你留住于境界、怕你出问题。要不然很多人闭了关就成一个疯子神经病,出来乱说:自己成佛了,别人也都是佛。乱来、胡来,然后就弄得一塌糊涂。什么叫一塌糊涂呢?胡说八道,因为胡说八道很有力量。结果呢烦恼不解决、生死不解决,令人迷失。那就是染着了,那妄语就出来了。

  所以我们用这个傍依的净土经典来对照、来了晓自心还宽容,比较宽容,你自己检验自己就好了,比较宽容。那用《楞严经》呢,对出家师父比较简单,要是对居士,居士看不了,那没法看,你就不知道咋去下手。当然现在国内也有人去设楞严坛,去修持什么的,那就是登坛凡夫、下坛圣人呐。过去楞严坛是那样子的,入坛是个凡夫,下坛就是圣人,现在国内也有这样的修持。你要是用《般舟经》去勘验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修什么法……

  我鼓励大家修行净土,是因为这两个经典都在宣化净土——最早灭的经典,最后兜底的经典,都是来宣化净土的。那净土这个教法贯穿始终来接引、安慰一切众生,包括恶性众生、善性众生、圣缘有情、凡夫有情,它都去不失时机地印契、接引众生。并不是说我们因为遇到了净土,我们来夸张这个教法,不是。唯留此经,这不是个夸张话,这是真正慈悲的一个观察,对世间特别慈悲的一个了解。要不然我们用四种决定清净明诲去照耀这个世间、看这个世间,人真就崩溃了。因为自力中没有几个人得过的,能跨越这种业力的纠结,没有几个人能跨越的。

  那我们要去般舟的实践很简单,你一天一夜做不来,我们走两个小时可以吧?你可以看一看自己的心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看看自己。一天我拿出来二十分钟可以吧?看看自己,照照自己的举心动念,心、命所依,心跟生命所依是什么?我究竟要干什么?

  过去人通过三皈依,一个教法,一下子就进去了。好比过去古代三皈依的人,皈依了,念念三皈,就是什么事来了先要念皈依,再去做事。很多人接触过南传的这些像祜巴、接触过这些有一定证量的修行者,他们到任何地方先要念三皈依,领大家念「阿拉航三慕三布达萨」,然后再念「布汤三郎囊,嘎恰米」,为什么呢?一定在三皈依的情况下去作为、去思考、去交流,一定的!这是信仰者,这是最基本的一个信仰者。

  那我们现在的信仰者呢?我们的举心动念、作为、言说是不是都在三皈依,或者都在阿弥陀佛是为具足无上大利的这个印契下面去起步作为呢?真是这样,那太了不起太了不起了,我们可以尝试啊。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我们思考问题之前先阿弥陀佛,说话之前先阿弥陀佛,跟人交流之前、抉择之前先阿弥陀佛,再去抉择,再去…… 你试一试嘛,看是什么样,那你的生命一定很清晰了,很准确的有一个弥陀信仰的这样一个生命在相续。

  今天给大家提一提这个最早灭的经与最后灭的经,来展示,整个阶段地来展示净土这样一个印契、接引一切众生的这样一个大机,这样一个广大的教法,希望我们对这个教法有一个这个角度的认识吧。那当然祝福大家能在一切因缘中,能念佛忆佛,做一个佛子行走于世间,行走于业力生命相续之中。

  —节录于2019年8月5日慈法法师

  斐济海莲花《生命反思》系列开示第281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