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刀子嘴豆腐心是真的吗?

刀子嘴豆腐心是真的吗?

  小白:“小龙,我昨天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啊。你懂的,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小龙:“……你这么说,好像不原谅你,就显得我很小气。”

  小白:“嘿嘿,你最大度,咱们握手言和吧。”小龙:“不太有诚意,我考虑考虑。”

“刀子嘴”背后是“豆腐心”吗?

  “刀子嘴豆腐心”,常被形容人说话尖刻,但心肠很善良柔和。这句话经常被用作夸赞他人坦诚直率、不谄媚迎合、嘴硬心软。比如,当别人对你说:“你这个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说明对方理解你强硬语言背后的一番苦心,赞赏的意味多过责备。

  有时,这句话也被当作给自己找台阶下的一种方式。比如,对道歉对象说:“我说的话,别往心里去,我这个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希望对方理解自己没有恶意,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心直口快。

  似乎大家都对这样一种说话、表达习惯达成共识:因为“豆腐心”是好的,所以“刀子嘴”也就可以接受,是一个人心地纯良、不善掩饰的表现。

  但作为一个学佛人,需要善护口业,应当仔细观照一下语言背后用的究竟是什么心,以免被其中夹杂的凡夫心所欺骗,养成错误的语言习惯,给众生造成不悦和伤害,不经意间种下诸多恶因、恶缘。

觉察自己的心

  为什么我们自以为的“好心”,会显现出“刀子嘴”的外相,伤害到他人?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疏于觉察,未能感知到夹杂在“好心”中的其他“成分”:我执

  是否存在“我执”,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感觉来判断:

  重要感

  “我”觉得自己的观念、判断等非常重要,而对方的行为表现,没把“我”的意见当作一回事。这是对“我”的轻视,因此需要“刀子嘴”让对方重视。

  优越感

  “我”觉得自己的认识、见解比对方更高明、智慧。而对方并不认同,需要用“刀子嘴”让对方买账。

  主宰欲

  “我”希望对方合“我”的心意来思考、行事,不然会让“我”产生失去掌控的不佳感受,所以希望用“刀子嘴”使对方顺从“我”的心意。

  若能从自己的发心中,觉察出三种感觉中的任何一种,就说明我们的发心,其实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纯粹,依然是夹杂“我执”的,是不圆满善心。以那样的心说出来的语言,很可能会伤到别人。不如话到嘴边停一停,调准发心再说。

  调整自己的心

  那么,我们该调整到怎样的发心,才不会伤到对方,又能达成较好的沟通效果呢?

  尊重的心

  去掉自我的重要感和傲慢心,调到尊重对方的“频道”。人与人之间,虽然有财富、地位、年龄、人生阅历等不同,但从人格上来说是平等的。尊重对方,是一种良好的自我修养。

  接纳的心

  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并且接纳语言的局限性。不要求别人和自己的想法完全一致,也不要求别人因为自己的语言,就一定要做出改变。

  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缘起,看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截然相反。我们通过语言沟通,只是为对方提供自己的思考角度,未必正确、全面。对方是否采纳,是对方的自由,并且最后也会承担相应的结果。

  其实,除了语言沟通外,还有很多其他沟通途径和方式。比如,自己主动做出一些尝试,提供处理问题的样板,让对方以直观的方式看到。也可以让与对方因缘更亲近的人去善巧沟通等。

  总之,只要自己的内心不对立、排斥,没有落入三种感觉和负面情绪中,就能随着因缘找到更好的沟通、解决方案。

  慈悲的心

  慈悲的心,是一种予乐、拔苦的心,即希望给予对方快乐,拔除对方痛苦,并不会因为一时的沟通无果,而彻底放弃利益对方。很多事情,不急在一时,只要慈悲对方的心在,结下善缘、从长计议,效果可能会更好。

  如果我们的心能调整到位,剔除隐藏在“豆腐心”里的“我执”,那说出来的语言一定会更加善巧、柔和,达成良好的沟通。

  人们总说“相由心生”,其实,语言的“相”也是从心而生,所以,千万别被“刀子嘴豆腐心”蒙蔽,给伤人的话,贴上冠冕堂皇的标签。学会让说话成为一种修行,训练一颗平等、包容、慈悲的心,那么,说出来的语言自然令人如沐春风、欢喜接受,成为利益自他的善巧方便,成就圆满的“语业功德”。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