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体大悲”佛教界积极参与抗震救灾
5月13日,即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一个叫做“震雯”的女孩在重灾区什邡市的罗汉寺呱呱落地,这也是什邡妇幼保健院转移到这座已有近1300年历史的古刹后迎来的第一个孩子。
当天凌晨,21岁的孕妇陈世超因为头盆不称,情况紧急,需要马上进行剖腹产手术。医生立即与罗汉寺主持素全大师商量,请求提供一间禅房作手术室,大师马上给予了支持。“有人说这不好,犯了忌讳,但我说,出家僧人第一不好的就是见死不救,其他都是次要的,僧人要有慈悲心。”
于是,在这间特殊的手术室中,医生们在一个由三张饭桌搭成的简易手术床上进行了手术。1个小时后,母女均保平安。在地震过去的一个月中,已经有66名孩子在罗汉寺降生。
在积极接纳孕产妇的同时,罗汉寺还安置了当地的1400多名群众、一支预备役部队和一个野战医院。寺庙的41名僧人24小时烧开水,由于用水量太大,先后烧坏了2台锅炉,抽坏了2个水泵。罗汉寺还为受灾群众、部队和救援人员做饭,最多时每天要为3000多人提供饮食。
同罗汉寺一样,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来自四川省内外的僧侣和信众为抗震救灾贡献着重要的力量。
5月29日在成都宝光寺举行的汶川地震灾区祈福赈灾法会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说,大陆佛教界已经向灾区捐款1.4亿元人民币。他说,“广大佛教徒将继续关注灾区,携手同心,支援灾区同胞重建美好家园。”
根据四川省宗教局的统计,全省共有18名佛教教职人员在地震中死亡,另有30人受伤、4人失踪。绵阳一地的寺庙就蒙受经济损失1.17亿元。虽然许多佛教活动场所自身都需要艰难维持,但四川省佛教界在展开自救、互救的同时,还向广大受灾群众伸出了援助之手。
绵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爱国宗教团体管理处处长蔡荣说,绵阳佛教协会组织广大僧众踊跃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组织发放救灾物品、食品、帐篷等救灾物资,同时在绵阳九州体育馆、南河体育中心、绵阳协和医院等几个集中安置点为灾民施粥、捐款捐物,并开设了两个心理辅导站。
地震发生后,年过五旬的绵阳莲花寺主持释照宗和其他5名来自绵阳的僧人前往成都,参加了由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的为期两天的心理辅导培训。在美国精神分析师杰夫里·塔克斯曼的带领下,他们学习了地震后精神疾病的诊断、评估及辅导策略。
“这些内容很有用,与我们僧众参加抗震救灾的目的是一致的。”他说。如今,对于释照宗来说,“精神分析”、“灾后创伤后遗症”、“抑郁症”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名词,并为他帮助地震受灾群众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灾难之后出圣贤\’,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我们用这样的理念安慰受灾群众,帮助他们提升生命的能量,向积极的方面转化。”释照宗说。在5月20日至5月25日的心理辅导中,释照宗和其他23名僧人及居士为数百名群众进行了心理疏导。“‘同体大悲\’,我们要努力把小爱变成大爱。”他说。
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在地震发生后,台湾的四大佛教道场佛光山、慈济、法鼓山、中台山都来到四川,捐赠大批物资,并提供专业志愿服务。日前,台湾“中华佛教居士会”等团体向受灾地区捐赠价值人民币200万元抗震救灾物资,捐赠的物资包括500顶帐篷、1000张行军床、2吨消毒粉、2000支自发电手电筒、500条睡袋等生产、生活物资。
与此同时,一些佛教慈善组织也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在震后第一周就在绵竹开办了一个临时教学点。目前,仁爱基金会为绵竹市的汉旺、清道、遵道、富新四个乡镇建设了8所“仁爱学村”,保障了灾区上千名学生在学校未建好之前的过渡性学习。(稿源:新华网)
- 上一篇:乳山农民李振华重走玄奘取经路
- 下一篇:专家实地考察 藏乡民俗文化行活动在黄南举行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