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哪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谚语中蕴含着佛法的智慧?

哪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谚语中蕴含着佛法的智慧?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代先贤圣者到民间普通百姓,他们以自身的切实人生经历和感悟,为后世留下了灿若星河的思想文化遗产。

  而若细细品之,便会发现不乏佛教思想蕴含其中。比如以下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甚至熟到可以脱口而出的名言、谚语中,其实就闪耀着佛法智慧之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释意:“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云变幻,人也会有早晚要遇到的种种灾祸与喜事。”其中所蕴含的核心思想,可以“无常”二字予以概括。

  佛教的无常观认为,所谓“常”就是永远不变、不会衰败、甚至也不会消灭、死亡,永恒长存的,这就叫做“常”。既然是无常,就表示它是会改变、转变、衰变的,甚至到最后也一定会消灭、死亡的,这便是“无常”。

  世上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万事万物、甚至我们自身、以及自身的一个小小的念头,都在瞬息变化着,“昨日之日不可追”,因缘聚合而产生的的当下的每一刻,都不能永久存留。

  因此,在无常面前,抗拒和抱怨都是没有用处的,只有去接纳无常这个既定事实、随顺因缘,才能不会被无常所带来的的种种不可估测打倒。

  因此,面对不确定的环境,要学着接纳我们不能决定的部分,并将自己能够把握的事情做好,心态上随缘,行动上精进,就能够笑看云卷云舒,淡然面对旦夕祸福,在这个无常的世间从容地活着。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释义:“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此句话所反映出的便是“发心”的重要性。

  发心,是修行的基础,因此许多佛弟子对“发心”二字并不陌生。由于我们每个人在动机里所存储的意念不一样,便会因此而产生种种不同的发心,且这些发心有善亦有恶。

  比如,发出离心、发大愿心、发慈悲心、发大智心、发菩提心,都属于“坦荡荡的君子心”,为善念之心;而发嗔恨心,发贪婪心,发傲慢心,发嫉妒心,则属于“长戚戚的小人心”,为恶念之心。

  如果把人生的修行比喻成吃饭,那么正确的善念发心就如同依照菜谱备齐食材而后开始烹调菜品,最终必然会完成一桌美味佳肴并欣然享受;而不正确的恶念“发心”就好像一位厨师放进锅里煮的一块石头。

  因为一开始就“煮错了”东西,煮得再久也不能成为可食用的饭菜,不仅吃不到饭,反而会因耽误了饭点而饿肚子。因此,身为佛弟子的我们要恒常发正心、善心、真心,杜绝邪心、恶心与伪心,要做坦荡荡的君子,而不做那个长戚戚的小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