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1500年来首次开办禅修体验营
图为学员在体验营学打坐
嵩山少林寺1500年以来首次对外开办禅修体验营。日前,该营结业仪式在少林欢喜地举行。通过3天的学习、体验,学员们说,他们悟出了许多人生真谛。
打坐不仅是盘腿坐
禅修的场所一处在少林寺的慈云堂前,另一处是一个40平方米、由卵石铺就地面的中庭,禅修馆的正中供着释迦牟尼佛像。
打坐的时候,毛细血管有所扩张,容易着凉,所以每个人都备有海青色毛毯,用于保暖。“还有一个秘密的用法,大家请不要告诉别人。”指导打坐的禅师开玩笑说,“就是腿盘累了,又怕师傅看见,就可以藏在毯子里面放松一下。”
教打坐要点的师傅,选择了最基本的七支坐法作为开始。七支坐法提示坐禅时身体的足、脊、手、肩、头、目、舌的七项要注意,故有七支之称。打坐不是盘腿坐下便可以,指导禅师说,要注意放松身体,进一步忘掉身体,把它交给蒲团,而心则交给方法。调息也很重要,当禅修者感受到由息产生气,以及气所产生的作用时,称为“觉受”,有“觉受”经验的人,便会觉得坐禅的确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和快乐。
主讲禅师随众人一道经行,提示大家要把注意力落在脚尖、脚掌、脚跟落地的每一瞬间。“行禅,虽为动禅,但同静禅一样,旨在培养定性,做到物我两忘。沿路声色,与己无关。当下的一步尚未走好,就不要迈出第二步……”禅师说。
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少林欢喜地负责人王世发介绍说,少林寺1500年以来首次对外开办禅修体验班。现在是由单位统一组织报名参加,明年个人也可以来此联系参加禅修体验班。
在禅修体验的基础上开设坐禅、经行与动禅指导以及少林养生功法学习。通过体验少林达摩禅法,学会放松与专注。此外还设有少林禅茶体验、少林寺佛寺巡礼、素食与过堂体验、佛教礼仪简介等课程。通过体验,让学员树立快乐、积极、坚毅、敢于承担的人生观。
延伸 阅读
说起禅修体验,来自平顶山某公司的客服经理、28岁的张海超用日记记录下了他这3天的心路历程。
体验前:接到去少林寺体验学习的通知,我非常兴奋,以前经常在电影、小说、媒体中见到少林寺。此次去少林寺体验,我是否也能见到寺中隐藏的高僧、拥有绝世武功的扫地僧……
体验中:看似简单的坐禅,却害苦了我。刚开始认为不就是打坐吗?谁不会?可是刚坐了不久,腿就麻了,掐了一下,已经不知道疼了,想站起来,双腿已经不能动了。后来,在师傅的指导下,竟然能坐几个小时,腿也不麻了。
体验后:体验结束了,回想一下自己来少林寺寻找“大侠”的心态也没有了,虽然也曾见到过武艺高强的小和尚,也见识了智慧的方丈……可是这些对我已经渐渐失去了吸引力。我只知道,我两天一包烟的恶习已经远去,有时想起它时,就是看看它,也不愿意再抽了,3天来我竟然没抽一支烟。内心也产生出了巨大的变化,好像突然增加了许多敬仰,以及对开启智慧的文化的信仰,特别是方丈的点拨,让一些本来模糊的东西清晰了起来。(稿源:人民网)
- 上一篇:《大藏经》首次摆上书架
- 下一篇:大报恩寺地宫神秘铁函开启 千年阿育王塔出函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