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佛经文章 >

抄写经书时能放一下抄一下吗?需要什么仪轨?

可潜法师:抄写经书时能放一下抄一下吗?需要什么仪轨?

问题:

  我抄一部经一般大概需要三到四个多小时,中间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打断,自己也没法做到长时间不走神,如果中断了,接着再抄,需要什么仪轨

可潜法师:

  关于这个问题,从我的角度来看,如果有可能,我觉得最好是可以一气呵成,中间不间断。那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可以叫作(天台修止观,前面所谓要)“二十五种方便”:“具五缘、呵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比如“具五缘”,应该“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近善知识”等等。那这个意思说,我们前期如果做好了一些先决必要的条件以后才去修习的话,更能事半功倍。

  你可以写经前,先处理好容易让你打断的事务(或者外缘),我们在写经时,暂且先放下万缘,息诸缘务,(我们来)制心一处,全神贯注地来抄经。因为间断还是比较有局限性,那对应我们世俗人生的诸多种种局限,就因为我们有做事情容易“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断断续续,反反复复”,这个习气通病。

  那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佛教用两个字就可以达到效果,所谓“精进”,叫“精而不杂,进而不退”。

  就象佛陀在示现圆寂前所说的《遗教经》当中,讲“滴水穿石”跟“钻木取火”的故事,佛陀在经文里讲:“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就像钻木取火一样,如果你中间停了,好不容易有热度,好不容易冒了点火星子,你这时候打住了,中断了,是不是每次都得重新来?这个很有局限性。水再弱,但可以滴水穿石,日积月累,石头都能够穿透。

  另外又说:“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我们经常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这个地方《佛说遗教经》出处。

  这个精进,当然就是说,梵语音译叫“毗梨耶(vīrya)”,按意思翻译过来叫“精进”。智者大师的《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上解释道:“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若身勤修善法,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是为‘身精进’;若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续,是为‘心精进’。”

  对应我们凡夫众生,人生当中之所以不成功,好多事就因为做事是容易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断断续续、反反复复,这个宿世的习气,也可以说这是我们人的通病。如果能够有效对治,那非则人生高峰可登,我们也可以圆成佛道。那“精进”两个字,正可以对治我们此类问题。“精”叫“精而不杂”,“进”是“进而不退”。

  “不杂”告诉我们做事需要专一,目标需明确,刚才不是说“波罗蜜”不对应的目标吗!这个目标,不能老是变化。你们都是精通国学的,要在过去的话,比如说有所谓的(识字的蒙学教材)“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作为童蒙识字的《三字经》,开头尚且强调:“教之道,贵以专”,此正可对治“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问题。那“不退”的话,教导我们做事需要恒久,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毛泽东主席年青的时候,有副对联,所谓:“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曝十日寒。”,此正可对治“断断续续、反反复复”的问题。

  虽然道理是这样,但是落在现实层面,一般不容易用上功夫。道理上“精进”两个字就可以解决问题,那具体落在事上(现实层面),我们可以对应什么?可以对应“日课”,制定的每天自我的功课。所谓“日课”,就是说每天不间断必须完成的功课。那就是说,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所寓含的“每日精进”的积极理念。

  我们一旦养成了精进的习惯,不需要启用所谓的自律或者恒心毅力来要求自己做到,如同我们每天早起后习惯洗漱一般,自然而然地完成,润物无声地来增上自己。所以佛教说“不修而修”。

  很多的名人大家、文人士大夫,他们多是这样来做的,我们应该知道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那他的座右铭我想大家也比较熟悉,他说:“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面是讲“破釜沉舟”,指楚霸王项羽;下面讲“卧薪尝胆”,指越王勾践。苏东坡也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个的话抄经的时候,我觉得,就是要“精进”,最好不要中断。但是话说回来,当然,如果我们抄经的过程当中,实在是中间需要或不得不间断的,也可以中间停顿念诵:“诵经/抄经略止偈”,即“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诵了这个偈颂就停止下来,然后接着再开始的时候,我们再诵三称“南摩本师释迦摩尼佛”号、《开经偈》以后,再继续来抄写、诵读。

摘自:可潜法师心经讲解(之六)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杭州东明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