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老人坚持绿化山头背水上山为树木“解渴”
一位68岁的老人,怀着珍爱环境、造福后代之心,每天凌晨4时起床,身背30斤水,徒步100分钟,只为西固元峁山头的几十棵树木,数月来不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而他的行为也让素不相识的“山友”钦佩不已,与他共同加入绿化山头的行列。
背水上山为树木“解渴”
68岁老人坚持“绿化山头”四个月希望更多人重视环境
光秃山头刺痛老人心
今年68岁的王老汉是西固一名普通的退休老职工,酷爱在自家阳台上种植花花草草。今年4月初,王老汉在西固元峁山上散步时,山头的情景不禁让他大吃一惊,山头上除了十几棵柏树和四十余株丁香树外,整个山头光秃秃一片,回想从前元峁山上郁郁葱葱的情景,王老汉不由一阵心酸。经过调查,他发现缺水是树木无法存活的主要原因,于是,背水上山的想法油然而生。
经过几天准备,4月9日凌晨,王老汉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背水绿化行动。4时起床,5时出发,徒步50分钟到达元峁山下,再经过50分钟,装在几个塑料桶里的30斤水才能被运到山顶。但30斤水远远不够干渴已久树木的需求,于是他又来回4趟到他所在山头附近的二元峁护林站接水,每个单程都要30分钟左右,几趟折腾下来,王老汉回到家已是上午10时。十几天下来,因为劳累过度使他的前列腺炎旧疾再次复发,每到夜晚都疼得难以入眠,可是到第二天凌晨4时,他依然会准点起床,准时出发,从不间断。
执著精神感动“山友”
除了山头本有的十几棵树外,背水之余,王老汉自己在山头栽种了19棵杨树苗,以及燕尾、七月菊和凤仙等花草。王老汉的举动让每天清晨在元峁山上锻炼的50岁的杨先生感动不已,渐渐两人从素不相识成了关系极好的朋友,现在他每天也会拎着塑料桶和王老汉一道为山头的树木浇水。
8月14日上午10时,记者在西固22街区一家属院门口碰到了刚从山上浇水下来的王老汉,他略显疲惫的面庞满是细密的汗珠,他告诉记者,虽然每天他所做的一切对于元峁山上的整个绿化工作只是杯水车薪,但是现在已经有“山友”加入到他的行列中来,表示他所做的一切没有白费工夫,他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重视周围的环境。王老汉还表示,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就会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
督促村委会尽快维修设备
8月15日下午,记者就此事来到西固区林业局,副局长牟国清告诉记者,王老汉栽种树木的山头属于西固寺儿沟村委会管理,由于村委会疏于管理,致使三元峁的上水设备遭到破坏,他们将督促村委会尽快维修上水设备,否则将收回该山头的管理权,纳入林业局南北两山的绿化中,并进行上水管道的改造和树木栽植,以达到绿化标准。
- 上一篇:一朵让顽石低头的格桑花
- 下一篇:娘患病不忍远行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