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佛教文化节暨第十八届国际旅游月开幕
佛国举盛事,圣地迎嘉宾。昨天上午9时30分,举世瞩目的五台山第四届佛教文化节暨第十八届国际旅游月在五台山文化广场拉开序幕。副省长宋北杉,市长耿怀英,五台县长任建华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佛教协会会长根通法师分别致辞。市委书记张建欣宣布开幕。市委副书记杨增武主持开幕仪式。省人大副主任杨安和及市四大班子领导张明成、秦新年、周如璧、白培中、郑红光、谌长瑞、王志勇等出席开幕仪式。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和《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北京、内蒙古、河北、陕西等周边省市电视台以及香港《文汇报》、世界旅游杂志社等数十家媒体150多名记者也参加了本次盛会。
初秋的五台山处处彩旗飞扬,气球高悬,盛装浓彩,一派节日欢庆的氛围。开幕仪式后,来自海内外的3000多名僧尼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祈福来宾幸福安康大法会和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文艺表演。五台山普寿寺僧众自编自演的佛教歌舞《五台山歌》和《吉祥满人间》及五台山妙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团、五台山梵音佛教文化艺术团、北京菩提心月艺术中心、江苏省佛教音乐艺术团等表演的佛国音乐和歌舞都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本次盛会由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府、山西省旅游局、山西省宗教事务局、山西省佛教协会共同主办,山西省五台县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忻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忻州市外事旅游局、五台山佛教协会具体承办。其活动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化展示、市场运作"的指导思想,以展示和弘扬五台山文化艺术为主题,深挖佛教文化内涵,扩大国际佛教文化艺术交流和合作,全面提升旅游文化品位。集中展示五台山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灿烂辉煌的佛教艺术和秀丽奇特的自然风光,凸显佛教名山地位,致力构建和谐景区。充分发挥五台山的"龙头"作用,打造"五台圣境,五福忻州"形象,为申报世界双遗产造势,带动全市乃至山西省实现旅游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本届佛教文化节暨国际旅游月活动具体内容有八大板块。在昨天第一板块的开幕式举行之后,将陆续有六大板块的旅游活动向世界精彩亮相。其中,在开幕式当天拉开帷幕的有第二板块的佛教艺术长廊活动、第三板块的全国知名企业家五台山联谊暨项目洽谈会、第六板块特色旅游活动和第七板块佛教歌舞演出活动。
五台山第四届佛教文化节暨第十八届国际旅游月活动将于9月22日结束,届时将推出五台山秋冬旅游项目。
- 上一篇:文人三雅之紫玉金砂
- 下一篇:山西省佛教协会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