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让顽石低头的格桑花
如果不是帮她养伤的好朋友在网上披露,她的勇敢之举可能永远无人知晓;如果不是那件寄给湖南大学校长的邮包,她的英雄行为可能永远无法让所有人信服。
高春娜,一位出生于中原大地河南、在青海贫困山区教书、来到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深造的西****娘,就这样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感动了无数网友。
2005年3月1日,高春娜过完寒假准备返校。在人流如织的西宁火车站,她遇上了一起抢劫事件:一个高大强壮的男子抢走了一名妇女的挎包,朝一条胡同跑去。在这名妇女的呼救声中,高春娜义无返顾地冲了上去。一个柔弱的女子,与一个凶悍的抢劫者开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在用语言威胁无效后,抢劫者挥拳打向高春娜,继而又用尖刀刺过来。高春娜死死抓住挎包不放,直到歹徒恐惧于众人的呼喊声夺路而逃。高春娜被歹徒刺伤,幸运的是,隔着厚厚的羽绒服,刀子只伤到皮肤。令高春娜意想不到的是,在清洗伤口时,她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不知什么时候被小偷偷走了。无奈之下,她只好到距学校不远的德令哈市好友肖绒家,一边向学校请病假,一边悄悄养伤。回到学校,高春娜只字未提在西宁火车站发生的事情。
不久,高春娜的事迹在网上传开,然而质疑之声不绝如缕。当某些堂堂须眉面对邪恶避之唯恐不及时,人们如何能相信一个弱女子的挺身而出?
直到那个包裹的出现,一切才真相大白。这是偷了高春娜钱包的小偷寄来的包裹。偷窃得手后,他目睹了高春娜勇斗歹徒的一幕。当晚,尚未泯灭的人性让小偷彻夜难眠,幡然醒悟。他给高春娜写了一封忏悔信,信中请求作为姐姐的高春娜原谅他,并说是姐姐让他“懂得应该怎么做人”,决心“再也不偷东西了”,回学校好好读书。这封信,连同偷来的钱物一起寄给了湖南大学。
熟悉高春娜的人知道,这一切不但是真的,而且绝非偶然。这个从小就随打工的父母来到青海的姑娘,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生活艰苦,心灵高尚。16岁就拿到大专文凭的她,只身到柴达木盆地东沿的乌兰县赛什克学校教书,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用善良的心灵温暖山区少年。她身在湘江畔,情系柴达木,获得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5000元奖励后,她拿出来给孩子们买书买衣服。她如同青海高原常见的格桑花,模样儿细碎,色彩平淡,乍一看并不起眼,但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却显得那样明丽,那样摇曵多姿。
“山里的每棵树都是向阳的,山里人每颗心都是向善的”。高春娜,义举不留名,何惧误解深。在这样一颗勇敢而善良的心面前,顽石也会低头,阳光终将照亮每一个暗角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