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健钊法师出席”两岸四地佛教弘展研讨大会 

  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主办的“两岸四地佛教弘展研讨会”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下午一点三十分开始,“两岸四地佛教弘展研讨大会”设二场专题演讲,香港佛教联会会会长觉光长老、香港宝莲禅寺方丈智慧长老、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会长绍根长老、澳门佛教联合会理事长健钊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教授等作专题发言。

  物兢天泽

  ---两岸四地佛教弘展研讨大会《共建和谐世界 发扬佛陀精神》

  澳门佛教总会 健钊

  提要

  香港佛教界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吉祥大会,两岸四地佛教弘展研讨大会──《共建和谐世界.发剔佛陀精神》自古以来,人类为了心灵之满足,故有宗教的信仰,灵性的修养等活动。 佛教的真理,是有助于心灵上之改善,以及促进建立世界和谐社会之功用。

  众生以贪欲为本

  “物兢天泽,共存共荣。”这自古以来顺应自然环境纯真的生活方式,是现今环保人士所追求回归大自然的一种理念。在普遍存著贪求欲望之众生心中,如何能够维持均衡发展、平等互利的精神,就需要我们聆听广大群众的素求,努力思考,寻找出一条大家都可以接受,共存共荣的生活方式。

  然而现今大家所追求的自由兢争社会方式中,只能造就更多的贫富悬殊机会,强者越强,贫者更贫的局面。如果透过思想教育,使大家认识到资源共享,财富均沾的共识,透过提高学识水平,终身学习的话,造就更多资源增值机会,使更多群众脱离贫穷线生活,社会才有和谐的希望。

  具有远见以民为本的政府,或者可以通过行政方案,实施资源再行分配,利用税务技巧,使能者多付利益回馈社会;贫者能分享社会繁荣资源共济。如此则贫富距离容易拉近,怨气自然消除,社会和谐得以确认。

  求同存异之国际关系

  不同国家由不同民族所组成,民族不同自然生活习惯亦不尽相同,轻易不会接受或认同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每个民族对自然界的认知程度亦不一样,对生从何来、死往何处的迷茫,很多都是托付于神灵。过去的辉煌亦使到这些国家都是以最优秀民族自居,认为可以领导世界作为群雄之首,这些历史包袱都是障碍著世界和谐的主要原因。孙中山先生提出《世界大同》的理念,目的希望在不尽相同的情况下,暂且放下异见与不同声音,取其相近有共同目标者合作发展,相互尊重固有资源不相争夺,相互尊重民族特性不予凌夺,则世界和谐指日可待,否则都是空口白话聊作装饰而已!

  宗教间的尊重包容

  能够成为世界性宗教,自然有其存在之因素,启发人心,导人向善,远离恶习,无私奉献,利益社会人类,出发点都是好的,从这方面要去分别谁优谁劣都是一种无义意的行为;只有于深入探讨宇宙人生真理的时候,就会有深浅层面不同之分别,创教导师的理念,与当时社会群众的需要都是自然产生宗教的力量,心灵上有所归向,精神上得以慰籍,依靠著教团的引导,就会产生一种稳定人心的作用,利益于社会。但宗教如果被一些别具用心的政治野心家利用作为统治工具,则可能产生垢病,颠倒众生甚至祸国殃民,令宗教脱离引导人心向善之目的。

  身为佛陀弟子的我们,是应该放弃“各家自扫门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这种固步自封保守之态度;必须维护自身功用,发挥菩萨道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悉离苦” 之精神;除了倡导世界宗教合作,促进宗教界彼此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互相包容,以杜绝人们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战争外,还要极力弘扬佛教的真理,使全世界人类都知道,只有正确认识宗教义理的人士,爱护众生之心发展得更大更广。

  菩萨修行──化他四摄

  佛教以“苦、集、灭、道──四圣谛”作为重要修学课程,倡导讨厌苦难之果,便要断除收集苦恼之因,仰慕寂灭成就之德,便应开始修行精进用功,所谓:说食不饱,多闻亦复如是;修德有功,道业方可成就。修道之要首重菩萨道精神,以利益众生为事业,用“四摄法”化他的方便法门,以慈心给予众生所求悉令满足属于布施摄;以柔软语、真诚显出悲心拔除一切众生苦恼属于爱语摄;凡有利益无不兴崇,以欢喜心随顺众生属于利行摄;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与众生共同完成事业属于同事摄;以此四摄法化度一切众生而成就“慈悲喜舍”四种德行

  其实不止大乘菩萨行中提倡以四摄法化度众生,在小乘原始佛典中《杂阿含经》卷二十六云:

  “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若所有法,是众之所取,一切皆是四摄事。或有一取施者,或一取爱语者,或一取行利者,或一取同利者。过去世时,过去世众,以有所取者,亦是四摄事;未来世众,当有所取者,亦是四摄事。或一取施者,或一取爱语,或一取行利者,或一取同利。尔时,世尊即说偈云:

  “布施及爱语,或有行利行,同利诸行生,各随其所应,以此摄世间,犹车因釭运,世无四摄事,母恩子养忘,亦无父等尊,谦下之奉事,以有四摄事,随顺之法故,是故有大士,德被于世间。”

  结语

  世界和平是全人类最大之愿望,因为惟有世界和平人类才有幸福,天下才能太平,战争最终只会带给人类的痛苦与世界的灾难。因此,任何宗教,任何团体,都应为谋求世界和平而努力。

  行菩萨道,心存慈悲,处世做事,自然能情理兼顾,一定达致和谐效果。如果世人皆学习佛陀之慈悲精神,以理智领导情感,以情感辅助理智;当理智偏低,情感冲动时,运用智慧克制自己;当理智偏高,冷酷无情时,运用慈悲激发爱心,爱人如己;使理智与情感平衡发展,智慧与慈悲统一而又融和,自然取消因人心贪嗔痴所造成的世界危机,使人与人之间化敌为友,和谐共处。国与国之间,能互相尊重,就能和平共存,达致世界和谐。

  所以关怀社会,推展福利,救灾济贫,解除他人生活困苦,使人生活安定,能够达致资源共享,社会自然安定和谐。若能弘扬佛法,使众生知因识果,止恶行善,运用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不分怨亲,不分种族,不分国籍,平等拔苦与乐,不但解除人类生活困苦,还能拔除烦恼生死痛苦。

  无论是为了个人的幸福,社会的和谐,或为了世界和平,都应实习佛教的慈悲心,给人间带来温暖,给全世界人类带来和平,这是我们佛弟子的职责,也是我们对世界人类应负的责任,也是推动佛教对社会所尽的责任,以及促进建立世界和谐社会之功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